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法概论课程考核方式

时间:2020-05-20 分类:经济学

  考核方案是否科学有效直接影响了该课程的教学效果,所以考核方案的构建是实现课程教学和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本文结合正德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学实践,归纳了《经济法概论》这门课程考核方案改革的目标,在此基础上探索了该课程的考核方案。

经济法概论课程考核方式

  【关键词】课程改革;考核方式

  《经济法概论》是正德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一门职业基础课,这门课程的特点是理论性强、涉及面广、实践性要求较高,基于以往的教学情况,传统的考核方式已经不再适应教学和人才培养目标,本文以期通过教学实践探索符合要求的该课程的考核方案。

  1考核方案改革的目标

  《经济法概论》是正德职业技术学院经济与管理类专业必修的职业基础课程,该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是理论与应用相结合的同时更注重应用的课程。但是,以往的教学教师常常仅重视对法律基础知识的传递,而忽视了如何去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法制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我们希望通过考核方案的改革,教师能够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不仅考查学生专业的法律基础知识吸收的情况,同时也可以考核学生对所学的专业的法律知识进行灵活的应用解决实际中遇到的问题的能力,从而实现该课程的教学目标。

  2考核方案设计

  基于上述课程改革的目标,我们希望能够使用更有针对性更符合学生实际同时也能够更好实现教学目标的考核方式,为此我们做了一些尝试。我们以往《经济法概论》课程的考核,通常是平时表现和最后期末的卷面考试作为考核的内容,这种保守的文科教学考核模式重视的往往是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忽视学生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和随机应变的技巧,考核最终得到的结果背离了课程本身的教学目标,也不符合社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无法在整个教学和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同时这种考核方式也无法实现该课程的教学目标,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积极性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培养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为此我们对该课程的考核方式进行了改革的尝试。现在我们对学生的考核:将平时出勤情况、课堂表现、个人作业,尤其是实践结果等等综合纳入期末考核中,让学生的成绩真正体现出学生的综合水平。我们将考核内容分成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关于学习态度,这部分占最后总评的20%。1)评价内容:出勤情况、课堂表现、个人作业2)评价主体:教师第二个方面,是关于能力的培养,即实践的演练,这部分占最后总评的30%。1)评价内容:小组模拟实践演练成果②结果评价:占60%实训成果的完成及上交是否及时、完整、正确、规范及工整。第三方面,期末考试,占50%1)评价内容:课本知识+案例分析2)评价主体:教师总体上来说,这种考核方式建立了全方位、多视角的考核体系,不拘一格,能从各方面考查学生知识的运用能力,同时该考核方式在每个教学过程中考核,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我们对《经济法概论》的教学效果的调查看,同学们对现行的考核方式,总体上持肯定态度,与传统的考试相比,他们更加认同实践演练和案例报告等与卷面考试相结合的这种相对灵活的考核方式,而在期末的卷面考试中,则比较认同案例分析等灵活的试题形式。

  参考文献

  [1]刘嘉慧.《经济法》课程考核改革方案探析[J].商情,2017(8):2.

  [2]张倩等.改革开放后企业参与技工人才培养的回顾与展望[J].职业技术教育,2018(9):67.

  作者:蒋秀红 单位:正德职业技术学院经济与管理系

获取专业指导

最新文章

服务流程

关闭

悠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