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与思考

时间:2019-01-07 分类:教育学

  在小学品德与社会的课堂教学阶段,学生处于对事物认知的初级阶段,在思想意识以及社会意识等方面都严重缺乏系统的认知,因此,在小学阶段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加强对学生思想品德以及社会能力的培养工作。现阶段,我国小学生的品德与社会课程体系还不够完善,学校对这方面的课程也缺乏重视。为此,本文对于我国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关的优化意见,以供参考。

成长

  《成长》Growing(月刊)16开,成长是人之初杂志社主管主办的学术期刊。本刊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坚持实事求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严谨学风,传播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弘扬民族优秀科学文化,促进国际科学文化交流,探索防灾科技教育、教学及管理诸方面的规律,活跃教学与科研的学术风气,为教学与科研服务。

  品德与社会这一门课程系统性比较强,故而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自身的思想品德观念以及社会实践能力。在目前的教学中,教师对于学生主观能动性方面的培养有所忽视,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做到将理论知识以及实际情况进行结合,使得课堂教学失去了其应有的价值。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对于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以此来保障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的价值能够真正的体现。

  1.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小学品德与社会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都是沿用传统的教学理念对学生进行品德知识和社会知识的传授,学生只能被动地去听,教师对于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有所忽视,这样非常容易使得学生丧失对学习的兴趣,也会使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工作受到限制。这种教学方式无法真正的体现出品德与社会的课堂教学的真正意义,也无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利于学生自身的发展。

  1.2師生间缺乏沟通

  在教学的过程中,师生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互动是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学生的学习以及教师的教授二者无法有效的结合,被分割为两个独立的部分,这样会使学生对教师产生抵触的心理,会严重影响教师的教学工作。因为缺乏沟通,教师也无法真正的了解学生的实际想法,这样,教师就很难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品德与社会课堂的教学工作。

  1.3与生活的结合较少

  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都是按照课本进行教学,并没有与实际的生活进行联系,容易使学生的思维禁锢在书本中,这非常不利于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整个小学品德与社会的课堂教学与实际生活分离,使得学生对实际生活缺乏了解,不能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这样会使得学生很难理解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也就失去了意义。

  2.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的优化策略

  2.1注重学生的感受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针对的对象是小学生,学生的年龄比较小,自身的控制能力较差,仅仅依靠教师对理论知识的讲解,无法真正地达到教学的目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了解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展开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工作。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充分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四年级下册《我的家乡风光好》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余时间对于家乡的自然景观以及地质地貌等方面进行拍摄,将拍摄的照片与大家分享,使得学生能够主动的投入到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充分注意学生自身的感受,对学生的学习兴趣等方面进行培养,这对于全面提升教学质量有着非常大的作用。

  2.2加强师生间的沟通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是保证教学工作能够顺利进行的基础。在四年级上册《游戏的规则》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将理论知识教学转化为实践教学,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应尽可能的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对于学生相关理论知识等方面的掌握情况必须要全面的了解,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展开教学工作。

  2.3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因为知识主要来源于生活,所以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注重将相关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的生活情况进行结合,这样才能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能够使学生真正意义上的感受到课堂的魅力,能够全面强化学生的理解能力,这对于顺利进行品德与社会的课堂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进行小学品德与社会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明确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这样才能及时地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有针对性地展开相关的教学工作,全面注重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的结合,保证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的活动中,这样才能有效提升学生自身的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高峡.品德与社会教科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2).

  [2]王小宁.如何培养小学生学习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兴趣.2013-07-10.

获取专业指导

最新文章

服务流程

关闭

悠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