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粘橡胶沥青防水卷材湿铺施工技术

时间:2013-11-29 分类:机械

摘要:湿铺法自粘橡胶沥青卷材防水系统利用橡胶自粘沥青和水泥浆构筑的防水系统,可解决地下室防水的渗漏问题,同时避免起壳、空鼓等缺陷的产生。

关键词:自粘橡胶沥青;防水卷材;地下室防水

一、前言

自粘橡胶沥青防水卷材是建筑业十项新技术(2005)中发展新型防水卷材应用技术的主要品种之一,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地下室混凝土结构自防水外的柔性防水层,成为地下防水工程的第二道设防。湿铺法自粘橡胶沥青卷材防水系统利用水密性最好的母材——橡胶自粘沥青和最低廉价环保的粘结剂——水泥浆构筑了最可靠和最经济的\"皮肤式\"的防水系统。

我们在地下室防水工程中对自粘橡胶沥青防水卷材的应用,非常有效的解决了地下室防水的渗漏问题。

二、技术原理

本技术是一种复合双面自粘防水卷材,该卷材表面自粘橡胶胶料中的高分子聚合物(链段)与水泥水化物(硅酸盐网络)在界面形成互穿网络结构,通过自粘胶与被粘接物表面的浸润、吸附、扩散等物理、界面化学作用把粘接物连接在一起,所以粘接过程是一种界面现象。水泥初凝前可流动、渗透或浸渍,凝固强度日增,粘结力增强。同时,水泥浆的可流动性使卷材与水泥浆之间实现微观满粘,而进一步增大卷材与水泥基底材料间的粘结力,从而使防水卷材成为主体结构混凝土的\"皮肤\"。这种牢固的粘结有效地避免了起壳、空鼓等缺陷的产生,避免了\"窜水\"(水在防水层下窜流而使大面积防水层失效)现象的发生。

三、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3.1工艺流程

3.1.1 地下室底板

清理基层——铺设附加层——空铺自粘橡胶沥青防水卷材——揭掉卷材上表面的隔离膜——成品保护

3.1.2 地下室外墙

清理基面——湿润基层(如基层湿润无需此项工序)——铺抹素水泥浆——揭掉卷材下表面的隔离膜——(同时)竖向铺贴防水卷材——抹压排气——卷材收头、密封——晾放——对接口密封——阴阳角节点部位施工防水附加层——成品保护

3.1.3 地下室顶板

清理基面——湿润基层(如基层湿润无需此项工序)——定位弹线——预制水泥砂浆——铺抹水泥砂浆——揭掉卷材下表面的隔离膜——(同时)滚铺防水卷材——拍打、提浆、排气——卷材收头、密封——晾放——对接口密封——阴阳角节点部位施工防水附加层——成品保护

3.2操作要点

作业时基层应干净、坚实、基本平整,无毛刺,基础底板应无积水(基础底板对含水率无要求;外墙、顶板应充分湿润);阴阳角做成圆弧形,阴角最小半径50mm,阳角最小半径20mm;如基底为桩基,按设计要求完成桩头刚性防水;各种预埋件已安装完毕。

3.2.1 基础底板操作要点

① 清理基层:清除基层表面的杂物,基层应坚实、洁净,对含水率无要求,但应无积水。

②在阴阳角部位粘贴防水卷材附加层,附加层总宽度为500mm,转角两侧各250mm。

③ 在基层上弹出卷材铺贴控制线,将防水卷材对准基准线空铺于基层上,相邻卷材之间为搭接,长、短边搭接宽度均为60mm。搭接前,先揭除卷材搭接表面的隔离膜,搭接边粘贴后,随即用胶辊用力滚压, 使卷材搭接边粘结严密。卷材搭接处用喷灯加热,再用铁抹子密缝。

④ 基底为桩基的,防水卷材在基层平面粘贴至距桩头周围≤50mm, 用相容的聚氨酯防水涂料分层纵横涂刷不少于两遍,涂膜厚度20~30mm,与桩头立面和卷材平面搭接宽度≥100mm。

⑤ 揭掉防水卷材上表面的隔离膜。

⑥ 底板所有防水部位均可采用空铺法施工,但永久性导墙、地下室底板局部立面(或斜坡面)等部位防水卷材为避免其下滑,可在此部位基层用喷灯加热后形成点粘固定防水卷材,使卷材与基层达到一定的粘结效果,以免因卷材自重而使防水层向下滑脱。

3.2.2地下室外墙

① 清理基层:清除基层表面的灰尘、杂物,干燥的基面预先淋水,充分湿润。

② 配置素水泥浆时(水泥应采用强度等级≥32.5MPa的普通硅酸盐泥),先将水泥浆浸泡后去除表面较稀的浮浆,用电动搅拌器充分搅匀;将水泥浆沿卷材竖向铺贴方向,均匀铺抹在基层上,厚度为3~5mm。

③揭掉卷材下表面的隔离膜,将卷材铺在刚抹好的水泥浆上。用抹子轻轻抹压卷材上表面,排出卷材下面的空气,使卷材与水泥浆紧密贴合,卷材与相邻卷材之间为平行对接,接缝尽量拼严,宽度宜控制在3-5mm之间。

④ 待素水泥浆具备一定强度后(一般在36小时以后,温度愈高所需时间愈短),将卷材上表面的隔离膜揭除,对接缝口挤出的水泥浆清理干净,粘贴120mm宽自粘封口条。

⑤卷材收口处应临时密封(可用胶带或加厚水泥浆密封),以防止立墙收头水分过快散失。

⑥在阴阳角部位粘贴防水卷材附加层,附加层总宽度为500mm,转角两侧各250mm

⑦预埋管道包裹部位涂刷聚氨酯防水涂料,涂膜与卷材搭接不少于100mm。#p#分页标题#e#

⑧ 做好成品保护,尽快完成防水保护墙或板材的施工和安装。

3.2.3地下室顶板

① 清理基层:清扫基层表面的杂物,并充分湿润,无积水。

② 预制水泥砂浆:配置素水泥砂浆时(水泥应采用强度等级≥32.5MPa的普通硅酸盐水泥;砂采用中砂,含泥量≤1%),宜采用机械搅拌,水灰比宜为0.3-0.4之间,砂浆稠度宜控制在50-70mm之间。

③ 抹水泥砂浆:铺抹厚度一般为10~20mm,(视基层平整情况而定),铺抹时应注意压实、抹平。在阴角处,应以水泥砂浆分层抹成半径为50mm的圆角。抹水泥砂浆时,铺抹水泥砂浆的宽度比卷材的长、短边各宽出300mm,并在铺抹过程中,利用导轨以确保水泥砂浆的平整度。

④揭掉卷材下表面的隔离膜,将卷材平铺贴在水泥砂浆上。卷材与相邻卷材之间为平行对接,接缝尽量拼严,宽度宜控制在3-5mm之间。

⑤用木抹子或橡胶板拍打卷材上表面,提浆,排出卷材下的空气,使卷材与水泥浆紧密粘结。

⑥待素水泥浆具备一定强度后(一般在24~48小时以后,温度 愈高所需时间愈短),将卷材上表面的隔离膜揭除,对接缝口挤出的水泥浆清理干净,粘贴120mm宽自粘封口条。

⑦在阴阳角部位粘贴防水卷材附加层,附加层总宽度为500mm,转角两侧各250mm。

⑧预埋管道包裹部位涂刷聚氨酯防水涂料,涂膜与卷材搭接不少于100mm。

⑨做好成品保护,尽快完成细石砼防水保护层的施工。

四、结语

本技术可直接在潮湿基面施工,不受基层含水率的约束,几乎不受天气影响,节约工期效果明显。外墙、顶板施工不需要专门的找平层,底板更是在混凝土垫层浇筑完成并能够上人行走后即可开始施工。底板卷材施工后可不做细石混凝土保护层,与节省找平层一样,减少了工序,节约了工期,广泛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地下室、地下车库、地下人防工程等防水工程。

参考文献

[1]《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 50108-2001)

[2]《防水技术规范》.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12

[3]《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2002)

获取专业指导

最新文章

服务流程

关闭

悠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