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素质敏感期与小学体育课程内容选择的研究

时间:2018-11-05 分类:教育学

  青少年肩负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任务,青少年身体素质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在传统小学体育教学思想的影响下,多数体育课程内容的设置并未与小学生身体发育的敏感期相关联,对于体育课程内容也并未进行深入研究.除此之外,学校对于素质教育的执行力较差,以及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的局限性均成为影响小学生素质教育效果的根本原因.

少年体育训练

  《少年体育训练》宣传、贯彻国家体育总局有关青少年体育训练工作的方针、政策;指导青少年体育训练工作实践;传播、普及科学训练的理论、知识和方法,开发学术研究,为促进我国竞技体育创新发展和培养竞技体育优秀人才和培养后备力量服务。

  1.身体素质敏感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

  通常来说,身体素质是指人体肌肉活动的能力,以及不同器官之间协同合作的生理能力,一般使用力量、速度、爆发力、灵敏度、柔韧性、耐久性进行衡量.人类在不同生长阶段的身体素质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这种差异除了与遗传基因有关外,后天的素质教育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小学生正处于身体素质最敏感时期,利用科学的素质教育方法,对于提高小学生身体素质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1.1身体素质敏感期的定义

  在生理学角度,将人体发育最为迅速的阶段称为身体素质敏感期,以身高和肌肉密度增长为例,在7-12周岁期间,人的身高与肌肉密度增长速度最快,如若加以科学的锻炼,这一增长速度将会有着明显的不同.以我国男性身高增加与竖脊肌密度变化为例,可得到图1、图2.

  1.2身体素质敏感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

  由此可以看出,无论能否接受科学的锻炼,人类在7~12周岁期间的身体素质呈现出较快速度的提高.所以,处于7~12周岁阶段的小学生恰好处于身体素质敏感期,在此期间通过科学的体育课程内容设置,在促进小学生身体素质建设的同时,也有助于小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为提高我国公民身体素质打下坚实的基础.

  然而,在新课程改革之前较长的一段时间里,我国在小学生身体素质建设方面并未投入过多精力,相关小学体育课程设置依然采用传统模式,缺乏科学性,导致小学生身体素质无法与欧美国家相比.改革开放之后,在与发达国家的交流过程中,素质教育逐渐引起包括教育界在内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身体素质敏感期这一理念也逐渐被广大教育人员所接受,通过近几年的素质教育开展情况来看,科学的体育课程设置,对于提高处于身体素质敏感期的小学生身体素质有着较为明显的效果.

  2.身体素质敏感期与体育课程设置的匹配性

  基于对小学阶段学生的身体发育情况进行的数据统计,可以确认小学生在此期间正处于身体素质较为敏感,因此,传统体育课程需要根据小学生身体素质的具体情况进行科学的设置.

  2.1"敏感期"的身体素质类型

  在医学领域,对于身体素质的生理学定义较为清晰,关于身体素质的类型也有着较为详细的区分,因此,对于小学生身体素质敏感期的研究,应当以分析该阶段小学生身体素质类型为前提.

  2.1.1生理学角度的身体素质类型

  区分基于生理学的身体素质类型主要以人体在运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速度、力量、柔韧度、平衡力、灵敏度等一系列特征,这些特征的具体定义如表1所示.

  除以上类型外,身体素质的另一主要类型为协调能力,该能力涉及大多数人体器官,是人体机能综合水平的体现.例如,在乒乓球运动过程中,速度与力量是取得胜利的关键,柔韧度、平衡力和灵敏度则是速度与力量提高的基础.由此可见,研究身体素质类型能够提高小学体育课程内容设置的科学性,提高素质教育效果.

  2.1.2身体素质敏感期的年龄特征

  研究发现,随着年龄的增加,人的身体素质敏感性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以近几次全国青少年身体素质普查为例,随着年龄的增加,小学生100米短跑所需时间逐渐减少,而跳高的高度也在增加,这种变化在男女学生中均有体现.对于身体素质敏感性的研究,法尔费力作为该领域的先驱,率先对速度这一身体素质特征进行了研究,通过统计学手段,对不同年龄阶段人群的速度素质进行比较,确定了人体速度素质增长最快的年龄阶段,也就是所谓的速度素质发展敏感期.在此基础上,法尔费力进行了对比研究,将处于速度素质敏感期的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采用科学的锻炼方法进行锻炼,而对照组成员则不采取过多干预,在一段时间后发现,实验组成员的速度素质要远远高于对照组成员.因此,在速度素质敏感阶段进行科学的体育锻炼则能够促进这一素质的快速提高,如若不然,肌肉得不到科学的锻炼,收缩力量、反应速度、协调性等均呈现出一定程度的降低,当速度素质敏感期之后,人的速度素质也就基本固定,并随着年龄的增加而不断降低.在小学阶段发展速度素质是比较理想的阶段,小学体育课程设置应当具有科学性,采取正确的教学手段,在速度素质敏感期快速提高小学生身体素质的速度特征.

  通过速度素质的培养可以看出,身体素质敏感期有着明显的年龄阶段划分,其它身体素质特征也是如此.男性速度素质敏感期在7-15岁,女性速度素质敏感期在7-13岁;男性力量素质敏感期在9-15岁,女性力量素质敏感期在7-13岁;男性柔韧度素质敏感期在9-15岁,女性柔韧度素质敏感期在6-13岁;男性平衡力素质敏感期在6-13岁,女性平衡力素质敏感期在5-12岁;男性灵敏度素质敏感期在5-12岁,女性灵敏度素质敏感期在5-15岁.由此可见,由于性别的不同,人体各项身体素质特征的敏感期存在些许差别,然而,小学年龄阶段却基本在这一时期范围内.

  2.2身体素质与体育课程设置的匹配性

  小学阶段的身体素质建设工作主要通过体育锻炼完成,因此,将小学体育课程作为小学教学的核心内容,以此实现小学生身体素质的健康发展.处于身体素质敏感期的小学生身体素质提高需要体育课程内容的科学选择为主,相关体育课程的设置应当与小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的客观规律相匹配.

  在发展速度素质方面,相关体育课程内容以短跑(50米、100米)、自由泳(50米、100米)等项目为主,这些体育项目需要以最短的时间完成短距运动,相关运动具有周期变化的特点,以动作频率高低、动作幅度大小为衡量标准.力量素质虽不具有周期变化的特点,却依靠肌肉的瞬间爆发力大小作为评价力量素质的基础,相关技巧的使用近能起到较小的辅助作用.具有代表性的体育课程内容有立定跳远、三级跳远、跳高、铅球等,这些力量型运动项目的选择应当根据青少年的实际身体素质发展情况为依据,避免过度训练导致青少年身体的损伤.

  在柔韧度锻炼方面,可供小学体育选择的课程有艺术体操、健美操、瑜伽、舞蹈等;灵敏度的锻炼则可通过乒乓球、羽毛球、篮球等项目实现,这些项目均需要较快的反应能力,在此类型体育课程中,应当提醒小学生注意安全,避免因反应速度较慢时导致意外受伤的情况发生.在平衡力的训练方面当推选武术、太极、轮滑等项目,传统武术、太极等不仅能够锻炼小学生的平衡力,同时能够提高小学生的速度、力量、柔韧度、灵敏度等素质,轮滑虽能快速提高小学生的平衡能力,却应当注意相关护具的佩戴,避免意外摔伤.

  以上体育课程内容应当根据小学生身体素质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小学生处于身体素质敏感期,不同身体素质特征的敏感期存在一定程度的区别.根据不同身体素质特征的敏感期来看,应当按照灵敏度素质、平衡力素质、柔韧度素质、速度素质、力量素质的顺序进行培养,进而达到身体素质与体育课程内容设置相匹配的目的.

  3.总结

  针对小学生正处于身体素质发展的敏感期,在体育课程内容的选择方面应当特别注意形体、协调能力的培养,在小学阶段适当增加体操、武术、舞蹈等现代体育教学项目所占比重,在保证小学生人身安全的前提下,适当开展以力量和速度培养为主的足球、篮球、短跑等运动.通过科学的体育课程内容选择,在全面提高我国小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也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积累下一笔宝贵的"财富".

  参考文献:

  [1]敏感期小学生灵敏素质促进的干预实验研究[J].乔秀梅,张秀枝,赵焕彬,霍洪峰,徐翠丽.体育学刊.2013(05).

  [2]2000年北京市中、小学生体质状况分析[J].白文飞,王松涛,严玉柔.中国体育科技.2003(11).

  [3]对速度素质敏感期11岁男生身体素质灰色关联分析[J].及化娟,梁月红.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06).

  [4]儿童青少年体能发展敏感期相关热点问题[J].周国海,季浏,尹小俭.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6(06).

获取专业指导

最新文章

服务流程

关闭

悠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