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学“三部曲”分析实施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时间:2013-11-29 分类:教育学

摘要:教学的实质是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教学的目标是实现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备课、上课、课后反思是教学的"三部曲",是实施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备课上课 课后反思 课堂教学实效性

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体现在:1、能解决好显性知识;2、能渗透领悟到隐性知识;3、能将知识运用于实践,做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那么,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如何才能实施教学的实效性呢?这就要从最基本的教学三个基本环节谈起。

一、 备课——课堂教学的预设

备课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前提。在备课这一环节我们不仅仅要备教学内容,最关键的还要备"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如学生的心理,领悟能力,学习的主动性,学习基础,学习状态等等,建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进行教学设计,使教学活动能有序地展开。

(一) 教学目标的生成: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课堂教学的 方向,是教师专业活动的核心,是判断教学是否有实效性的主要依据。所以,教学目标的制定时要克服随意性,盲目性,程式化,要把生物课程标准具体化,细化。以"知识和能力"为教学的基本依据。在"过程和方法"的设计中倡导"自主、合作、探究",重视学生的情商培养。以达到"教书育人"的教育目的。

(二) 教学策略的设计

一堂好的生物课,要有好的教学策略设计。设计的依据是教学目标,设计的思路是学生的具体情况。

在教学设计时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1、提供给学生具体的事例和生活中的材料,在建立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以设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主动构建概念。2、针对学生认知心理和规律,用丰富的图片代替文字说明。例如在八年级《生物》下册中免疫一节时有许多卡通图片。这些图片能形象生动的说明人体的三道防线和免疫功能。从而有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概念3.活动设计尽量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相联系,并让学生参与其中。4.注重情感教育。如热爱大自然,爱护动物,爱护一草一木。保护环境从我做起,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通过实验合作,分组讨论,小论文的交流等方式增进学生之间的团体合作精神,引导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初中的学生是青春期发育的时期,他们的思想正处于活跃时期,就像海绵一样可以吸收很多的水分。因此,他们对得到相关知识有着浓厚的兴趣。所以,在备课的时候就要考虑适当地加些相关知识。这样不仅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能更全面、更深刻地理会书本上的知识。知识的添加可以是生物学方面的,也可以是物理、化学、地理等相关学科上的。当然,课外知识的加入需要适度,要有相关性,不可太随意添加,以免造成本末倒置的现象。还是要以课本为主线,添加的知识要更好地说明本节课的内容,而不能制造出更多的问题,造成学生思维混乱。

二、 教学过程——课堂教学的实施

(一)、知识的导入

导入这一环节,在整个课堂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好的导入,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一堂课的精彩与否,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就像一篇文章的开头,是否能引人入胜,吸引人们人们看下去。知识的导入常见的有以下几个方法。

1、提问式导入。问题的设置要适度,一般可设1~3个问题,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将原来的知识与今天所要学习的知识融合设立一个问题,并放在课堂教学的最前端,这种方式的导入可把学生从下课状态迅速集中到课堂中来。这种导入方式在初中教学中的实用效果是很好的。而"发现式问题"的创设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具有强烈的新颖性、自主性、创新性,可谓是"智力探险",有助于学生进入智力幸福状态,可将此类问题放置在第二、三个问题。

2、开门见山导入新课。教师在上课伊始就将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和内容简单地介绍给学生,起着题纲挚领的作用,做到"课伊始,意已明"。

3、设置悬念导入新课。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师在讲新课前结合本课的内容设置悬念激发学生渴望了解和解决这些问题的强烈欲望。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学生的求知欲由潜伏状态转入活跃状态,有利于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开启学生思维的钥匙。

4、直观演示导入新课。运用幻灯、录音、图片、教具、多媒体等教学手段,使抽象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创设学习情境,为新知识提供感性材料,便于学生接受。

新课的导入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创造。教无定法,但还是有章可循的。即每种导入方式都要达到某个目的:或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或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力,或活跃学生思维,调动学生的求知欲,以达到教学目的。

(二)、全面铺开,整体呼应。

这一部分是整堂课的"重头戏",也是贯彻,落实教学目标,实施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关键所在。在这一环节中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知识的有效性。在教学过程中知识的有效性是保证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条件。教学效果如何表现在:(1)学生的知识增长取决于有效知识量;(2)学生的智慧发展取决于有效知识量;(3)学生思想提高取决于有效知识量。

2、教学调控的有效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教学速度难度的调控,直接影响到教学效率的高低。主要表现在:(1)课堂教学的速度;(2)课堂教学的密度;(3)课堂教学的难度;(4)课堂教学的时间。

3、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① 创造积极有效的课堂学习氛围。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愉快的情感体验会使人思维活跃。良好的教学效果取决于师生间良好的交往,交往与沟通是教学的核心。

② 创造开放互动的课堂氛围,师生互动,共同参与的创新性活动。新课标要求在教学全过程中要贯彻"民主和谐,师生平等"的教学思想,课堂中努力创造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环境。

③ 运用精准的教学语言。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这就要求教师的语言要科学、精炼、生动、形象,要把知识讲得清晰,有条理,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把学生的思想带入课堂,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从而大大提高课堂学习的实效性。

④ 擅于把握,挖掘教材,突出教学重点

教师要抓住教材中本质的、主要的东西,对其进行加工处理,在教学活动中突出出来,使学生对知识有一个清晰的轮廓,指导学生对知识的系统性,异同点进行比较和总结。

三、 课堂教学后的反思

课堂教学的效果如何,可以从作业,提问,考试情况中直接反映出来。教师在课后最需要做的就是教学反思,它是使教师逐步完善自己的教学艺术,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方法。

1、 加强教师对"教"的反思。教师要加强自己的教学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得失与成败,对教学过程进行回顾,分析和审视,形成自我监控能力,提升自我发展能力,丰富自我修养,完善教学艺术。在这一过程中应着重反思以下几个方面:

⑴反思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是否得到充分展示,教学目标是否已经达到。

⑵反思教学方法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接受水平,是否适用于全体学生。

⑶反思在备课和教学设计环节中是否合理,是否保证课堂气氛活跃并有序地进行。

⑷反思在探究活动中学生是否领悟到探究的目的,实验方法是否正确,能否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推出正确的结论。

2、 培养学生对"学"的反思

学生能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践,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才能真正达到教学目标。所以,培养学生反思习惯在教学环节中是至关重要的。

⑴鼓励学生观察事物,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是反思的内容之一。这样既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还能培养学生不断探索的精神,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保护与培养。

⑵培养学生反思问题的结论,并在反思中形成新知识的组块,有助于培养思维的深刻性,促进知识的迁移。

⑶培养学生反思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对作业的反思有助于挖掘知识的内涵,培养思维的深刻性;可提高学生对知识系统的理解,培养思维的广阔性;学生对知识错误的理解形成批判性,有助于提高学生思维的自我评价水平;学生对开放式题目的反思,有助于提高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创造性和思维的敏捷性。

总之,备课、上课、反思是课堂教学的最关键的"三部曲"。是落实教学实质,是达到教学目标,实施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的关键所在。

获取专业指导

最新文章

服务流程

关闭

悠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