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12-02 分类:文学
科技期刊是传播信息和研究成果的平台,对科技创新活动的有效开展及知识的应用具有的重要意义,期刊的质量是期刊的生命和灵魂,直接关系到科技期刊的生存及其影响力。正因为如此,努力提升科技期刊的质量,已成为每个期刊编辑部追求的目标。期刊质量控制来之多方,如稿件编辑初审、专家外审、编辑加工、排版、校对、审读、清样检查、印刷等。其中,审读会是控制期刊质量的重要环节,它可以在发稿前再一次“拦截”稿件在编、排、校过程容易被忽略的错误。
关键词:印前;科技期刊
在编辑出版过程中,“审读”首先是读,读透,读明白作者通过文字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然后再审,“审”为详细、周密,仔细思考,反复分析、推究,并根据各种规范以及专业知识,从不同角度作出合适判断。只有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才能避免随意主观认识导致的偏差,从而达到审读的真正目的。期刊界的专家学者对期刊印后审读(会)做了相关研究[1-3]。但是,印后审读(会)只能找出问题以免以后出现类似问题,而不能在发稿前杜绝问题。所以,为了更进一步提高期刊质量,设置印前审读环节,可以在发稿前再一次“拦截”一些可以避免又容易忽略的问题。
1印前审读会的形式
印前审读会采取全体座谈的方式。审读会前,参会人员每人会分发到2~3篇文章,认真通读,发现问题,记录问题。审读会一般定在第二天,由当期责编主持。审读会开始后,利用投影仪在屏幕上会投影出所有文章,全员一起观看,每人轮流发言,发言者通过激光笔在投影屏幕上点出所发现的问题,其他人则顺着发言者的思路边看投影边讨论。在这个过程中,全体参会人员都能目睹审读的所有内容,主观能动性能得到极大调动,除了发言者所发现的问题之外,还能发现发言者忽略掉的其他问题。针对比较明显的问题,责任编辑会直接在稿件上进行修改;若问题存在争议,大家会一起讨论,甚至还会与作者或专家沟通直至最终达成一致意见。会后,责任编辑会将当期出现的问题进行整理并交与排版人员。另外,责任编辑还需将所出现和所讨论的问题(特别是一些有争议的问题)编写进会议纪要并存档。
2印前审读会的主要内容
吴文桢详细列出了科技期刊审读所依据的国家标准和规定以及具体的科技期刊编辑出版质量审读项目[4],在此不再一一列出。印前审读会包揽了从出版物内容到形式、从封面到彩图、从排版到印刷等编辑排版的整个过程。(1)内容。要考虑学术内容是否专业无误,计量单位是否遵照国家有关技术标准,是否国际单位制,专业名词使用是否规范,文章前后是否统一,标点符号使用是否正确,参考文献是否规范,书眉、关键词、分类号是否正确等。(2)形式。要考虑图表、版面设计是否科学,布局是否合理,细分到标题层次是否无误,目次版权页的变动是否更正等。(3)封面、彩图。要考虑封面条形码以及期数是否已更改,文中彩图是否处理,避免出现彩图处理成灰度图的情况。(4)排版、印刷。要考虑有无错版,印刷有无重影以及色彩有无误差。另外,在审读会浏览通读过程中,大家可以一起捕捉明显的错别字、误写的人名地名、单位名等,以及前面“三校”中遗漏的明显专业问题。
3印前审读会可以发现的问题
印前审读会机制能有效避免印后可能会出现的不可挽回的错误,降低了出刊后的差错率,提高了刊物质量。现就审读过程中可以发现的问题,分析如下。
3.1沟通不及时导致的问题
印前审读会环节可以发现了一些因平时工作习惯不同及工作交接中沟通不到位而忽略掉的问题。编辑与排版人员专业不相通,沟通不及时的情况下,容易出现一些误会并体现在校样中。如:编辑在编辑加工以及校对过程中有一些遗留未解决的问题,排版人员未作出修改或校对时的笔误造成修改错误,未被发现;由于编辑校对过程中各校对人员之间沟通不及时,会出现不同校对人员对同一问题理解不一的情况。如:各校次人员对同一问题理解角度不同,在校样上留下的修改结果不统一。
3.2审读编辑加工、校对过程中忽略的问题
审读编辑加工中往往会出现一些笔误或眼误,而这类失误在一校、二校、三校过程中不易察觉而成漏网之鱼,在此列举部分易发错误。3.2.1用字用词错误考贝———拷贝(√)至使———致使(√)接合———结合(√)拦污棚———拦污栅(√)水库性能———水库功能(√)复盖———覆盖(√)3.2.2语句错误(1)句意表达错误例句:GB175-1999提高了水泥的活性。分析:由于国标GB175-1999是不能直接对水泥的活性有提高作用,所以应改为“GB174-1999提高了对水泥活性的要求”。(2)句子缺成分错误例句:厂房为河床式,电站装机容量600MW,是以发电为主,次为航运,并兼顾其他的综合性利用工程。分析:此句成分缺主语,应改为“厂房为河床式,电站装机容量600MW,银盘水利枢纽是以发电为主,次为航运,并兼顾其他的综合性利用工程。”(3)对摘要的审读把控根据摘要的4要素: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审读整个摘要的成分有无缺要素的情况。3.2.3标点符号错误(1)符号混用,层次不清例句:掺聚丙烯纤维、纯水泥、聚丙烯纤维和硅粉双掺条件下的对比试验分析:聚丙烯纤维、纯水泥以及聚丙烯纤维和硅粉是2个同层次的条件,例句中全部用顿号混淆了层次,易造成有4个条件的误解,因此应改为:“掺聚丙烯纤维、纯水泥,聚丙烯纤维和硅粉双掺条件下的对比试验”。(2)同一个概念,简明与复杂句子分层与不分层该使用的标点符号例如:“结果表明,……。”或“结果表明:①……;②……;③……。”分析:如果结果表明后接的是简短的结论,则用“结果表明,……。”如果结果表明后接的是分几个点来说明的,则用“结果表明:①……;②……;③……。”3.2.4图表错误(1)图中坐标刻度等分,信息不重复,如图1所示,纵轴刻度不等分,最上方小刻度应该去掉,或者加到600;横轴用水量不需加单位,单位在图名中体现即可。(2)表中单位重复书写。同一单位,不必在表中重复出现,提出来放在表头表示即可,如图2所示。(3)占版面问题。一个大图分几个小图时,小图不能分开放在左右栏,需要放同一栏。4如何解决印前审读会发现的问题(1)针对沟通不及时导致的问题,通过印前审读解决方法如下:①对于编排人员专业不相通,沟通不及时产生的问题,在审读会过程中,排版人员和编辑共同参与,诸如此类的问题会被告发现并被及时得到更正。②对不同校对人员就一个问题理解不一的情况,在审读会的过程中,面对大屏幕,大家可以展开讨论,听取别人意见,阐述自己观点,并最终达成统一。(2)针对编辑校对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解决方案如下:①审读会中发现的编辑加工、校对过程中易忽略的问题,对编辑是一个警示,即编辑在修改文稿的同时还必须强化对必要规范格式的掌握,必须熟悉图表的表达规范,应具备能发现并纠正原稿中图表设计不科学、不规范的问题的能力[2]。针对刊文排版的美观性以及插图的清晰程度问题,编辑及排版人员应重视期刊的版式设计,做到形式规范,版面美观。②审读工作会议纪要。坚持做到每期记录会议纪要,并传阅、签字、归档。通过会议记要更直观反映此次审读中发现的问题,做到有据可查,有据可依。目前,我国已步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不管是从内容上还是质量上都对科技期刊提出了更高要求。面对新时代提出的新要求,我们在编辑工作中,更应该恪尽职守,兢兢业业,对每一篇文章都应怀有敬畏之心,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认真做好并在工作中不断完善印前审读环节,打造高品质的科技期刊,使其在科技创新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