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蚊媒调查

时间:2020-04-22 分类:文学

  通过对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同市县蚊媒昆虫进行专项调查,掌握了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蚊媒的种类与分布规律,对不同地区的蚊媒进行了多样性分析。通过对5种采样区自然环境中的蚊媒实地采样,共得到蚊类样本1241只,隶属于4属27种,通过本项调查可为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虫媒科学防治提供技术帮助。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蚊媒调查

  关键词:蚊媒昆虫;资源调查;多样性;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齐齐哈尔市和大庆市林甸县境内,是以芦苇沼泽为主的内陆湿地和水域生态系统,也称扎龙湿地,植物资源丰富,虫媒种类较多,数量很大。人们在生产生活过程中经常会受到蚊类的危害,蚊类的侵害还会传播乙型脑炎等疾病,严重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1]。为了掌握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蚊媒昆虫的资源现状与危害情况,作者所在的科研小组对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蚊媒昆虫进行了实地专项调查,并重点对比了不同地区的蚊类种类与数量情况,通过对不同地区进行蚊类数量学分析,分析蚊类的种类及其数量情况,为本地区传染病虫媒的科学防治提供技术支持。

  1研究方法

  调查时间为2019年4—10月,每月蚊媒活动的高峰期在5个地区各选取一处调查点进行蚊媒种类调查[2]。采用紫外诱蚊灯法采集蚊媒样本,天黑后于水沟及牛棚放置,每房2盏诱蚊灯,次日07:00收回。将捕获的蚊虫带回实验室,参照《中国重要医学昆虫分类与鉴别》进行鉴定。记录种类、地点、采集时间、采集样地等信息,蚊媒样本于-20℃冷冻保存。数据统计与处理采用了DPS4.0分析软件,统计和汇总各地区的蚊媒种类及构成[3]。

  2结果与分析

  作者在一年内通过对蚊媒的专项调查与分类,共采到蚊类昆虫样本1241只,分别隶属4属27种[4-9],其种类与数量详见表1。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蚊媒昆虫生物多样性指数按不同地区为单位进行数量统计,以烟筒屯最高,其次是保护区,扎龙乡最低。均匀度指数烟筒屯最高,其次为杜蒙县,扎龙乡最低。优势度指数烟筒屯最高,其次为保护区,扎龙乡最低。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中蚊媒昆虫生态学指数见表2。在本次蚊媒昆虫多样性调查中,作者发现扎龙乡所处的位置环境相对较好,自然生态环境中的蚊类数量不多,调查得出的多样性指数均较低,可能与其自然环境中的天敌昆虫数量直接相关。

  3蚊媒的病毒流行概况及防治措施

  3.1蚊媒的主要传播疾病

  流行性乙脑病毒是本地区夏秋季主要的传染病之一,是一种严重威胁人体的急性传染病,三带喙库蚊和淡色库蚊是乙脑病毒的主要传播媒介[11-12],此外库蚊也是传播西尼罗病毒的重要媒介。此次调查共调查出7种库蚊,分别是凶小库蚊(Culexmodestus)、棕盾库蚊(Culexjacksoni)、拟态库蚊(Culexmimeticus)、东方库蚊(Culexorientalis)、迷走库蚊(Culexvagans)、二带喙库蚊(Culexbitaeniorhynchus)及三带喙库蚊(Culextritaeniorhynchus)等,其中三带喙库蚊及淡色库蚊在我国分布较广。

  3.2蚊媒的防治措施

  蚊媒的活动和所携带病毒及国内外人员流通的增加均会使蚊媒病情况日益恶化,因此各检疫机关及卫生部门应加强对蚊媒的健康,采取强有力的蚊媒病控制措施,此外还需进行环境防治、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等对已有蚊媒进行控制[13]。3.2.1环境防治通过改变环境防治蚊虫滋生从根源上控制蚊虫的发生[14-15],我国人口众多但群众对防蚊灭蚊意识不强,相关政府部门应该推广相关科普知识,呼吁大家除做好个人防护外,还应消灭蚊媒滋生环境。如填平臭水沟及坑洼、疏通沟渠和清除破罐碎缸等。3.2.2化学及生物防治使用杀虫剂消除蚊媒成虫和幼虫仍是当前一种重要措施,成虫防治多使用如有机氯类、氨基甲酸醋类、有机磷类和拟除虫菊醋类等传统杀虫剂,幼虫则多使用巴黎绿及矿物油喷洒。但化学杀虫剂的长期滥用导致蚊虫耐药性增强并对环境及人畜带来伤害,生物防治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利用捕食性动物、致病性微生物及生物杀虫剂等可取得理想的灭蚊效果。如中华斗鱼是在我国广泛分布的一种食蚊鱼,放养在蚊虫滋生地内可控制幼蚊发生,在稻田中放养灭蚊效率可在50%以上;对蚊虫具有致病性的生物包括病毒、细菌、真菌、原虫、线虫等,这些对存在化学杀虫剂抗药性和环境污染的地区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曹天棋 杨舒涵 王佳宁 左玉昊 罗志文 纪艳 单位:佳木斯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 佳木斯大学应用昆虫研究所

获取专业指导

最新文章

服务流程

关闭

悠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