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3-11-29 分类:职业教育
【摘要】:近几年,对高职相关医学类专业建设产生一些思考,在专业建设理念、课程体系改革、打造新型师资队伍、提升职业能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学生职业素质等方面改革进行了一些研究和探索,认为新的职业教育观就是应实现教育与职业的"零距离对接",,本研究可为高职相关医学类专业建设提供一点参考。
【关键词】专业建设 研究与探索
专业建设是高职学院内涵建设的核心,加强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应注重改革专业要素,凝练专业特色,打造专业品牌,整体提升专业发展水平,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提供充足的优秀技能型专门人才的支撑。近几年,经对高职相关医学类专业建设进行一些思考,在专业建设理念、课程体系改革、打造新型师资队伍、提升职业能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学生职业素质等方面改革实施了以下研究和探索,
1.更新专业建设理念,提升服务能力
评价专业建设的关键指标是服务于产业发展的能力,专业建设应坚持\"对接产业(行业)、工学结合、提升质量,促进职业教育深度融入产业链,有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职业教育发展思路,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坚持专业建设、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相适应,主动适应各专业对接的产业发展趋势,主动服务于对应产业的发展。
专业建设改革,需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教育教学改革为动力,以培养人才为重点,突出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职业教育特色,搭建由基本职业能力、关键能力有机结合的职业能力培养平台;努力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事业发展需要的,既有基本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又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人文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符合行业技术岗位(群)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专业建设应注重理论与实践、教学与生产相结合,以追求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为教育教学目标,促进学生职业生涯的全面发展。
专业建设可通过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等方面的率先突破,带动学校专业发展水平、人才培养质量、办学水平的持续提升和社会服务能力的不断增强。在专业建设过程中,学院需与企业深度合作,签订了合作培养协议,实行\"订单培养\",\"顶岗带薪实习\";成立行业专家组成的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参与各专业建设全过程,促进教学与生产紧密结合,促进高质量人才培养,促进科研开展,全面构建\"人才共育、过程共管、责任共担、成果共享\"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构建学校主体、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专业建设机制,充分运用资源配置等手段,引导和调动行业参与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积极性。
2改革课程体系,适应岗位群需求
建设适应岗位群需求课程体系,是整体提升专业发展水平的一项重要工作。课程体系建设应以行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依据,明晰人才培养定位,以岗位职业能力与可持续发展的需求为标准,明确人才培养规格。为适应医疗人才市场需要,应明确以职业需求为培养目标,注重构建适应行业市场需求的课程体系,对课程设置进行改革。课程体系设置需以职业活动为主体,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为要求,以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服务终身发展为目标。课程结构包括基本素质学习领域、岗位能力学习领域、岗位能力拓展学习领域3大模块,分别对接通用能力,职业基础课、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扩展能力的培养。
新的高职相关医学类专业课程体系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合理,既为开展素质教育,促使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了空间,也为卫生职业教育的发展构建了广阔的平台。课程设置注重学生的技能操作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引入企业新技术、新工艺,校企合作共同开发专业课程和教学资源,突出了专业特色;注重培养知识、能力、态度,形成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注重理论与实践相互融合,形成以职业岗位作业流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开展学生技能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创新能力。
3.强化师资内涵建设,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
专业建设改革,需始终不渝地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一项战略工程来抓,努力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特色鲜明\"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努力培养一批高水平的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师资内涵建设需以行业人才要求为导向,加强与行业的联合,共同开展师资培训工作,重点放在提升教学创新能力和教师的实践教学技能方面,提升师资队伍整体素质。
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应建立和完善\"双师\"结构教师队伍培养和评聘制度,促进专业骨干教师积累企业工作经历和树立行业影响力,促进来自生产一线的兼职教师承担相应比例的教学任务。通过校企合作,建设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采取有效的措施与手段,整合与利用社会资源,创新教师队伍成长和激励机制;注重教学团队梯队建设,形成数量足够、结构合理、德技双馨的\"双师型\"专业教学团队。
在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中,可采取教学梯队建设、青年教师导师制,名师工程,教师定期下企业培训、行业专家担任兼职教师,双师型教师培养等诸多措施,鼓励教师进医院,下企业进修、实践学习,积极鼓励教师参加研究生课程班或研究生班学习,参加省内外各类学术会议,促进了教师的知识和技能更新;选派教师赴国外进行研修或攻读硕士学位,学习国外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模式及最新知识体系;实施青年教师导师制工作,安排中、高年资教师一对一指导青年教师的教学业务工作,开展培养青年教师的系列活动。以项目建设为契机,推进教师队伍建设。组织 \"片段教学比赛\"、\"多媒体教学比赛\"、\"说课比赛\"、\"两笔字比赛\"等一系列教学竞赛活动,促进教师教学业务能力提高,促使教师业务素质得到稳步提升。#p#分页标题#e#
4.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释放专业建设活力
校企合作、顶岗实习,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和职业院校基本的教学制度。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基本模式,是理念的更新,是模式的创新,是特色的体现,是根基之所在。专业建设发展应建立行业、企业、学校共同参与的办学机制,构建\"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校企\"双主体\"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组织模式体现\"工学结合\",教学过程体现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将课堂搬进企业,企业进住学院,即厂中校、校中厂;完善顶岗实习的制度,努力形成以学院为主体,企业和学校共同参与教育、管理和培训学生的教学模式。专业建设的人才培养过程,可对照职业标准开设课程,按照临床或生产一线要求组织教学,推行\"多证书\"教育制度,实现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的对接,教学过程与实践过程的对接,考试评价方式与职业技能鉴定的对接。
校企合作的方式之一是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委员由医院、企业、行业等专家组成。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参与各专业建设全过程,及时反馈医疗市场信息;与学院专业教师一起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确定人才培养规格、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实验室建设方案等,根据市场岗位群的需要,确定人才培养规格的基本原则。如我院与大型眼镜公司合作,建设眼视光技术专业,每年签订30人左右的订单式培养计划;与台湾(东莞)定远齿研中心和洋紫晶牙科器材(深圳)有限公司及药业企业签订了合作培养协议,实行\"订单培养\",\"顶岗带薪实习\",培养口腔工艺技术专业学生和药学专业学生;学院还与一些医院合作,根据医院的需求,签定培养协议。学院与中国光华护士基金会等涉外输出机构合作,培训学生出国带薪实习、深造或就业。近几年来,每年都有部分毕业生经考核后直接进入订单企业(医院),实现了职业教育与就业的无缝对接。
专业建设的教育教学评价应体现多方共同参与的机制,建立学生、专家、教师\"三位一体\", 学校、企业、社会相结合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建立校企共同评价、知识、能力与素质综合评价、过程与结果结合评价、校企共同评价的人才质量评价体系。
5.注重实训教学,努力提升职业能力
高职相关医学类专业建设,需重视对应用型专业的建设和培育,教育教学体系以强调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为重要教育目标;以\"技能型、服务型的高素质劳动者\"为培养目标,不断创新办学模式,力求办出教育特色,重视学生的素质培养,着力强化实践教学。探索建立\"校中厂\"、\"厂中校\"等形式的实践教学基地,推动实践教学改革。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在实践教学方案设计与实施、指导教师配备、协同管理、等方面与医院、企业密切合作,提高教学效果。大力开展学生技能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创新能力。如我院近几年投入了3000多万元,加强各专业实训中心,护理模拟病房、ICU病房、模拟手术室、模拟产房、模拟药房等实训基地建设,营造了仿真的专业实践教学环境。在不断更新教学设备、设施建设的同时,注重强化对学生岗位能力的培养,加大实训课时比重;同时每年组织一届学生技能节,调动广大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技能操作能力,促使学生的职业能力迅速提升,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为城乡医疗机构不断输送大批品学兼优的实用型专业技术人才。
在2009年全国首届护理技能操作比赛中,我院参赛选手获得4项一等奖;在省教育厅组织的2011年全省职业院校护理技能操作比赛中,我院参赛选手赢得2项第一名,获得竟赛举办方及参赛院校广泛称赞,为学院赢得声誉,学院毕业生也受到企业青莱。
6.坚持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综合职业素质
高职相关医学类专业培养的技术人才是服务于城乡医疗机构和企业的骨干群体,他们的综合素质,包括思想境界、职业态度、职业道德、职业纪律等,决定了今后就业所在单位的文化底蕴,专业建设在充分发挥职教作用,努力实现\"无技能者有技能,有技能者有业,有业者乐业、成业\"的同时,需本着\"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差异\"的原则,建立各类社团,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组织社会实践活动,拓展学生的个性发展的空间。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注意寓教于乐,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着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我院在学生中组织了舞蹈队、礼仪队、棋社、文学社、书法协会、合唱队、演讲协会、摄影协会、手工制作协会、英语交流协会、音乐协会等社团组织,开展了手工制作、合唱等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为丰富学生们的课余文化生活,增强团队精神,学校经常组织读书节、拔河比赛、背夹球比赛、健美操比赛、阳光伙伴、跳绳比赛、爬山、长跑锻炼等活动;每年组织一次学生干部外出拓展训练活动,增强学生干部的工作合力。注重职业道德教育,\"5.12\"护士节期间开展系列庆祝活动;每年自然灾害发生后,在学生中积极开展献爱心教育,组织学生为灾区群众捐款、献血。每周例行举行升国旗仪式及国族下讲话活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