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10-17 分类:教育学
人才培养的优劣看教育,教育发展的优劣看教师,教师发展的优劣看师德。师德的内涵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依据社会发展不断变化的,是一个历史性和发展性并存的概念。迄今为止,师德一直是伦理学、教育学甚至思想政治教#学等领域的重点研究问题。
关键词:师德;理论
随着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人,师德的相关理论也发生了相应变化,教育工作者亟须紧跟时代脚步,探索师德建设的实现路径。马慧婷所著《新时期师德建设研究》(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4年出版)一书,从当前师德与师德建设的现状入手,探求新时期师德建设的基本理论和实现路径。其主要内容如下:第一,对新时代师德建设的基本概念进行解读,厘定教师职业道德、官德和学术道德的相关概念,探讨新时期师德建设在教师个人发展、学校教育发展及社会道德发展过程中的价值;第二,对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官德建设和学术道德建设三方面的理论进行了探究;第三,从师德教育体系构建、师德制度建设、教师人际关系培育三个方面,探索新时期师德建设的实现路径。
一、高校师德建设的理论
新时期师德建设包括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官德建设和学术道德建设三个方面。其中最为主要、处于核心地位的当属教师职业道德建设。首先,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目标应该凸显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要将尊重、理解、关爱学生及一切行为均以学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教师职业道德培养的基本价值取向;要明确价值性、多样性、层次性、稳定性、时代性为教师职业道德培养H标的基本特征;要把教书育人、爱岗敬业、为人师表、乐业奉献作为教师职业道德.培养目标的具体要求。其次,将以“民”为本作为教师官德培养目标的基本价值取向。具体来说,学校领导者和管理者须遵循以师生为本的原则,做好与师生的沟通交流,广泛听取、认真对待并及时反馈师生意见,树立为师生服务的思想意识并认真践行。
进一步明确政治性、崇髙性、务实性为教师官德培养目标的基本特征,将正、廉、勤、爱作为教师官德培养目标的具体要求,真正让学校领导者和管理者做到信仰科学、处事公正、为人正直、清正廉洁、意志坚定、修身自省、勇于实践、积极工作、踏实肯干。再次,教师学术道德培养目标的基本价值取向是追求个人的社会价值。
教师科研活动要与自身教育实践相结合,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无私奉献精神,拥有较高的科研觉悟和境界,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要明确自律性和开放性为学术道德培养目标的基本特征,把严谨、诚信作为学术道德培养目标的基本要求。
最后,还应明确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官德建设和学术道德建设是系统有序的过程,都包括主体、客体、介体和环体四要素。其中,主体为该建设的发起者、承担者和实施者,共同组成一个主体系统;官德建设的客体为学校内具有教师编制的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和学校内非教师编制的各级行政管理人员,其余两项建设的客体为全体教师;介体为主体作用于客体的信息内容和基本方式;环体为促使该建设运行的复杂且重要的外部环境条件。
二、高校师德建设的实践路径
首先,构建科学、完整的师德教育体系。一是明确师德教育的主体和客体。只有确定主客体,才能确保师德教育取得预期效果。二是选取科学的师德教育内容和恰当的教育方式。具体来说,师德教育起码包含理想信念教育、道德教育、心理教育三方面的内容。而师德教育方式的选择要做到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统一,既可对教师进行整体培训,又可运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开展有针对性的个别化教育。同时,还应依据教育客体的反馈,对教育方式实时进行调整,并依据时代和师德教育的发展变化,有意识地创新教育方式,实现教育方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三是创造必要的硬件环境(如培训场所、培训资料等)和良好的软件环境(如社会风气和校园文化环境)。其次,完善师德制度建设。一是严格教师准人制度,明确可行的教师标准,使学校能够真正聘用到合格的人才。二是建立科学的考评机制,设计具有全面性、层次性和科学性的考评标准,坚持主客观相统一的考评方法。三是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从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两方面,增强教师对师德规范的自我认同,提升教师师德水平。四是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形成从相关职能部门到学校、教师、学生、社会舆论媒体、人民群众等全方位参与的监督网络,实现校内监督和校外监督、自下而上监督和自上而下监督、自我批评与他人批评相结合的监督体系。最后,培育良好的人际关系。一是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鼓励师生之间进行平等、积极、健康交往,使师生能够在和谐、融洽的氛围中共同成长。二是建立和谐的同事关系,学校管理者与普通教师交往要秉承平等、理解、务实原则,教师与教师交往要坚持真诚、宽容、互助原则。三是建立有益的社会关系,鼓励教师克服恐惧,进行必要的、有益的社会交往,为社会传递正能量。
作者:沈丽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