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设计职称论文交通安全因素分析

时间:2013-11-29 分类:交通运输

  摘要:安全是交通工程设施设计中需要考虑的第一因素,从一定程度上来说,科学全面地设计交通工程安全设施对道路交通和谐平稳运行起着显著的作用。本文对公路设计中应考虑的交通安全因素进行了分析,针对公路安全设计技术措施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道路设计职称论文,职称论文范文,交通安全,公路设计,技术措施

  1公路设计中交通安全因素分析

  1.1公路行车速度设计

  公路行车速度设计的好坏从一定程度上对整个公路设计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在设计的时候我们要把多种因素综合考虑进去,尤其应当考虑恶劣天气条件下对于行车速度的影响,如果设计行车速度偏低,那么当公路真正投入使用时,就会出现交通拥堵的可能,而如果设计速度过高,就会产生交通隐患,造成交通事故的发生。

  1.2线形设计

  公路线形设计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其中地形和地物的限制是很重要的,它决定交通流的安全与畅通,如果设计时对地形和地物产生的影响估计不够的话,就会在正式使用中诱发事故和降低运行能力,破坏预期结果,造成损失。目前线形设计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1)平面线形

  ①直线线形

  目前,用的较为多的线形设计是直线设计,因为它勘测简单,距离短,施工难度较低。但是这种设计模式中存在的危险因素也是不容忽视的,当直线距离过长时,驾驶员在长时间驾驶的时候就会产生枯燥的感觉,就变得思维迟钝,放松警惕,另外据研究表明,直线形的设计更能引起驾驶员主观超速的意识,这也就是直线形设计的缺点。

  直线段的长度直接影响车辆的行车安全,应对其长度应根据实际情况加以限制。平原地区的一般道路横向干扰多,车速低,直线段的长度要求可以适当放宽。

  ②曲线线形

  曲线线形的设计从客观上要依据公路当时的地形,做出合理的判断,并且在连接的时候要保持顺畅,曲线的半径尽量设计的符合常理。影响曲线设计的因素很多,比如设计速度、公路横断面等,曲线也不易过长,过长也会导致驾驶员产生疲劳的感觉。

  而在连接长直线的曲线段不应突然采用小半径曲线,因为,在长直线形式中,驾驶员的行车速一般高于设计车速,故曲线半径要能与实际行驶车速相适应,并尽量采用良好的视距。当因客观条件限制而采取极限半径时,应同步设计相应的安全措施。

  2)纵面线形

  纵面线形包括坡度和竖曲线,纵面线形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着驾驶员的疲劳感与视距,纵面线形设计尽量要遵守连续性的原则,因为不联系的纵断面的设计会使得驾驶员产生心理恐惧的感觉,对驾驶产生影响。另外设计中应该尽量避免长度大,坡度陡的设计,因为这种路面极易引起交通事故,在爬坡过程中前车车速放慢,阻碍后车的行进,超车现象就会增多,这样一来就会使得安全性降低,诱发许多交通事故。

  竖曲线设计应该遵循曲线的长度和半径应大大地超过行车安全所规定的最小值,这样做可以大大的降低安全隐患,曲线的长度设置要尽量为驾驶员开始觉察到竖曲线时的视距。在坡度很小的时候,竖曲线的长度不是很长,驾驶员在行车时候往往会有一种急促的感觉,但是这种感觉不易过长,这就使得我们在设计竖曲线的时候对于这种情况要尽量少用,另外在设计竖曲线的半径时,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尤其要考虑到对交通安全的影响,其始末点一般不要放在桥梁、立交、隧道的起末点,这样设置是为了行车的安全 与稳定。

  3)平纵结合

  平、纵结合的设计方式比较适合当今复杂的路况,但设计一定要合理,如何设计不合理的话,是极易引发交通事故的发生的。较为常见的事故有:①车辆在行驶到设有小半径取消的长直线和长下坡尽头时经常容易出现侧滑甚至是翻车。②两个相邻凹形竖曲线中间连以短直线时,驾驶员容易产生错觉,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③在直线路段的凹形纵断面路段上,驾驶员产生在驾驶过程中容易产生错觉,错误的加速或制动,从而造成交通事故,不同线形之间的组合应该连续、协调,提高行车安全性。组合要尽量做到从实际情况出发,充分考虑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把最坏的结果考虑进去,从而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

  1.3安全设施

  增强安全教育有助于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安全设施是指为保障人、车、行船的安全,在房屋、公路、铁路和港口、航道沿线所设置的地道、天桥、航标、灯塔、照明设备、防水设施、护栏、标柱、标志、标线等设施的总称。公路安全管理设施和安全防护设施是公路安全设施的主要内容。

  2道路安全设计技术措施

  2.1设置道路标志

  道路标志的设计目的是在事故易发路段之前提醒驾驶者前方路况,以最大限度避免事故发生。

  在一、二级公路中,道路宽阔,路况好,道路标志一般只涉及限速标志和道路指示标志。但是,这样的道路正因为限速较高,车辆的刹车距离也相应延长,在交道口发生事故的几率也就相应的升高。为了让车辆能够安全迅速的通过交道口,一定要根据道路限速,在接近交道口一定距离时设置警告标志和减速带,在交道口附近设置频闪灯,实践证明,这种频闪灯在雨雾天气以及夜晚的警示效果尤其突出,可以让驾驶者充分调动警惕感。#p#分页标题#e#

  而在一些等级较低的公路中,道路线形差、路面狭窄、急转弯和陡坡等等不良路况成为引起事故的主要原因,而在这些路段出现事故的原因也往往不但是驾驶者的粗心大意,也有驾驶技术和对路况熟悉程度的因素。所以,在对这些路段进行设计时,一定要加大警告标志的密度和详细程度,使驾驶员能够及时分析交通信息,控制路上行车速度,防止超速行驶,保持安全行车距离。但是,正是由于标志增多,一旦设置不合理,造成信息过载,使得驾驶者无法在行车经过的有限时间内有效的提取信息,反而会让驾驶者判断失误,安全标志也失去了其设计的意义。所以,在这些道路标志的设计上,就一定要按照必要性、重要性和相互配合性来安排在必要时,还可以在下坡路段可以增设避险车道,而在急转弯或平面视距不良处,可以设置反光镜。

  2.2护栏、隔离栅的设计及选用

  护栏是减少二次交通事故和降低事故恶性程度的有效设施,现在高等级公路多采用W形波形梁半刚性护栏,这种护栏兼具刚度和韧性,在发生碰撞时可以通过横梁立柱和土基的变形吸收碰撞的能量,保证事故司机的安全并减少车辆损坏,并且其自身损坏部件易更换,外观还具有视线诱导作用。而在桥梁路段,护栏的选用要以刚性为主,以阻止车辆跃出桥梁,发生二次事故。而在一般公路路段,则推荐选用墙式护栏,这种护栏造价低,且在低级公路的限速范围内有充足的防护能力。

  另外,在护栏设置位置的问题上,设计者也要考虑周全。例如低等级公路道路基础设施建设标准低,道路缺少基本的交通安全控制手段,如果护栏设置位置不合理,反而会成为障碍物,增加了事故的危险。因此,无论是高等级公路还是低等级公路,安全设施在数量、位置、形式上等都要认真分析,根据具体条件设计,使之真正发挥安全保障的作用。

  2.3轮廓标设计

  轮廓标作为视线诱导设施的一种, 主要明示道路线形、方向与行车道边界线及危险路段位置。车辆在道路上行驶需有一定的通视距离, 以便掌握道路前方的情况。尤其在夜间车辆行驶时, 轮廓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为,在夜间,驾驶者仅依靠车灯照明是无法完全看清道路前方的线形的, 这就在行驶方向上造成了一定的困难。据相关资料记载, 汽车前灯同时打开能确认前方100米处的障碍物, 如使用近光灯则能确认道路前方40米处的障碍物。所以如果汽车行驶速度为40千米每小时时, 刹车距离为40米, 仅能满足近光灯照射下确认前方处障碍物的距离要求。而一旦行车速度超过时, 所需的刹车距离已超出了近光灯能看清的范围,无法保证安全行驶。由于车灯照明范围的限制, 要想达到一定的通视距离, 使驾驶员辨认前方远处道路走向, 诱导驾驶员视线, 就必须使用道路轮廓标。

  3结语

  在进行公路安全设施设计时,设计者首先应该考虑的就是所设计设施功能性是否到位。这就需要设计者明确设计目的和所涉及路段的路况,采用恰当的、综合性的方式进行道路安全保障。

  参考文献:

  [1]JTG B01-2003,D26-2006.公路工程技术标准[s].

  [2]李海峰.公路设计对交通安全的影响交通标准化,2009

获取专业指导

最新文章

服务流程

关闭

悠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