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3-11-29 分类:教育学
一、三十年来我国继续工程教育的阶段性发展
1979年5月,第一次世界继续工程教育大会在墨西哥城召开,清华大学水利系张宏宪教授代表中国参加了大会,并且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继续工程教育国际专家工作组成员。他把继续工程教育的概念引进国内并多次撰文,介绍国际继续工程教育的情况,宣传继续工程教育的重要意义。他认为,继续工程教育是"对工程师和技术员的,是大学以后的教育",并且指出"它是补充知识、更新知识满足生产的需要,是满足工程师和技术员的就业、转行以及提高的需要"[1]。
随着国家一系列政策和规定的出台,继续工程教育的组织结构基本建成,在中国继续工程教育协会的统一指导下,全国协会和地方或部门协会组织有了快速的发展,各部门、地区和基层单位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活动,定期组织了全国继续工程教育研讨会,积极推动了我国的继续工程教育。企业继续工程教育呈现出明显的行业特点并形成规模化发展,院校继续工程教育在整合优质教育资源和开展远程教育新模式方面颇具特色。同时成人教育、继续教育、终身教育等概念的引入,使继续工程教育的含义得到了延伸和扩展,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的继续工程教育活动纷纷开展起来。
从2010年起继续工程教育进入了全新阶段,《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为继续工程教育发展描绘了宏伟蓝图,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则为继续工程教育服务于国民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主战场指明了具体方向。
二、三十年来我国继续工程教育研究取得的主要成就
(一)国际地位的提升
我国继续工程教育虽然起步晚,但是较早参与了国际的交流和合作。特别是积极参与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活动,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代表,对于传播世界范围的继续工程教育的信息、经验和具体做法,起到了较大的推动作用。
从国际继续工程教育协会IACEE成立以来,浙江大学校长路甬祥教授、中国继续工程教育协会副理事长张寿荣教授、北京理工大学冯长根教授、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院长胡东成教授、清华大学副校长余寿文教授先后担任理事会副主席。同时,中国专家和学者积极参与协会活动,提供论文,参加IACEE的国际会议。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韩丛艾高级工程师的论文"建立继续工程教育与知识管理全面互动的体系"获得第八届世界大会的三个"最佳论文奖"之一;宝钢集团公司在第十二届世界大会上荣获两个"马丁奖"之一,这是国际组织对在继续工程教育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组织颁发的最高奖项。
(二)形式多样的课题研究
1987年10月,在国家科委科技干部局的领导下,全国继续工程教育发展规划研究课题组成立。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为课题组长单位,广东、陕西、四川、天津、上海等六省市和电子部、农业部、中国石油总公司三个专业部门参加,历时两年半,完成课题总报告、7个分报告和2个专题报告,1990年4月,该课题顺利通过专家评审。这是我国第一个有组织的、参与部门和人员较多、研究时间较长的国家级继续工程教育课题,为特定时期我国继续工程教育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政策依据。
1990年6月,国防科技工业继续工程教育协会创造力开发研究组在旅顺成立,这是以协会形式开展的第一个继续工程教育专题研究。随后,在各级协会、行业、院校的组织下,结合各个阶段的国内外形势和国家的经济建设,开展了研讨会、论坛、专题会等形式多样的专题研究活动。
(三)学术著作的出版和论文的发表
继续工程教育的专家学者从应用研究的角度,紧密结合我国国情和企业实际情况,参照国内外有关研究成果进行了一些系统研究,出版了一些著作。如:国防科工委的《继续工程教育通俗讲话》(1988),马振义的《继续工程教育概要》(1988)和《中国继续工程教育法规知识》(1989),杨玉岭的《企业继续工程教育管理》(1991)等。著作多集中于八九十年代,关于企业继续工程教育的著作较多。其中,马振义的《继续工程教育概要》是迄今为止我国出版的对继续工程教育较为系统的理论著作,无论对于继续工程教育的理论研究,还是对于继续工程教育的实践活动,都有很好的借鉴作用[2]。
1986年4月,中国继续工程教育协会编印发行的《继续工程教育通讯》第一期出版,1987年1月,中国继续工程教育协会在《科技日报》上开辟"继续工程教育"专栏,同月由中国继续工程教育协会主办的杂志《继续工程教育》创刊,全国发行。1987年9月,当时的国防科工委主办的《继续工程教育》创刊,在系统内部发行,成为国防科技工业部门内部的宣传平台,1993年9月,更名为《继续教育》后公开发行。1988年3月,由上海继续工程教育协会和上海市干部培训中心创办了《继续教育报》,成为全国继续教育界唯一的一份专业报纸[3]。通过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的搜索统计,1979年至2008年有关继续工程教育的论文共计1000余篇。
三、推动继续工程教育研究的几点思考
从以上回顾可以看出,继续工程教育研究成果大都集中于八九十年代,近年来数量较少。作者进一步通过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选取《继续教育》、《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高等工程教育》三种高水平的中文核心期刊,以"主题"为"继续工程教育"为条件搜索到2001-2010年的期刊论文共43篇,其中《继续教育》有26篇、《清华大学教育研究》有7篇、《高等工程教育》有10篇。作者又检索到国家图书馆馆藏学位论文仅4篇,其中硕士学位论文3篇,博士学位论文1篇。从结果可以看出,继续工程教育研究还不能令人满意,下面通过具体分析提出思考和建议。
(一)对原始文献的关注和挖掘不足
以往的研究较少对原始、官方文件较为系统的整理和深入的分析,较多地迎合了时代的特点和经济效益的需要,没有从中国历史、社会发展史、官方文件的层面着手。43篇论文按照参考文献进行分类统计,如图1所示。56%的论文没有参考文献,超过10个参考文献的论文总计3篇,仅占论文总量的7%。统计结果不仅反映出学术论文的规范性存在欠缺,而且更重要的是缺乏对继续工程教育原始文献系统的考察和深入的分析。
图1 参考文献数量统计
"历史的叙述帮助我们触及基础,接触系统的基本特征以及它们的原因和后果。历史成为与变革和稳定有关的事情,特别是那种不被人承认和未见到的事情"[4]。由于国家机构改革以及近年来继续工程教育对象存在争议等问题,使我国继续工程教育研究出现停滞。面对这种情况,更需要重视历史资料的研究,把继续工程教育放在具体的历史环境下进行分析,才能真正挖掘出继续工程教育发展的一般规律,更好地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继续工程教育。
(二)对国外继续工程教育研究的不平衡
在43篇论文中,国外教育推介的有9篇,占总数的21%,比例并不低。重视国外继续工程教育的比较研究,对发展我国继续工程教育是有益处的,但是通过对这些论文的分析发现,存在以下问题:第一,研究者关注的国家主要集中在美国、法国、英国、日本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于发展中国家的经验和教训明显重视不够。第二,研究的时间点集中在当代,焦点集中在特色与经验,很少有学者在所研究国家的历史背景、教育体制、经济模式的大背景下对相关问题进行阐述,缺乏对事物因果关系的分析。第三,对论述对象肯定和褒扬较多,问题和不足反映不够。所以虽然国外研究的论文不少,但有借鉴推广价值的很少。
美国比较教育家艾萨克·康德尔认为:"比较教育的研究,继续教育史的研究,把教育史延伸到现在,它比任何其他有关研究,都更加清晰地阐明教育同它所服务的那个社团的文化形式之间必然存在的密切关系"[5]。因此,对国外继续工程教育研究的目的是要为我所用,"做引进的消化、吸收、创新,成为我们自己的生产力,使知识再生。然后把新获得的知识再生的新技术,教给广大工程师,使其才能得到再生"[6]。
(三)研究方法的缺憾和研究内容有待提升
按照研究方法,即经验总结、描述讨论、比较研究、调查法、文献研究对43篇论文进行统计分析,如图2所示。总体上看,研究还主要停留在经验总结和描述讨论的层面上,这类论文分别占论文总数的47%和21%,共29篇,这大抵与作者多来自继续工程教育实践一线有关,研究多结合自己的工作岗位和项目,经验体会和主观表述较多,其它研究方法如调查法、文献研究则非常少。
图2 研究方法统计
从研究内容分析,主要涉及培养模式与创新、认证体系和质量评价体系、职业发展、信息技术、产业化、校企合作等,反映了继续工程教育的现实问题和发展趋势,体现了作者对实践的反思和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迫切愿望。在继续工程教育高质量、高效益、规模化发展的今天,采取更加科学的研究方法、提升研究的理论高度,是迫切要解决的问题。例如,定量研究方法越来越受到重视并得到广泛应用,但是迄今我国还没有继续工程教育的统计指标和可考证的准确数据,这将影响继续工程教育的预测和规划。另外,继续工程教育专家张宏宪提到"继续工程教育哲学是继续工程教育的理论基础。讲到继续工程教育的理论基础,就不能不涉及整个工程教育,不能不涉及工程师的学习认识过程——认识论,也不能不涉及这种教育提出的背景和必要性、它的社会效果和经济性"[7]。当前许多实际问题没有解决,其根源之一就是在理论上没有讨论清楚。
(四)校企合作的不足和研究队伍素质有待提高
近年来企业继续工程教育尤其是大中型企业的继续工程教育的开展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院校高等工程教育的质量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在新的形势下,由于经济效益的驱使以及科研经费的不足,国家级别的校企横向联合研究课题很少,很多专家、学者也不断呼吁,"建议高等院校、继续工程教育学院的老师,能主动的直接到大企业进行需求调查,了解大企业的技术装备条件、科研攻关课题、技术改造任务及专业技术人员的素质和需求的概括情况,也使企业了解高等院校在不同专业领域的科研教学优势,双方共同探讨合作领域、方法等等。"[8]
目前继续工程教育的教师队伍基本是专兼职相结合,流动性较大,研究队伍的整体素质偏低,制约着研究质量的提高。高等院校在师资、设备、资料信息、科研、科学门类等方面有十分有利的条件和优势,应该是继续工程教育研究的主阵地。要鼓励有工程实践经历、教学一线经验,并有一定研究能力和水平的年轻人从事继续工程教育研究工作,发展并壮大研究队伍。
总之,三十年来继续工程教育事业已经成为一项符合国情、特点鲜明、效益显著的教育事业,已经成为中国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逐步实现国家由人力资源大国向人才强国的转变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加强继续工程教育研究对于提高全民对继续工程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探讨继续工程教育的规律、为国家建立继续工程教育体系建言献策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在新的形势下,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有了正确的理论指导,才能使我国继续工程教育事业有更大更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宏宪.继续工程教育是一项前途远大的事业[J].继续工程教育,1988,(6).
[2]马振义.继续工程教育概要[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88.
[3]中国继续工程教育协会十年大事记[J].继续教育,1994,(2).
[4][美]伯顿·克拉克著.王承绪译.高等教育新论—多学科的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1.
[5][美]艾萨克·康德尔著.王承绪等译.教育的新时代—比较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6]张光斗.加强继续工程教育提高工业竞争能力[J].中国科技信息,1995,(7).
[7]张宏宪.继续工程教育的经验和问题[J].继续教育,2003,(12).
[8]阎毓祖.产、学、研结合是中国继续工程教育向高水平、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趋势[J].继续教育,19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