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6-22 分类:工业设计
这篇论文主要介绍的是油田污水处理方法与应用的内容,本文作者就是通过对油田污水处理的相关内容做出详细的阐述与介绍,特推荐这篇优秀的文章供相关人士参考。
关键词:油田污水;处理方法;应用研究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石油行业在我国地位不断的上升,使得油田的开发量也在不断增加。石油在开发的过程中势必会产生大量的污水,不仅污染着环境,而且对油田的经济效益会产生巨大的影响,所以相关部门应该对油田的污水问题进行处理,但是如果污水处理方法采用不正确,将会造成大量资源的浪费。因此,也应该注重对油田处理方法的研究,并且应用到现实工作中。
1油田污水
石油在地下开采的过程中由于没有及时处理会产生废水,这类废水就是油田污水。随着石油行业在我国不断的发展,油田开发地域及范围不断拓宽,从而产生越来越多的油田污水。油田污水的种类比较多,最主要的两种是原油污水和钻井污水。针对不同类别的油田污水,相关部门应该制定出与之对应的政策,采取科学有效的处理方法。这样既保护了生态环境,又提高了油田的经济效益,进而促进油田更好的发展。
2探讨油田污水的处理方法
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化学法是在我国中比较常用的油田污水的处理方法,本文对其进行探讨。2.1物理法物理法是利用外界的工具去除石油中的残杂物,这些残杂物的类型有细小固体悬浮物、矿物质颗粒和其它的油类物质。分离、过滤、粗粒化和蒸发是比较常用的物理方法,分离也分为重力分离、离心分离和膜分离。将石油中油和水的比重进行对比,按照两者的重量对其进行分离,这样采取的方法即为重力分离法。采用重力分离法的时候,通常石油沉淀的时间越长,则分离的效果越好。清除分散油是粗粒化方法的主要方式,在石油的开采过程中,由于污水经过填充物使得油珠逐渐增多,采取此方法,则有利于沉降。离心分离技术的主要目的是将石油中的油和水进行重心分离,利用外部容器高速旋转,使得水集中在外围,油集中在中间,出现油水重心分离的现象。2.2化学法在污水中加入混凝剂,使得混凝剂和污水中的胶体粒子具有吸附能力,从而失去胶体粒子的稳定性,然后加入絮凝剂,继而使得胶体粒子发生絮凝沉淀达到清除污水中的悬浮物及污染物质的目的,这类方法即为混凝沉淀法,这也是化学法中应用比较广泛的一种方法。石油的类别有分散油、溶解油和乳化油,这三类石油即是混凝沉淀法主要针对的油体。2.3生物化学法微生物在代谢的过程中,利用其生物化学作用,分解污水中的有机物,从而达到净化污水的目的,这类方法即为生物化学法,其原理是利用微生物的代谢作用。生物化学法在反应过程中是否提供足量氧气给微生物,基于此,可以分为厌氧生物处理和好氧生物处理。生物膜法、纯氧曝气法和活性污泥法是比较常用的生物化学法。
3探究油田污水处理方法的应用
由于不同的出水水质要求和污水处理的程度,相关人士将油田污水处理方法分为一级污水处理、二级污水处理和三级污水处理。各级污水处理过程中,将会有与之对应的处理方法,接下来将重点对其进行探讨。一级污水处理为预处理技术,使得污水中的悬浮物被清除,浮选法、过滤法和沉降法是一级污水处理中比较常用的方法;二级污水处理技术,使得污水中的固体悬浮物、矿物质和油类被清除,离心分离法、粗粒化法和过滤法是二级处理中比较常用的方法;三级污水处理技术,使得污水中的重金属毒物、难降解有机物和有害微生物被清除,混凝沉降法、自然沉降法和气浮法是三级处理中比较常用的方法。以上是传统的油田处理方法,这些方法虽然能使水质达到注水指标要求,但却无法达到外排要求。生物氧化处理方法的出现,解决了此难题。好氧法和厌氧法是生物氧化处理中主要的两种方法。借助好氧微生物对污水进行处理,即为好氧法;借助厌氧微生物对污水进行处理,即为厌氧法。生物膜法、活性污泥法及氧化塘法是应用比较广泛的好氧法。我国大多数油田在实际工作中已经采取了生物氧化处理方法,例如冀东油田、胜利油田等。实际应用中大多数的例子证明,生物氧化处理方法相对于其它传统的方法,有其独特的优势,如运行稳定、操作简单、管理方便等。根据油田污水的程度不同,可以适当的对生物氧化方法进行调整从而达到理想的效果。
4结束语
随着石油行业在我国的地位不断上升,从而油田开采的工作量也不断增加,工作人员在油田开采的过程中势必会产生大量污水。这样不仅会使得油田的经济效益降低,影响开采的进度,也会对周围的环境造成污染,使得油田的社会效益降低。因此,工作人员在油田的开采过程中,应该采取科学有效的污水处理方法,解决污水问题,保护周围的环境,提高油田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促进石油行业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成琳,薛科创,苟耀邦.油田污水处理方法的研究现状[J].当代化工,2016(10).
[2]睢文强,聂宇晗.浅谈油田污水处理工艺研究与应用[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8(1).
[3]华正荣.油田污水处理方法和应用分析[J].化工管理,2018(21).
作者:王琦 单位: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二采油厂规划设计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