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04-07 分类:医学校验
统计及描述恶性肿瘤患者化疗相关症状发生率及强度,探讨其症状群的分类与组成要素。方法运用中文版安德森症状评估量表,对1011例接受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进行调查,分析统计相关症状和症状群。结果恶性肿瘤患者化疗相关症状发生率最高依次是:胃口差、疲劳、恶心、睡眠不安、苦恼,严重程度显著的分别是:疲劳、恶心、呕吐、睡眠不安、苦恼、胃口差。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各症状之间相关性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存在正相关关系,其中,恶心与呕吐,苦恼与悲伤,睡眠不安与苦恼,疲劳与睡眠不安4个症状存在高度正相关。探索性因子分析和主轴分析结果显示共有2个症状群,分为疾病心理症状群、消化道症状群,克朗巴赫系数分别为0.745、0.829。结论肿瘤患者化疗相关症状发生频率高(>59%),存在明显症状群,给患者带来较大的生活干扰,临床护士应对恶性肿瘤化疗患者发生的症状进行全面评估,探索以症状群为基础的护理干预措施,改善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恶性肿瘤;化疗;症状群;安德森症状评估量表
恶性肿瘤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社会发展的疾病。据估计,2013年全国恶性肿瘤死亡数222.9万例(男性140.6万例,女性82.3万例)[1]。由于许多恶性肿瘤患者在临床确诊时已为晚期并错过了根治的最佳时期,因此临床治疗多只能选择化疗法[2]。而化疗期间患者出现各种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都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和预后[3,4]。常见的症状如疲乏、恶心、睡眠不安、呕吐、麻木感等。2001年,Dodd首次提出癌症患者“症状群的”概念,即同时存在且彼此关联的3个及以上症状[5],症状群存在协同作用,将加重癌症患者的症状负担[6]。本研究旨在深入评估恶性肿瘤患者化疗的症状体验,探究症状群的分类及数量,为护理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采用便利抽样,选取2017年7月—2017年12月云南省某肿瘤专科医院确诊为恶性肿瘤的住院患者。纳入标准:病理学检查确诊为恶性肿瘤;正在接受化疗;年龄>18岁;认知无障碍;语言沟通交流无障碍,能独立完成问卷调查;自愿参加,对本研究知情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放化疗或靶向治疗期的恶性肿瘤患者,有精神疾患;严重认知障碍;言语表达缺陷;家属对患者病情进行病情保护;因各种原因拒绝参加研究的患者。1.2方法1.2.1调查工具1.2.1.1一般资料调查表分一般人口学资料、临床资料2个部分。一般人口学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工作等。临床资料包括疾病诊断、分期、化疗次数、化疗方案等。1.2.1.2安德森症状评估量表(MDAndersonSymptomInventory,MDASI)该量表由美国德克萨斯州大学安德森癌症中心于2000年编制[7],目前已被翻译成29种语言版本(包括中文版MDASI-C),具有良好的内部信度Cronbach'sα为0.82~0.94,整体内部一致性信度Cronbach'sα为0.86[8]。量表共包含2个部分,第1部分为癌症患者症状评估表,共计13项,主要评估癌症患者在过去24h疼痛、疲乏、恶心、睡眠不安等临床常见的13种症状及严重程度;第2部分为评估上述13项症状干扰患者生活活动功能的严重程度,共有一般活动、情绪、工作等6项。以上两部分均采用数字评分法,以0~10计分,得分越高说明化疗相关症状越严重。1.2.2调查方法问卷由每个科室经培训后负责调查的护士发放,该护士熟悉本研究的思路,研究目的及注意事项,采用现场发放,一般情况调查表中的临床资料由该护士填写,其余部分协助患者完成,问卷当场收回,及时检查是否空项及问卷质量是否达标(如患者随意填写,各项分值一样、极端评分)。发放问卷1050份,回收有效问卷1011份,有效率为96.3%。1.2.3统计学方法数据由双人核对录入,应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资料首先进行Sgapiro-Wilk正态性检验,然后采用描述性统计、Spearman相关分析、探索性因子分析、内部一致性信度分析,检验水准a=0.05。
2结果
2.1一般资料本研究共调查了1011例患者,其中男性555例(54.9%),女性456例(45.1%),年龄5~84岁(52.74±12.279)岁,病种较多,主要有乳腺癌232例(22.9%)、结直肠癌377例(37.3%)、肺癌163例(16.1%)、淋巴瘤83例(8.2%)。2.2恶性肿瘤患者化疗症状发生率和强度症状得分≥1分表示发生该症状,症状发生率为57.67%~86.55%,发生频率高的5个症状依次是:胃口差(86.55%)、疲劳(82.22%)、恶心(76.36%)、睡眠不安(76.16%)、苦恼(75.17%);强度显著的6个症状分别为疲劳、恶心、呕吐、睡眠不安、苦恼、胃口差。各症状的发生情况及强度见表1。2.4MDASI-C各症状之间的Spearman相关系数矩阵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各症状之间相关性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存在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范围为0.32~0.72。其中,恶心与呕吐(相关系数r=0.72,P<0.001),苦恼与悲伤(相关系数r=0.67,P<0.001),睡眠不安与苦恼(相关系数r=0.61,P<0.001),疲劳与睡眠不安(相关系数r=0.60,P<0.001)4个症状存在高度正相关。2.3恶性肿瘤患者症状困扰率及强度症状困扰发生率为58.75%~72.70%,发生率高的3个症状分别是:情绪、工作、一般活动。症状困扰程度得分2.00~5.00分,强度最高的分别是:工作、一般活动、与他人关系。详见表2。2.5恶性肿瘤化疗患者症状群探索性因子分析通过KMO和Bartlett的球形度检验方法得出KMO=0.923,探索性因子分析和主轴分析用于提取症状群,症状群中各因子载荷≥0.4,结果显示共有2个症状群,总方差贡献率为51.623。因子1为疾病心理症状群:疲劳-睡眠不安-苦恼-瞌睡-悲伤,方差贡献率为43.450,克朗巴赫系数为0.745;因子2为消化道症状群:恶心-呕吐-胃口差,方差贡献率为8.173,克朗巴赫系数为0.829。详见表4。
3讨论
3.1恶性肿瘤患者化疗相关症状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显著本研究中,恶性肿瘤患者化疗相关症状发生率为57.67%~86.55%,发生频率高的5个症状依次是:胃口差、疲劳、恶心、睡眠不安、苦恼;其中,胃口差的发生率最高,这可能与大多数化疗药物常见的胃肠道不良反应所致的恶心、呕吐有关,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的管理是肿瘤内科症状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是评价化疗护理质量控制的重要指标之一[9]。另外,疲劳症状位居第二应引起重视,杨守梅[10]等人研究显示,化疗后性别、肿瘤分期对疲劳评分无明显影响,但不同用药方案化疗后疲劳评分有差异,联合化疗者较单药化疗者疲劳评分高,含铂类方案较非铂类化疗方案疲劳评分高。化疗过程中出现恶心呕吐症状的患者在疲劳评分方而高于无此症状者,因为化疗过程中有恶心呕吐者无论是营养摄入还是情绪状况均较差,这些因素均能对疲劳状况有影响。肿瘤患者化疗相关症状的严重程度呈中间偏低水平(1.00~5.00分),可能与调查样本量大、病种多、肿瘤分期早期、化疗方案的不良反应较轻有关,也可能与患者接受化疗次数较多,对化疗反应产生耐受性有关。症状强度显著的6个症状分别为疲劳、恶心、呕吐、睡眠不安、苦恼、胃口差,这可能与患者多接受化疗导致化疗不良反应及心理变化有关,发生频率最高的症状并不是程度最重的,提示临床护理工作中,护士要因患者而异,采取个性化人性化的护理干预措施。3.2恶性肿瘤患者症状困扰率及强度研究表明,化疗相关症状对患者活动发生率较高的3个症状分别是情绪、工作、一般活动。这与臧瑜[11]等人研究结果一致,症状困扰程度最高的分别是:工作、一般活动、与他人关系,说明恶性肿瘤患者化疗相关症状对生活干扰程度较大,特别是对工作和一般活动的影响以及人际关系,因此在化疗期间,护士应及时对患者发生的症状做出全面评估,对患者做心理护理,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3.3恶性肿瘤患者化疗相关症状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3种症状间相关性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存在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范围为0.32~0.72。其中,恶心与呕吐,苦恼与悲伤,睡眠不安与苦恼,疲劳与睡眠不安4个症状存在高度正相关。恶心与呕吐是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常见的症状反应,因此恶心与呕吐之间存在高度正相关性符合常理,另外,睡眠不安、疲劳、苦恼、悲伤之间的高度相关性,提醒护理人员要对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期间及化疗后的心理发展和变化引起重视,及时评估患者心理变化,做好相应的心理护理。13个症状之间均有相关性,说明化疗引起的相关症状并不只是存在某个或几个,症状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协同的作用比单个症状更难护理,这也为后续护理干预措施的深入研究提供启发。3.4恶性肿瘤患者化疗相关症状群的分类与组成要素探索性因子分析和主轴分析结果显示共有2个症状群,这与加拿大学者CheungWY[12]对1366例癌症患者的研究结果一致,均属于大样本的症状群研究,因此,症状群分类不多,后续将遴选出本研究样本中的单病种,深化研究单病种中基线资料(年龄、性别、恶性肿瘤分期、化疗方案)与化疗相关症状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探讨症状群及症状群的管理。本研究得出的结果中疾病心理症状群:疲劳-睡眠不安-苦恼-瞌睡-悲伤,与其他研究结果不完全一致,该症状群包含的要素较多,与疾病种类、病情严重程度、化疗引起不适症状及这些症状对日常生活干扰而产生的心理问题有关,因此命名为疾病心理症状群。消化道症状群:恶心-呕吐-胃口差,这与以往研究结果一致,恶心、呕吐是化疗常见的不良反应,两者可直接导致胃口差。国内有关消化道症状群的研究文献较少,何海燕[13]等人对肿瘤患者化疗前后的整体消化道症状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化疗后消化道症状发生率和严重程度总体上高于化疗前,但消化道各种症状的变化轨迹并不相同,化疗前消化道症状的发生情况与化疗后消化道症状整体负荷密切相关。由此可见护理人员应重视化疗前的消化道症状管理,做好评估,提前制定护理方案,化疗前预防与化疗后护理干预相结合,才能将化疗的消化道症状不良反应降到最轻。
4小结
研究表明,恶性肿瘤患者化疗相关症状发生率高,有明显的症状群,且症状群中不同症状存在协同作用,相关症状对患者日常生活的许多方面都有消极影响,给患者的生活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困扰。因此,对恶性肿瘤患者化疗相关症状进行科学有效的评估,针对症状群分析相关影响因素十分有价值,且探讨相关护理干预措施仍是以后护理及临床的研究热点。本研究存在一些局限,第一,抽取的样本病种繁杂,可能不具有代表性。第二,研究属于横断面调查,缺乏动态性,今后可尝试纵向研究化疗前、中、后症状的关联性及相关影响因素。第三,目前对化疗症状的评估量表及统计学方法无统一标准,不同的疾病及样本量都会导致各研究结果之间的差异性。在该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将进一步以病种为分类,深入探究化疗相关症状的影响因素,以症状群为基础探讨具体的护理干预措施,真正将化疗相关症状的管理措施与优质护理服务落实于患者,为改善恶性肿瘤患者生活质量尽一份薄力。
作者:蒋妮 关琼瑶 邱岚茜 蒋蕾 孙晓敏 吴江 杨寿涛 秦秋云 张丽琴 胥丹 杨秀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