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01-27 分类:文学
文化创意产业从最初提出到逐渐被认可,经过了10多年的发展,它已经不再单单局限于某一产业的层面,而是一个复合型、多样化的创新创意集成。尤其是在新发展格局之下,文化创意产业早就不是单纯文化产业的替代符号,而是浸入城市肌理,与城市一起成长、共同发展、相互促进的重点产业。一方面,文创产业是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手,另一方面,文创产业也是满足社会大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的重要源泉。伦敦、洛杉矶、东京等在全球范围内获得广泛认可的世界名城,其文化创意产业就是其核心竞争力,不光直接助推了当地经济发展,还提供了数量可观的就业岗位,更促进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一、推动成都文创产业能级提升的重要意义
文创产业的提能升级,可不断提升城市的创造力、辐射力和吸引力,逐步实现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品牌化发展。某种程度而言,文创产业是当前很多城市弯道超车的重要机遇,也是提升城市全球影响力和强化竞争优势的重要抓手。世界文创名城是文化城市发展的最高层级,是以文创大发展为重要契机,推动文化产业创新发展并使其成为城市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也是当今世界大城市发展的新潮流。文创的发展水平是衡量世界文创名城生命力、影响力、带动力的重要标尺,在迈向世界文创名城的道路上,成都的城市发展也迎来新的时代机遇。第一,文创产业能级提升有助于不断增强城市经济实力。当前文化创意发展已经对城市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在现代信息的助力之下,行业准入门槛降低,使得各行业之间的壁垒不再难以逾越,不少产业都变成了一片“红海”,很多都是依赖传统的扩大规模和降低价格的方式来进行市场竞争。但是,文创产业恰巧就是打破传统商业竞争的变革者。例如,当二维码付款这一创新性的支付方式出现并逐渐被市民认可后,那些ATM生产制造企业就面临严峻的考验,因为和他们竞争的不是原来的老对手,也不能再通过价格战等方式进行相互竞争,他们需要面对的对手是新生活方式和新的消费习惯。扫码支付大大简化了交易流程和时间成本,带动并催生了一大批新的企业和产业。同时,也客观上倒逼传统企业开始加入新的文创产业,通过这些创新变革的项目,来重拾企业的竞争优势和发展活力,从而带动整个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第二,成都文创产业能级提升有助于不断扩大城市发展优势。成都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经济发展迅猛,尤其是文创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都位居全国前列。如2019年上映的动画电影《哪吒》,在全国范围内产生了极大影响。该片从导演到配音,从化妆到特效,都深深打上了成都的文化烙印。它独具特色的动漫装扮和成都方言在全国范围掀起一股文化热潮。成都最新版的总体规划,明确了成都的四大战略定位,其中之一就是世界文化名城。同时,成都也在加快建设国际门户枢纽城市,奋力打造我国内陆对外开放的新高地。2020年6月,“成都既有的双流国际机场已实现旅客吞吐量323.7万人次,当月和上半年旅客吞吐量均位列全国第一;该机场起降2.7万架次,连续两月居全球第一。陆路方面,1—6月成都国际班列开行1810列,增长40.9%,其中中欧班列增长57.7%”[1]。在全球化与世界城市研究网络(GaWC)编制的《世界城市名册》(2020年)中,成都位列世界二线城市Beta+级别,排第59位,成为仅次于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的第五个中国内地城市;经过连续多年不断攀升,成都正持续释放出城市发展的强劲活力与动力。第三,文创产业能级提升有助于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文化需要。2019年2月,《成都市建设世界文创名城三年行动计划》明确了成都建设世界文创名城的发展目标和实施路径。在成都市世界文化名城建设大会上,四川省委常委、成都市委书记范锐平强调,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弘扬中华文明,发展天府文化,凝聚共识、团结一心、奋力进取,努力把成都建设成为独具人文魅力的世界文化名城,为加快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实现新时代成都“三步走”战略目标提供持久动力源泉[2]。第四,文创产业能级提升有助于不断挖掘成都的深厚文化底蕴。成都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上千年的历史传承,而且还是中国唯一一个3000年没有变更过名字的城市,天府之国,享誉世界。修建秦朝的都江堰水利枢纽工程沿用至今,依然发挥着巨大而独特的作用,确保成都平原的生产和生活用水安全。成都热门的“打卡地”不光有都江堰水利枢纽、武侯祠、杜甫草堂,还有宽窄巷子、锦里、金沙遗址等历史厚重的文化杰作,更有时尚现代的太古里、春熙路和建设巷等备受年轻人喜欢的热门景点。尤其是在寸土寸金的太古里,不光有现代摩登的众多奢侈品牌,也有保留了上千年历史的大慈寺,更有无数的时尚博客和网红达人在此聚集交流,形成了成都古今交融的独特文化气质。
二、成都提升文创产业能级面临的挑战
第一,从空间维度上而言,成都文创产业区尚未完成从街区布局向城区布局的转变。就产业定位而言,不少文创产业主题的定位不够明确;就企业规模而言,不少文创园区内的企业规模较小;就集中化程度而言,不少文创产业的集中化程度不高。一些文创产业集聚区突破了传统封闭式的生产型空间布局局限,比如成都的“7322创业园区”“东郊记忆”等文创产业聚集区,经过近些年的发展,带动周边逐渐形成了具有文化体验示范区、商业旅游观光区、产品陈列展示区等消费形态的文创活动聚集空间。但是,仍有不少文创产业区在空间布局上尚未真正做到集生活型的创意空间、创意工作与创意生活融为一体,也并未真正成为城市发展的有机组成体。很多文创产业聚集区还是以厂区式为主体,与城市的商业空间、文旅休闲空间没有形成良性互动,集聚区也未转变成创意者设计的工作场所和消费者共同参与拥有的开放式产业区。第二,从产业维度上而言,成都文创产业的创意生产要素与市场消费要素间尚未形成良性互动。比如成都的“U37创意仓库”,园区内虽然有很多摄影摄像、婚庆策划等文创企业,但是没有形成完整覆盖上中下游各个环节、形态完整的创意产业链。成都大部分文创主题特色产业并未形成独特的文化品牌,没能发展成为引领街区乃至城市的文化高地。很多文创企业发展的着力点在创意成果的产出层面,而不是在促进创意成果的投入和应用层面。不少文创产业未能完整保留老成都的城市脉络与生活气息,不能充分引导和动员当地居民共享共建,未能在老成都生活的意境中融入现代社会的都市气息,没有真正实现创意文化街区与现代休闲商业协同发展,也没有形成以品牌符号为核心的衍生产业。部分创意品牌符号未能发挥其渗透力、辐射力,没有打破线性制约发挥出联动效应,没有形成跨部门跨行业的衍生产品,没能带动相关产业链和创新链的发展。第三,从政策维度上而言,现阶段出台的相关文创产业政策主要是以生产导向型居多,缺少开放性、长远性、战略性、系统性的社会环境政策完善和创新。例如,相关部门研究制定了《成都市影视产业扶持办法》《成都市关于促进影视产业繁荣发展的若干意见》等关于文化影视产业的政策,出台了《关于商业街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指导意见》《成都市文创小镇和街区发展导则》等关于文创街区的意见建议,还立足传统与自然景观的打造,出台了《关于川西林盘修复工程中植入文化创意的实施意见》《成都市充分利用老旧建筑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意见》等专项政策[3]。这一系列的文创产业综合性经济政策,虽然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并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文创产业集聚区与文化创意市场的联动,但是相关政策内容单一、缺乏协调性,滞后于文创大发展的要求,其重点还停留在支持文化创意突破传统产业层面、引导和刺激文化创意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阶段。尤其是在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下,对于文创园区加强与下游产业联动、促进创意产品对接市场等层面,还缺乏前瞻性、整体性和系统性的政策设计。
三、成都提升文创产业能级、推动世界文创名城建设的路径
(一)明确成都文创的独特性
成都文创产业的发展及世界文创名城的建设一定要明确城市的独特定位,彰显城市的独特气质。差异化是文创产业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比如,重庆的定位是“魔幻山城”,西安的定位“不止古都”等等。这些在新媒体上成功的例子都有一个特质,那就是对自己城市的特点有着明确的认知,愿意以此作为核心,来推动城市形象的建构,通过差异化的对比,凸显城市的辨识度。要强化文创的内容孵化和IP的知识产权保护,探索本地特色文化的国际化表达方式,开创国际文化贸易的新模式。要利用好历史底蕴厚重的古蜀文化、引人入胜的三国文化、瑰丽奇幻的金沙文化等资源,开发“文创+X”的综合创新平台,以大熊猫、大运会、园博会等为载体,开创一批成都本土大IP,并搭建起以IP的挖掘、营运、打造为核心的文创孵化平台,实现成都文创商品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培育一批极具市场张力的成都文创商品。坚持产城一体原则,对安仁小镇、街子古镇地方文创产业进行梳理和规划,打造亮点突出、特色鲜明、业态完整的特色文化小镇。坚持风格创意、表现形式、管理营运有机统一的原则,打造“夜游锦江”等一批集商业、旅游、体育为一体的特色街区,推进崇州三郎国际旅游度假区、蒲江明月村等一批农村综合体建设。加快建设“一带一路大厦”“天府之檐”等一批城市标志性文化设施,推进城市音乐厅、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交子公园等重大文旅消费场景建设。
(二)拓展成都文创的趣味性
成都文创产业的发展及世界文创名城的建设一定要拓展其趣味性。这既需要文创内容上的趣味性,更需要表现形式上的娱乐性。成都建设世界文创名城,要坚持社会效益优先,更要兼具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有机统一。文化只有和产业有机融合,才能转化为生产力,才更有生命力,而这种转化途径的核心就是创意,创意就是生产力。要通过文化创意项目的挖掘、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文化创意服务的完善等提升文化内容的附加值,提供独具特色的文创产品和服务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消费需求。在新媒体上,有一些成都“网红”将娱乐性发挥到了极致,比如“苏豪同学”,他成名的短视频就是将微信小游戏“跳一跳”玩通关;“yeyewait”,中英结合的意思就是“爷爷等等”,这个抖音号通过发一些诙谐幽默的视频,来探讨成都的老爷爷、老奶奶在都市的生活现状……因此,坚持文创产业化、产业文创化,推动文创与产业深度融合,在传统产业中融入文创元素,可以让成都的城市形象更完整有趣地呈现给大众。
(三)增强成都文创的互动性
成都文创产业的发展及世界文创名城的建设一定文化建设要增强其互动性。成功经验告诉我们,一个城市不光需要经营好城市形象,更要积累一批忠实的市民“粉丝”。增强市民黏性最重要的手段就是互动。要推进文创与科技融合,文化的本质不变,但文化展现的技术手段和外在形式在不断变化。要加快互联网、5G、物联网、AI、云计算、大数据、VR、AR等新技术成果在文化领域的运用,如3D电影、数字唱片、动漫制作等等。大学、科研机构与产业界要保持良性互动,企业、政府与非营利性组织要保持合作交流。要听取“粉丝”的意见,关注市民的焦点,重视市民的回馈,积极回答市民的问题,定期开展沟通见面会,通过一个“粉丝”带动他的朋友,像滚雪球一样扩大市民“粉丝”群体,不断树立城市形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成都人民的热情友善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关注。尤其是在居家隔离期间,成都市民捐赠给了武汉市很多四川独有的新鲜蔬菜,但是武汉的朋友们不会烹饪这些菜,成都市民便热情地在新媒体上示范如何烹饪这些蔬菜,并录制了各种视频,在全国范围内引起了强烈反响,更在各种网络平台上掀起了居家厨艺大比拼,获得了多家媒体的关注,带动了城市之间的良性互动。
(四)成都文创的国际性
成都文创产业的发展及世界文创名城的建设一定要强化国际性。成都世界文创名城的建设,受众不光在国内,也在国外,遍布世界各地。成都要建设全国重要的对外交往中心,积极引入国际资源,提高国际合作交流的层级,提升国际交往便利度和交流合作紧密度,把成都建设成国家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国际重要往来门户、西部地区主要的跨国公司和国际组织集聚地、世界旅游目的地。成都的城市气质迫切需要与国际接轨,以更现代、更开放、更包容、更自信的姿态推进国际化,增强成都的国际竞争力和全球影响力。成都要着力建设国际化营商环境标杆城市,提升制度环境软实力,促进对外交流合作。成都要着力推进国际化社区建设,到2020年底力争打造45个国际化社区。成都在媒体上取得全球范围内关注的两个案例,一个是川剧变脸艺术,变脸艺术因短视频等特效科技手段,在抖音(海外版)上获得国际网友的热烈追捧,彰显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强大生命力和市场适应力。还有一个就是“iPanda”(熊猫频道),它向全球网民24小时直播生活在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和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内大熊猫的日常生活,同时还推出一系列以大熊猫为题材的精彩视频栏目,在全球范围引发了直播观看热潮。成都要发挥地域优势,立足西部、通达全球,加快打造西部文创品牌,利用好蓉欧班列、西部陆海新通道等契机,广泛开展全球性的会展活动,推动中华文化产品的国际化贸易。要面向全球开展文化传播,展示天府文创产品,讲好成都故事,传递播天府文化。要大力开拓全球展销服务,强化国际合作渠道搭建,重点围绕“一带一路”“陆海新通道”等沿线国家,建立合作共赢、文化共享、繁荣共生的合作伙伴关系。综上所述,成都应通过树立国际视野、对标一流标准,坚持以文化为引领,系统梳理本土特色文创,加强传统文化资源的保护利用,推动天府文化成为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通过提升文创产业能级,深度挖掘天府文化的空间美学价值、商业增值价值、消费场景价值,更好地服务成都经济高质量发展、市民高品质生活、文创名城高水平建设。
参考文献:
[1]黄名扬.GaWC2020世界城市名册出炉,中国中西部城市逆袭:成都跃升12名,郑州西安晋级二线[N].每日经济新闻,2020-10-24.
[2]范锐平.坚守战略定力,持续创新提能,开创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新局面[J].先锋,2020(1):10-15.
[3]曾登地,郑正真.多方着力,加快推进世界文创名城建设[J].先锋,2019(5):54-55.
作者:王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