道路工程师评职范文浅谈沥青路面破坏的防治措施

时间:2013-11-29 分类:交通运输

  摘 要:文章在分析沥青路面水破坏成因的基础上,提出了沥青路面水破坏的预防措施,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关键词:沥青路面,水破坏,道路工程职称论文发表,防治措施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区一条条乡乡通、村村通油路的不断建成并投入运营,公路的承运范围不断扩展,沥青路面的水破坏也成了养护单位的一块心病。为确保车辆在养护路段安全、畅通、舒适的行驶。养护工作\"任重\"而\"道远\"。

  1沥青路面水破坏的成因分析

  所谓水破坏,是由于水从路面或地下渗入沥青混合料后,在长期的汽车轮胎对路面的挤压搓揉作用以及轮胎与路面间的真空吸附作用下,沥青膜开始从集料颗粒表面剥落,随着大量碎石上沥青的剥落,进而造成沥青混合料的破坏;当剥落从表面开始并向下发展时会导致松散,而当剥从面层下部开始并向上发展时会导致推移变形。

  水破坏的主要破坏形式有:网裂、龟裂、坑槽、车辙、拥包、波浪等。水破坏的产生往往是由于施工中沥青混合料配合比控制不严、沥青混合料拌合不均、碾压效果不良、路面排水不畅、地下毛细水上升、接缝处理不当等原因造成的。搞好路面排水设施,对保证公路的使用性能和使用寿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防止路面水损害更有其特殊的功能。我们 知道发生水损害的路面,多数都有内表排水不良的原因存在。及时排除侵入面层中的水分,减少路面积水停留时间对减少路面病害极为重要。前几年,公路建设突飞 猛进,先行工程全面开挖,许多公路路面建成后,往往由于资金不足等原因,排水配套系统没跟上,一旦下雨,路面积水严重,再加上行车荷载的作用,导致路面破坏。

  2沥青路面水破坏的预防措施:

  就目前沥青路面而言,雨水透入沥青面层往往是不可避免的。关键是雨水一旦侵入后,如何让它尽快排出而不滞留在内,显然十分重要。这里本人从设计、施工及养护管理等方面出发,谈谈如何采取切实有效可行的措施,尽量减少水对沥青路面造成的破坏。

  2.1完善路面排水设计

  由于路基路面排水设计不够完善,对路面排水设施不够重视,造成路面破损状况较为普遍。因此在公路路面设计时,应进一步完善路面排水设计,在路面结构层中设 置防水层、基层顶面设置封层,在中央分隔带处设置纵横向排水渗沟,在土路肩处采用碎石填料进行填筑,在挖方路段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排水设 计,减少水在路面的停留时间,以减少其对路面的破坏。

  2.2加强施工管理 提高碾压质量

  压实度对沥青路面的使用性能和使用寿命影响很大,它是保证沥青混合料密实度与空隙率大小的关键。因此在施工过程中,进一步加强管理,提高压实机具标准。根据试验段得出的碾压数据,控制碾压遍数、速度、时间、温度。碾压要均匀,派专人指挥负责,从 轻到重、从慢到快、从两边到中间,轮迹要重叠,既要保证路面平整度、路拱横坡度,又要保证压实度。并根据施工规范要求的压实度抽 检频率。进行抽检,发现压实度不足的地方坚决返工,保证压实度符合要求,降低混合料空隙率,减少水的侵入破坏。

  2.3加强公路养护管理

  公路建成后,养护是关键。要延长沥青路面的使用寿命,必须加强路面的养护管理。雨后要及时补洞,补洞要规范、整齐,严格按照《沥青公路养护技术规范》要求及操作规程进行养护,把沥青路面的病害消灭在萌芽状态,避免雨水从病害处渗入,造成路基弹簧路面大面积破坏。

  由于水破坏的产生前提是水进入了沥青混合料内部,因此水破坏与沥青混合料的空隙率、沥青与集料的粘结力、交通量、地面或地下排水有关。所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水破坏发生进行防治。

  第一,严格控制沥青混合料的空隙率。对于AC-16、AC-20等密实型沥青混合料具有良好的抗滑性能,为了防止渗水现象,目标空隙率应控制在4%~5%左右。

  第二,因地制宜地选用当地集料,尽量选择与沥青粘附性好的集料,并应通过试验确定是否进行抗剥落处理。但,需注意的是,我们在提高沥青与石料的粘附性指标的同时,更应重视沥青混合料必须满足水稳定性指标;不符合水稳定性技术要求的沥青混合料,必须更换材料或重新进行配合比设计。

  第三,提高养护施工质量。施工前原材料规格的选用必须达到设计规范要求,施工配合比设计必须严密;粗、细集料必须严格按规格备料,并严格控制集料含泥量。在施工中注重沥青混合料的拌合质量,防止离析。严格控制沥青混合料的拌合温度、出场温度和碾压温度,提高压实工艺及压实度,减少空隙率。加强接缝处新、旧沥青层间粘结力;要求接缝断面垂直、洁净、喷洒的沥青粘层薄且均匀并布满全断面。

  提高路面施工平整度。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养护工程尽可能地采用机械摊铺法进行施工。施工过程严格控制松铺系数及松铺厚度,确保路表平整,不积水。加强路面横坡度的控制也是有效防治水破坏的措施之一。我们管养的许多路段横坡度由于前期施工管理不善等原因达不到设计要求,出现病害后,给养护造成资金投入大、调坡难等困扰。因此,应加强源头施工的管理。#p#分页标题#e#

  第四,加强日常养护,防止路表水、路基水对沥青路面的侵蚀。要求及时排除路面及路肩堆积物,确保路表畅通;及时清理排水系统沉积、堆积物等,确保排水系统流水顺畅,及时排水。

  第五,对于挖方路段沥青路面,因地下毛细水上升造成的水破坏,在进行养护工程挖补后回填前,应进行隔断毛细水的处理后方可进行路面的修复。

  第六,严格控制超载车辆。即要求治超站加强对超载车辆的卸载工作。

  第七,加铺1cm微表处。无论是何种沥青混合料,必然有一定的空隙率存在,就会遭受一定的水破坏。微表处技术是稀浆封层技术发展的高级阶段;它是以高分子改良乳化沥青为粘结材料,并且以薄层工艺为主的冷拌混合料施工技术。它可以把最优质的结合料、集料所拥有的工程特性通过一个只有10mm的薄层集中体现在道路表面。目前微表处技术主要是用于建立和恢复道路表面功能,而无需提高附属工程标高;在正确的技术工艺条件下,微表处具有防水、抗滑、耐磨、耐久的功能。因此在经费充足的情况下,可在沥青面层表面再加铺1cm微表处。

  3结语

  沥青路面发生的早期损害主要是水的破坏造成的,应着重从设计、施工、管理的角度出发,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减少沥青路面水的渗透,尽量降低水的破坏。

获取专业指导

最新文章

服务流程

关闭

悠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