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历史与社会教学的探究

时间:2013-11-29 分类:教育学

【提要】:研究新课程的历史与社会的动态教学,强调要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通过历史与社会的动态教学逐步使学生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积极向上的态度和情感。在历史与社会的动态教学中,对课程进行研究、开发、设计和实施。

【关键词】:初探  历史与社会  动态  教学

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以备课为切入点,整合备课内容。打破传统的教学观念,从"导入——讲授——巩固——小结——作业"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思路中跳出来。二、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搬运工,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指导者、解惑者。在教学中师生要共同策划,共同活动,要始终围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引发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循环教学活动。教师力求把抽象深奥的知识,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直观的影视图片展现给学生,达到生动、直观、化难为易的目的,让静止、抽象、死板的教学内容活起来,从而增加教材的感染力和吸引力,活化教材。三、活化教材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师必须打破教教材的传统观念,树立用教材的新理念。教师要灵活地掌握教学目标,用教材来教,而不是教教材。教师要改过去的以传授知识、技能为主的方法,以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成为学习的主人。四、在历史与社会的动态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兴趣,发展学生的个性。在历史与社会的动态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设疑问,在提问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到心理自由,让学生感到在教学中有自我表达的自由,自我塑造的自由。在教学中贯彻"无错原则",让每个敢于质疑、问难的学生不因质疑问难出现错误而感到遗憾。新课程的历史与社会的动态教学,是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而进行的,在教学中要注重问题性、开放性、合作性、过程性、民主性,只有不断地进行探索,就一定能够取得成就的。

新课程将改变学生的学习生活,也将改变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学生和教师都将随着新课程的深入而焕发出新的生命。新课程将一改传统教学的听讲、记忆、模仿的接受性教学。传统教学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显得被动,压抑了学生的个性,而新课程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知识、技能、态度、情感与价值观,在新课程教学中,教师在教学中不仅仅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更重要的是关注考试知识外的技能、态度、情感与价值观,关注学生的长期发展,关注比"考试观"更重要的学生的个性发展。

新课程的历史与社会的动态教学中,教师要自觉研究新课程的理念和新课程理论的客观发展趋势,优化自己的理论素养,由知识的复制者变为创造着,主动成为新课程的主体,予以全方位的主动介入。在历史与社会的动态教学中,对课程进行研究、开发、设计和实施,我力求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以备课为切入点,整合备课内容

历史与社会的动态教学首先以备课为切入点,根据教师、教材、学生的三维目标确定并整合备课内容。特级教师斯霞说:"要上好课,首先要备好课,我常常把备课比做指挥员在组织"战役",我总是反复推敲,直到设计出自己认为比较满意的方案为止。"在实施历史与社会的动态教学时,教师必须打破传统的教学观念,从"导入——讲授——巩固——小结——作业"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思路中跳出来。教师是构建知识的主动参与者,教师要把教学过程当成与学生交往、沟通和对话的过程。如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从社区看我家》中的第一课《我的家住在哪里》,在备课中我对所任班级的学生做了了解,七年级的学生刚接触地理知识,对教材中所出现的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不甚理解,为了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我在备课中自己画一幅"我的家"作范例,同时在课前也让一些成绩好一点的学生画一幅"我的家"。上课时,在让学生了解了必要的知识后,我把我画的"我的家"展示给学生,学生对教师的家很感兴趣,一下子就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了起来。于是又让学生把自己画的"我的家"展示出来,让不会画的学生参照书上的图和我画的"我的家"画一画。由于教师的参与,学生的兴趣高涨了,课堂上,学生读图、画图兴趣浓厚,"我的家"画好之后,再让在同一社区的学生向全班学生介绍,并在介绍中互相纠正错误,以提高读图、绘图的正确率。通过师生和生生之间的活动,一节课下来,大部分学生基本掌握了读图和绘图的基本技能了。

二、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搬运工,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指导者、解惑者

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才是最成功的教学。关注学生,了解学生,确定教师的角色,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搬运工,他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探究的合作者,情感的激发者,方法的指导者,问题的解惑者。历史与社会的动态教学使新课程由静到动,改变我教你学的思路,设计以学定教的方案,在教学中师生要共同策划,共同活动,要始终围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引发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循环教学活动。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教材中有许多内容是中外知识结合在一起的,教材通过比较,让学生了解我国与外国的一些相同与不同之处,通过比较使学生开阔眼界,拓宽知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必须把握教材的内涵,设计以学定教,由静变动的教学方案。如七年级《历史与社会》第四单元第三课《傍水而居》,教材介绍了从中国的湖、海到外国意大利的水上都市——威尼斯,知识的扩展必须让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引导学主动参与。在教学前,教师出一些问题并让学生搜集资料,如"太湖流域的城镇是如何发展起来的?","为什么会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之说?"等等。在讲授《傍水而居》时,教师把搜集到的图片素材和文字素材如:太湖风景图,太湖流域的城镇西塘、乌镇、周庄、同里等民居素材,舟山渔民海洋渔牧素材,苏州和威尼斯的素材与学生搜集的素材一起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师生互动使学生大大地开阔了眼界,拓展了思路。

学生动起来了,教学也就活起来了,教学的内容也就丰富了。通过师生的双边活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活动,使学生充分了解到我们的祖先为何傍水而居,为什么课文的题目是"水乡孕育的城镇",而不用其他的题目。在认识水的重要性之后,再让学生对当今人们对水资源的浪费和水资源的污染的问题进行讨论,并在课堂上进行水乡的"优"与"忧"的辩论,引导学生逐步树立爱我家乡,保护水乡,节约用水,保护环境的观念。

在历史与社会的动态教学中,教师力求把抽象深奥的知识,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直观的影视图片展现给学生,达到生动、直观、化难为易的目的,让静止、抽象、死板的教学内容活起来,从而增加教材的感染力和吸引力,活化教材。

三、活化教材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在历史与社会的动态教学中,活化教材更为重要,而活化教材必须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历史与社会的动态教学是多样的,灵活的,粗线条的。教材固然是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但教材绝不能体现全部的教学内容。在教学中,教师必须打破教教材的传统观念,树立用教材的新理念。过分拘泥于教材,就会故步自封,陷于"本本主义"的泥潭,就调动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形式要开放,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目标等方面的不同而变化。活化教材学生既可以在独立思考的自学中发现新知,又可以在互帮互学的商议中释疑解难,还可以在唇枪舌剑的争辩中各抒己见。

在活化教材中,要强调教学的三维性,教师、学生、教材,教材、学生、社会,学校、家庭、社会;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等。教学的三维性能引发更多的思考,让教学从课堂延伸到家庭、社会,延伸到现实生活。知识的获取不再满足于课堂,不再局限于课堂,教学向家庭,向社会,向大自然开放,教学资源的多样化使教学由关注"双基"到关注"三维目标",从而使课堂教学真正由静到动,使学生获得的知识由少到多,由浅到深,使学生真正变被动为主动。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教育是依据生活,为了生活的"生活教育",培养有行动能力,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的人。" 活化教材就是要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思考,在生活中获取知识,把学生培养成为自主学习的有思考能力和创造力的人。

新课程的历史与社会的动态教学,是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而进行的,在教学中要注重问题性、开放性、合作性、过程性、民主性,只有不断地进行探索,新课程改革一定能够取得成就的。

获取专业指导

最新文章

服务流程

关闭

悠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