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与变电检修

时间:2013-11-29 分类:电力

摘 要:随着状态检修的普及,变电检修工作的随机性、偶然性也会越发明显,因此,这就对于变电检修班组提出了更高的机动性要求,同时也要求变电检修一线必须具备\"养兵千日,用兵千日\"(引用江门供电局赵树华局长原话)的能力。在这种要求下,就必须有一个规范、成熟的管理体系,对整个变电检修专业从以风险控制为主,作业规范、员工培训、工器具管理、作业环境与健康为辅等多方面进行整体有机控制。

关键词: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 变电检修

前 言:2009年3月,随着《关于成立江门供电局安全风险管理体系推进办公室的通知》的下发,江门供电局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以下简称\"安风体系\")建设正式拉开帷幕,之后经历了:制定体系建设的各类标准、作业风险评估及关键任务分析的编写、加快重点示范班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等阶段性由点及面建设的开展,目前,经过1年零3个月探索和发展,江门供电局安风体系建设已经进入在3区4市全面开展实施阶段。

1 当前电力系统安全状况分析

1) 事故类型分析

(1) 一直以来,风险与电力行业都密切相关,尤其是致命风险,主要包括:高压触电,高空坠落以及重型设备伤害等,其中尤其以高压触电致死率高,而变电检修工种涉及到高电压设备的几率又是一线部门里最高的,动辄10kV高压柜、电容组、电抗器,其余都为35kV以上超高压设备,所以开展安全生产管理,保证电网工人的人身安全必要性不言而喻。

(2) 电网事故具有停电范围大、影响面广,甚至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稳定带来灾难性影响的显著特征。因此,长期以来电网经营企业一直把防范电网事故,特别是防止大面积停电和电网瓦解事故,作为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工作的重中之重。

(3) 作为国家垄断性企业,由于电力电气设备具有使用场所特殊,所以在安全技术方面对电气设备以下要求:

a) 对裸露于地面和人身容易触及的带电设备,应采取可靠的防护措施。

b) 设备的带电部分与地面及其他带电部分应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

c) 易产生过电压的电力系统,应有避雷针、避雷线、避雷器、保护间隙等过程电压保护装置。

d) 低压电力系统应有接地、接零保护装置。

e) 对各种高压用电设备应采取装设高压熔断器和断路器等不同类型的保护措施;对低压用电设备应采用相应的低电器保护措施进行保护。

f) 在电气设备的安装地点应设安全标志。

g) 根据某些电气设备的特性和要求,应采取特殊的安全措施。

因此,电气设备事故必然严重危及电网的稳定安全运行。

2003—2009年,南方电网公司系统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1404起。平均200.5起/年;人身事故33起,平均4.7起/年;电网事故118起,平均16.8起/年;设备事故1253起,平均179起/年。

而对于侨乡电网,江门供电局于2007年11月16日进入了安全无事故1000天,2009年也取得了全年无事故的好成绩。

2) 事故责任体分析

图二 2003—2009年生产安全事故原因分类图

可见,在南方电网电力系统中,排除自然因素不可控之外,安全事故的诱因主要包括人员责任、外力破坏、制作不良以及其他,为共占全部责任体的75%。

2 传统安全管理存在问题分析

可见,过去电力系统中所依赖的安全管理方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着安全事故的发生,但是仍然没有完全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而且在事故的责任体涉及人员责任、外力破坏、制作不良以及其他等,证明传统仍存在不足。

1)管理工作的系统性不足:

a) \"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b) 部分繁杂,部分缺乏;

c) 习惯于靠上级部署来推动;

d) 没有一套针对自身风险的系统性管理。

(1) 以事故为核心的管理:

a) 事故冰山理论模型;

b) 仅关注事故;

c) 忽视了导致事故的大量成因;

d) 缺乏事故成因有效的监控和管理。

(2) 安全考核机制有问题:

a) 结果考核为主;

b) 过程考核无手段;

c) \"打酱油的\"多。

(3) 没有形成安全生产管理长效机制:

a) 没有脱离\"救火式\"\"运动式\"管理模式;

b) 时松时紧;

c) 不断地打补丁补漏洞。

(4) 缺乏风险控制\"落地\"的方法:

a) 管理要求多,方法少;

b) 没有一套工作中控制和管理风险的方法。

(5) 管理工作无管理:

a) 无法描述,就无法衡量;

b) 无法衡量,就无法管理;

c) 各级管理缺乏管理工作标准;

d) 管理的随意性较大。

(6) 管理效果不理想:

a) 人身事故没杜绝;

b) 人为失误较多;

c) 误操作较多。

3 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概述

国际上流行的五星安全系统(NOSA),其起源是南非的矿山安全管理,主要是关注人身安全。而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关注的\"五要素\"(人、系统、设备、环境、管理),丰富和发展了NOSA的风险控制的思想。后来的体系SHE,即\"安健环\"(安全、健康、环境),也只是围绕人的安全。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不仅要考虑人的安全,还要考虑生产的安全、系统的安全、设备的安全、环境对人的影响。#p#分页标题#e#

电力生产活动涉及电网、设备、生产环境、作业及管理等方面的风险,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以如何有效地控制电力生产活动的相关风险为设计主线,形成了风险控制流程脉络图(如图三所示)。这九个单元指出了安全生产需要管理的范围,要素指出了需要具体管理的工作内容,管理节点指出了要素的管理关键点和流程节点,子标准是各个流程节点的工作要求或方法。单元、要素、节点、子标准之间相互关联或链接,形成基于风险的安全生产管理有机整体。[1]

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是一项全面、细化、系统的管理体系,涉及到了电力系统里的各个部门,并将各部门有机的联系成一个整体。

图三 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脉络图图

4 安风体系在变电检修日常工作中的应用

1) 变电检修状况分析

长期以来,我们采用的都是定期的检修方式,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电力企业已实现或备从定期检修向状态检修转变。

状态检修(condition based maintenance CBM)状态而执行的预防性作业,用它来寻求最低的检修费用,并在设备的整个使用期限内保持系统的运行可靠性状态的检查是。及时掌握设备的真实状况;而且要考虑该设备的重要性,考虑该设备的故障对整个电力系统可靠性的影响程度。[2]

近年来,更进一步,各国电力企业普遍采纳了合理利用诊断技术进行的预知性检修(PDM),它采用了各种高新技术的诊断系统来监测设备的状态,及时发现并处理萌芽中的故障,从而减少不必要的维护和检修。[2]

可见随着状态检修的普及,变电检修工作的随机性、偶然性也会越发明显,因此,这就对于变电检修班组提出了更高的机动性要求,同时也要求变电检修一线必须具备\"养兵千日,用兵千日\"(引用江门供电局赵树华局长原话)的能力。在这种要求下,就必须有一个规范、成熟的管理体系,对整个变电检修专业从以风险控制为主,作业规范、员工培训、工器具管理、作业环境与健康为辅等多方面进行整体有机控制。

2) 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与变电检修

(1) 量化风险

2009年9月,江门供电局开展\"作业风险评估及关键任务分析的编写\",并在持续风险评估后,得出变电检修检修专业一共存在各种风险741项,其中电网风险0项;环境风险9项,其中中高风险0项;从风险概述中表明,检修专业的风险评估中涉及中高风险的有69例,经统计,检修专业各类风险比例图四,所示:由于检修专业涉及的人身风险与其他风险的比例应该差距较大,从实际上来看,人身风险占中比例的86%,设备风险占其中14%

图四 变电检修专业中高风险比例饼图

作业风险评估使企业清楚自身面临的风险,强化了员工对风险的认识,具体到电网、设备、环境、作业过程等方面所面临的风险及其严重度,为企业进行风险控制提供了依据。同时,通过风险管理技术的应用,是员工对风险的防范从模糊笼统的某一项任务具体到了一个作业步骤。

(2) 规范作业

初步形成了安全生产体系化、规范化的管理模式,实现了流程管理和PDCA闭环管理。通过编制和执行管理工作标准和作业指导书,进一步规范了安全管理工作和作业任务,实现了标准化管理和作业风险的有效控制。[1]

2008年江门供电局由生技部牵头,组织开展个专业作业指导手册的编写,其中变电检修专业作业指导书共42项,变电检修作业指导手册为检修作业提供的技术支持,手册中详细列出作业的人员要求、工器具要求、材料要求以及作业步骤,使检修由过去的主要凭经验式转变成教科书式,使检修作业更规范,更高效,更安全。

(3) 其他

安风体系的建立除了在风险控制和规范作业两方面上提高变电检修作业的安全系数外,还从对安全工器具、日常工器具规范化、定期化管理上;变电检修人员的工作环境与健康等方面保障变电检修的可靠。

5 结束语

效益好的行业安全状况好,如我国电力、石化、核能等行业伤亡事故要远好于经济效益差的煤炭行业。[3]从五星安全系统到安风体系的发展表明,电力企业是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安全管理水平,而又在不断的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后提高了效益,使整个企业能在不断的良性PDCA循环中发展。

2009年8月年江门供电局开展安风体系建设以来,由标准的建立,到作业风险评估及关键任务分析的编写,到在重点班组全面开展实施,到在3区4市开展实施,一步一步朝着预定目标前进。安风体系是一种管理模式,一个庞大的体系中必然存在对于同一时间不同部门间的管理差异,但如果我们不同部门间能采取同一宗旨的管理方法,这样必定能提高是整个安风体系整体性和关联性;体系的建设需要落实,需要持续,对于基层繁多的工作来说,是非常困难的,本人认为,可以通过统一重复的工序,令工作向安风体系靠拢,使工作得到简化,使过往工作融合到安风体系中,整个安风体系才能更高效更持续的开展下去。

参考文献:

[1] 1007-2903(2008)11-0076-04凌毅:《南方电网公司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建设与实践》2008年11月,《广东电力》(2008年11月).

[2] 孔庆功:《变电检修工作现状及趋势探索》2009年,《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年(23).#p#分页标题#e#

[3] 刘海波:《安全生产管制研究》2004年4月.

获取专业指导

最新文章

服务流程

关闭

悠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