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中信息技术应用

时间:2018-01-12 分类:教育学

  信息技术在特殊教育中的应用已经非常普及了,特殊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一个特殊的部分,同样离不开信息技术的应用,本文主要探讨特殊教育中信息技术应用。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是由教育部主管,高等教育出版社主办的国家级教育类核心期刊。本刊系教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指导性刊物。全国高校思想理论教育核心期刊、新闻出版署“中国期刊方阵”的“双效”期刊。

  信息技术在特殊教育中应用的实施主要在课堂中进行。在具体的教学设计中应该根据学生最大的需要(问题),提供他所能接受的最适合的服务,予以最有效的处理(策略教学中,在注意发展学生的视觉、触觉和运动觉等感觉器官,从整体入手注重揭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及其规律,理清知识脉络的同时,充分发挥信息技术手段,变抽象的知识为直观、形象、生动,使得学生能透彻理解,系统掌握,灵活运用。

  地改善着社会的各个方面,其对教育的重大作用正如在1970年美国教育技术委员会专家所阐述的那样“技术可以使教育更有成效、更富有个性,学习更迅捷,同时使教育建立在更加科学的基础上,使得教育机会更加均等”。

  信息技术的发展应该可以惠及到接受教育的每一个人。关于信息技术在普通学校的运用已经有很多专家学者进行了大量的论述,而对特殊教育的信息技术运用方面的研究却很少,专著更是鲜见。原中国盲文出版社高级编辑商荣杰在他的一篇文章中写到,“作为IT人,我们在为计算机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所带来的巨大变化而眉飞色舞的同时,我们是否也曾想到过,这也为我们那些特殊的同胞更为自由地融入社会创造了更进一步的可能?我们是否也曾想到过,我们那些特殊的同胞正以他们特殊的方式惊喜地关注着信息技术的一举一动?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可曾想到过我们那些特殊的同胞更需要信息技术的帮助?”本文所要讨论的如何应用信息技术手段来改善特殊教育这一主题,正是有基于此。

  二、我国特殊教育的发展

  特殊教育是指利用普通或特殊设计的课程、教材、组织形式给特殊学习者提供的教育及相关服务。广义的特殊教育中学习者是指一切与正常人不一样的群体,狭义的则专指盲、聋、弱智、肢残等十一类残疾人群体。本文只限于对狭义的特殊教育学习者研究。

  虽然我国近些年来在特殊教育这一领域中投入了不少人力、物力和财力,并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是无论与发达国家相比较,还是相对于我国当前对特殊教育的需求而言,情况远远不能令人满意。从下面两组数据中我们可以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

  1、中日两国特殊教育师生比情况对比

  根据教育部的统计数据,2002年中国特殊教育学校和日本三类特殊教育学校的一些参数的对比如表1所示。

  如表所示,与发达国家相比,受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水平所限,我国从事特殊教育教师数量非常有限,期望像日本等发达国家实现特殊教育师生比接近于1:1,在我国还是存在着比较大的困难。信息技术手段虽然不能完全改观特殊教育中师生比偏低等现实困境,但是通过借助计算机辅助教育方式为特殊教育的学生提供类似于个别化教学的课堂学习或者课外实践活动,将可以大大缓解特殊教育中的类似问题。

  2、我国近十年来特殊教育的发展与现实需求对比据不完全统计,从1990到2000年间我国的特殊学校总数、招收学生的数量、每年毕业生的数量整体上是呈现递增趋势(1999年毕业的人数较1998年和2000年略有减少上述三项指标的数从1994到2000年间,我国开办的特教学校数量增多,在校生人数呈上升趋势,但是,毕业生人数并没有明显的改观,每年还是有相当多的人不能毕业。特殊教育学生人数的不断递增说明了我国特殊教育随需求的增长在发展壮大;毕业人数的缓慢递增则说明加大对特殊教育投入力度非常迫切,尤其是对特殊教育中教师信息技术手段的教学能力的培养、学生应用信息技术学习能力的培养亟待加强。

  \特殊教育中应用信息技术的原则

  技术不是万能的,并不是信息技术一经引入特殊教育的质量就会自然而然的提高,因此在特殊教育中应用信息技术必须依据一定的原则。参考一般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原则及特殊教育的教育规律,特殊教育信息化的实施应遵循以下原则。

  1、正确运用补偿理论中扬长避短的原则缺欠补偿理论认为任何人在一个方面出现缺欠,那么会在另外一个或几个方面得到补偿。例如:听觉障碍学习者,由于先天或后天原因部分或全部丧失语言和听力能力,他们在视力上将得到加强;而盲童丧失了视觉能力,但在听觉和触觉上则会有所加强。因此,在特殊教学中要注意根据这些的特点进行教学设计,做到扬其长避其短。

  鲁在聋童教学中更多地运用表现实景的影视文件以及生动、略带夸张的动画和丰富多彩的图片,形象、真实地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在盲童教学中要注重利用他们听觉的发达,对于难于理解的景物的描写可以通过播放表现这种情景的音乐等辅助媒介来刺激学生的想象能力。

  补偿性原则的正确运用将可使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特殊教学中应用得更加充分和合理。

  2、直观性与抽象性相结合的原则特殊教育教学是以形象直观为其特点的,但是直观的感性的教学只能产生表象认识,知识的掌握还必须从大量直观材料中去提高、概括和抽象,以上升到理性认识。因此,尽管补偿理论提出了对于视觉障碍的学习者要突出听觉、对于听觉障碍的学习者应该特别突出色彩和影像等教学原则,但是再直观的图片和再生动的音源,都是为了一个目的——解决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因此,在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中注意将直观性与抽象性紧密地结合起来,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同样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则。

  四、信息技术在特殊教育中的实施模式

  特殊教育教学活动主要有课堂教学、生活技能培训、职业技能培训三种,因此将信息技术应用到特殊教育中也必然主要有以下三种实施模式。

  1、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实施模式

  对普通中小学中就读的残疾学生则应制定个别辅导计划,实行集体教学和个别教学相结合的办法。多种教学策略的有针对性运用将使不同程度不同类型的残疾学生都能满足其智力发展的需要。说明了信息技术在特殊教育课堂教学中解决特殊学习者问题所发挥的作用。对于有生理缺陷的特殊学习者,可以采用直接服务方式,遵循补偿性原则进行教学设计,媒体起示范作用、增强作用和学习指导的作用。对心理有问题的学习者,可以采用直接与间接相结合的方式。例如,对于认知能力比较低的学习者,可以采取程序教学法,对问题采用小步伐、由易到难地分析解决,每前进一步都给学生积极的反馈,引发学生保持高昂的学习情绪。信息技术起到什么样的作用,能不能发挥应有的价值,其关键还在于教师以及相关从业人员对信息技术多样化的灵活的驾驭能力。

  2、生活技能培训中信息技术实施模式

  特殊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让特殊学习者回到社会生活中,和正常人一样工作和生活。由于生理和心理的原因,他们不可能自发的去寻求信息技术,尤其是对于幼小的特殊学习者来说,更不可能通过说服教育,使他们明白信息技术的重要性。惟一的办法就是充分利用客观环境,去激发学习者的使用信息技术以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积极性和实际需求。学校中的曰常生活就是最好的环境。因此,学校应把学习者的生活认真组织好,创造条件,尽量引导他们在生活中使用信息技术。例如,定期给老师发e-m%il,描述曰常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能利用百度、等搜索引擎寻找所需要的信息资源;使用视音频资料帮助学生纠正口形、发音等。教师还应鼓励学习者利用语言进行交往,引导学生正确地描述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展示给其他学习者。

  所以,教师及相关工作人员在教育教学中应该注意适时地激发特殊学习者对信息技术的需要,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运用信息技术,帮助他们既能解决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的难题,又能加深对信息技术的驾驭能力。

  3、职业技能培训中信息技术实施模式为了使残疾学生毕业后能自食其力成为社会的有用人才,特殊教育要加大职业技术教育的成分,强化劳动技能的培养,结合学生的实际开设一些技能培训课程,例如美工、雕刻、缝纫、刺绣等。能够虚拟现实的信息技术的参与将会使这些技能培训更容易为学生所接受。例如,学习雕刻时,可以用大屏幕为学生展示雕刻师傅工作中的每个步骤,以及每个动作的细节等。同时,多媒体设备极有“耐性”可以反复播放,直到学生完全理解掌握为止。

  运用信息技术是推进特殊教育深入发展、不断提高的必然要求。本文对特殊教育中应用信息技术的原则和实践模式等进行了粗略探讨,仅仅是拋砖引玉,期待着更多人来关注信息技术在特殊教育中的应用与实践。

获取专业指导

最新文章

服务流程

关闭

悠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