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26 分类:教育学
高质量发展已是新时代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主题。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要以是否有利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标准,判断是否是高质量发展,要通过识别教育发展中突出的不平衡、不充分发展问题,来界定是否是高质量发展。这就决定了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涵要从教育方向、事业发展、教育治理、学校发展、教师发展、学生发展及社会发展等进行高度概括和精准把握。如此,基础教育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径、重点举措及评价标准才有科学的指引,也才能真正实现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育人目标。
关键词:新时代;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基础教育在国民教育体系中处于基础性、先导性地位。”“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任务。我国基础教育已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首要的是厘清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涵。
一、教育方向:以立德树人为根本
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是新时代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的基本要求。新时代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在教育方向上要科学把握“育才”与“育人”的辩证关系,必须在事关办学方向的问题上站稳立场。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就要坚持党对基础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就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扣“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根本要求,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树立“德育为先、面向全体、全面发展、知行合一”的教育观念,如是方能培养出真正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事业发展:公平而有质量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基本遵循。新时代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在教育事业发展上要科学把握“公平”与“质量”的辩证关系,必须以“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教育事业发展的指南针。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就要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在教育事业发展上优化配置,加大投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缩小区域、城乡、学校差距,确保每个孩子“机会公平”和“上好学”。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就要构建“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的育人体系,在教育质量提升上深化育人方式改革,实施差异化、个性化教学,确保每个孩子“过程公平”和“充分发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就要构建分层分类的考试招生制度体系,在教育评价上发挥科学正确导向作用,确保每个孩子“结果公平”和“全面发展”,从而实现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城乡一体化发展,普通高中教育优质多样特色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普职融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发展,特殊教育优质融合发展。
三、教育治理:规范而有活力
大力推进基础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高水平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的需要,也是进一步激活教育生产力、调动各方面办学管学积极性的需要,更是打造面向未来的中小学治理体系,提升中小学治理能力,建设现代学校制度的需要。新时代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在教育治理上要科学把握“规范”与“活力”的辩证关系,必须以“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优化教育治理的核心任务。优化教育治理,就要深化教育“放管服”改革,进一步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保障学校办学自主权,增强学校办学内生动力,提升办学支撑保障能力,健全办学管理机制。优化教育治理,就要优化教育评价体系,高水平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制定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在教育评价依据上,建构包括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全面发展的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指标框架;在教育评价主体上,坚持多元评价,一方面不断完善四级教育督导机构,使教育督导走向常规化和专业化,让教育督导真正“长牙齿”,另一方面完善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加大家长、校长、教师、学生、社区及教育第三方评价机构参与评价的力度,使教育评价更加专业和客观;在教育评价内容上,改变单纯重视分数和考查知识记忆技能的模式,增加描述性、质性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式,注重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育评价方式上,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和县域教育质量、学校办学质量、学生发展质量评价改革,坚持结果评价与增值评价相结合、综合评价与特色评价相结合、自我评价和外部评价相结合、线上评价与线下评价相结合。
四、学校发展:多样而有特色
办好每一所学校,是实现基础教育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前提和基础。新时代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在学校发展上要科学把握“多样”与“特色”的辩证关系,必须以“内涵式发展”为学校发展的办学思路。走“内涵式发展”之路,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学校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中小学办学如何“想明白、说明白、写明白、干明白”问题;二是中小学如何走出“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逻辑悖论。要解决这两个问题,就需要办学者站在面向未来和创造未来的高度,站在历史传承和当前实际的基点,用审辩式思维,对学校全面工作进行一个完整性的顶层设计和路径规划,在践行先进办学理念、遵行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的基础上,按照建构主义理论和教育相关理论,从学校文化、学校治理、学校课程、高效教学、德育教育、教师队伍、教育评价等方面进行体系化构建,全面建构起学校“高质量教育体系”,在整体上长远上解决学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谁来培养人”“培养得怎样”等问题,在现实中短期内解决学校办学的“随意化”“碎片化”和“同质化”问题,在理论上解决“内涵式发展”“多样化发展”“特色化发展”的办学理念和目标问题,在实践上解决学校文化与学校课程、教学、德育两张皮以及实施低效问题,在效果上真正实现中小学优质均衡发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五、教师发展:专业而有素质
要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新时代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在教师发展上要科学把握“专业”与“素质”的辩证关系,必须以“四有好老师”为标准,建设一支专业化高素质创新型的教师队伍。一是要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和《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进一步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把好教师准入关,把好教师发展关,把好教师补充关。二是要切实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尤其要在教师理念信念、道德情操、仁爱之心上采取切实有效举措,不断提升教师素质,让高素质的教师培育高素质的时代新人。三是要加强教师专业化能力提升,由侧重于“一力”(执行力)向具有“七力”(学习力、研究力、开发力、执行力、指导力、协调力、评价力)发展,一定程度上扭转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方向、内涵和水平不足问题。教师具有较高持续价值的综合素质,才能实现终身发展力的提升,增强育人、育才能力。
六、学生发展:全面而有个性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适应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教育教学改革深入推进”,明确了新时代我们需要培养什么样的学生。新时代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在学生发展上要科学把握“全面”与“个性”的辩证关系。教育是未来的事业,需要有预见性、超前性,我们要站在未来角度,培养立足未来创造未来的新人。北师大林崇德团队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北师大刘坚团队的21世纪核心素养5C模型(文化理解与传承素养、审辩思维、创新素养、沟通素养、合作素养),亚太经合组织提出的“OECD学习罗盘2030”等,均勾勒了未来社会所需人才的核心素养。中小学要结合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时代特征,结合未来社会对学生培养目标的要求,结合中小学自身实际,在学生培养目标、课程开发与开设、教学管理与实施及教育教学评价等方面,既要做到确保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也要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差异化资源、教学、平台与选择机会,从而使每一个学生得到适切的教育,让每一个生命绽放出不同的光彩。
七、社会发展:进步而有服务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新时代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在社会发展上要科学把握“进步”与“服务”的辩证关系。“进步”是指教育的效益要体现在促进和推动社会进步上。这就要求我们要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围绕“培养时代新人”目标,建立适应时代需要的课程体系,优化适应时代需要的教学方式,完善适应时代需要的评价体系,让教育在促进社会进步上发挥更大效益。“服务”是指教育的效益要体现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上。这就要求我们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更要注重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要进一步加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力度,建立大中小一体化培养模式,建立家校社政协同化育人机制,形成全社会重视、关注并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发展目标。
作者:唐永富 舒玉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