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01-05 分类:教育学
新课改以来,对各个学科的教学都产生一定影响,地理也不例外,有一些教育方法的创新值得我们关注,本主要探讨新课程改革下的地理教学。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杂志是由国家教育部主管、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院校——陕西师范大学主办的历史最悠久的、发行量最大的地理教育期刊。被国家权威部门连续三次认定为全国中等教育类核心期刊、全国优秀地理期刊,也是全国地理教育类惟一的“全国中等教育核心期刊”。
初中地理课程改革在我县已实施两年多,通过两年来的教学实践、摸索,无论是对新教材的认识,还是在教学方法的探索研究及学习评价方面都有很深的感受,现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一些体会。
一、新教材的特点
新教材体现了新的教育理念,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和学生的身心发展,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重视“读图启发式”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据统计,七年级地理上册有各类图表135幅。通过大量的图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学会从图中获取地理信息,分析和了解地理事物的内在联系与规律,形成地理知识学习的技能,如教材中关于经纬度的定义、特点、规律的学习,就要求学生通过读图活动,自己归纳总结来完成。而旧地理教材是将定义、特点和盘托出,再配上一些图。这就让一些不爱动脑筋的学生忽视了读图思考,而只是死记硬背各个知识点。新教材的内容组织方式完全有利于学生从图上获取地理信息,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做出判断。
2、较好地体现了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⑴体现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和“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理念。
例如:时差、方向判别、从地图上获取信息、从交通图上选择最合理的路线、天气预报、绘制各种图表、人口资源地理调查等。学生无论是在现在的思维训练、意识培养,还是在今后的日常生活旅游观光、野外考察、工程建设、统计等方面,都可以终身受益。
⑵体现了“新的地理学习方式”,“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的理念。
教材采用先进的结构模式(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是对以往的注入式、自学式、启发式、人物式、讨论式、探究式等诸多模式的优化组合,并十分突出了探究性学习,有利于构建开放式的地理课堂,让每个学生都自主学习,充分发展其想象能力、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如教材设计了让学生补充地理资料,对地理现象的片断描写,动手制作各种模型,搜集各方面的地理事实材料等内容,教师可通过分组讨论、辩论、游戏、表演等形式,让学生自由思维,给教学保留足够的思维和创作空间。
⑶体现了“构建基本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的理念。
新教材吸收和应用了现代技术手段,如地球卫星照片、台湾岛的卫星影像、卫星云图、喜马拉雅山电子影像图等遥感图像、天气预报制作过程组图,GPS全球定位系统、国际互联网气象网站查询等,极大地丰富了地理教学的内容,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富有时代气息。
3、加强了实践和探究活动,构建了开放式课堂教学模式。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新教材主要由文字系统、图像系统和活动内容三大部分构成。而“活动”是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功能已从复习巩固课堂知识转变为承担一部分新知识的教学,通过“活动”这种方式切切实实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启发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中灵活运用地理知识、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逐步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教材的这种编排,摒弃了“注入式”的教学方法,有助于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体现了师生平等、共同发展的教育理念。
二、教法初探
新课标要求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要让学生自主探索和学习。在这种模式下,要求教师在组织整个课堂教学时,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提出有效问题。
营造一种充满诱惑的问题情境,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善于调动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使教师与学生成为互动的统一体。这是教学活动的崇高境界。那么,教师如何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过“弗思何以行,弗思何以得”。因此,教师要研究学生的行为爱好,研究教材,研究课程资源,找准时机,通过提出有效问题,营造一种充满诱惑的问题情境,使学生“乐学”、“乐动”、乐于探究,从而达到和谐的师生互动和教学共振。
2、教育要“回归生活”。
要将教学内容纳入学生与自然、学生与社会、学生与自我以及学生与文化的关系中。皮亚杰的知识结构理论指出,学生是在自己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在主动的活动中建构自己的知识。也就是说,走进教室的学生并不是一无所知的,而是在日常生活、学习和交往活动中已经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一定的经验和观点。新课程强调教育要“回归生活”,要将教学内容纳入学生与自然、学生与社会、学生与自我以及学生与文化的关系中。地理学科植根于生活,回归生活是新课改中地理学科追求的目标,也应该是地理学科的重要特色。
3、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学校环境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对学生心理素养、思想品质和社会能力的形成,对教师工作的心情与成败得失,对实现预期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等有着很大的影响。新课程改革要求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利用融洽的师生关系与和谐的心理气氛来促进教学的顺利进行。
三、困惑与问题
在新课改实施过程中,我们有过成功的喜悦,也遇到一些困惑,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对学生学习的评价难以把握。
因此可以说,对学生的评价方式的变革力度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教学方法的变革和新的教育理念的渗透,而这一点恰恰又是我们的薄弱环节。我们试着既注重基础知识的检测,又注重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检测,采用了开卷、闭卷及开闭卷结合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检测,这些方法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检验出不同学生的水平,但却不能全面地检测一个学生的水平,很难多角度、多层面、多方位地发现每一位学生的优势。而且,开闭卷考查的重点是不同的,开卷着重考查基础知识的掌握状况,而闭卷着重考查学生应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其题材很广,涉及范围也大,而学生的知识面毕竟有限,能查阅的资料就更有限了,所以很难操作。再加上完成开卷题所需时间较长,这又加大评价的控制难度,降低了检测的信度,不易检测出学生的真正水平。
2、班额过大,学生参与课堂活动面小,是尚待解决的问题。
目前,各学校的班额偏大,大多在60人左右。同时学生的个体差异也十分明显,有内向型、外向型;有思维型,情感型;有基础较好的和较差的等各种类型。因此,要在课堂上开展“活动”是十分困难的。
首先,教室的拥挤就连学生与前后左右的同学进行讨论、交流都很困难;其次,教室难以控制和了解全局,无论是学生自主活动还是分组活动都会出现活跃的学生热情高涨,而内向的学生遭受冷落,得不到应有的活动机会。而且教师无法了解学生的活动情况和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活动效果,活动也难以满足各种层次学生的需要。
3、潜在的课程资源的开发。
课程改革后的教材内容与以往相比,淡化了具体指示。虽然内容浅显了,知识点少了,难度降低了,但并不说明课好上了。如果教师不认真挖掘,那就会觉得一节课的内容太少了,没多少可讲的,也没有什么可学的。例如,自然地理部分中很多内容的教学,若单单就教材讲教材,未免显得有些单调。学生通过自学阅读,对教材有了大致的了解,在这个基础上,如果教师只按教材列出的内容顺序,一个一个地“讲授”,那么无疑会让学生感觉乏味,从而抑制学生的学习欲望。此时教师应通过恰当的选择多种课程资源[教材、参考书、学生工具书、用于培养技能的学具、电影、幻灯、录音(相)带、实物标本、照片、图片等]来丰富课堂教学。
四、使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被动接受,而是认知主体积极构建的;学习是学习者个体主动的行为,是以先前构建的知识为基础的;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并不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而是学习者自己构建知识的过程。因而,地理学习不是从外向内不断被动填入新知识,而是学习者主动利用已有的知识作为新知识的增长点,不断对地理知识进行加工和转化。地理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学中多使用讲述法,采用满堂灌,教学呆板,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与应有的动力,课程改革要有教学方法的改革。即要解放思想,开放课堂,灵活使用多种教学方法
①目标导学法。教师课前把本课教学目标中要进行识记的内容,设计出一套自学思考题,让学生通过读书,回答每一个问题,来达到教学目的。
②启发教学法。对于教学目标中要求学生理解的问题,通过质疑,启发思考,并进行学法指导,组织研讨,突破难点。对于重点内容,教师要反复强调,以加深印象。
③问题研究法。就是学生在独立阅读的基础上,自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④课题探究法。教师把学生分成小组,然后布置若干个课题,让每个小组任选一个课题,也可以都选一个。在规定的时间内,各组把成果集中、汇报、交流。
⑤考察印证法。有些地理课本知识枯燥,抽象,但和生活密切相关。可以组织学生去实地考察,印证。但要经过精心的准备,组织要好。
⑥实验教学法。课堂教学要形象直观,实验就必不可少。让学生从实验中得出结论胜过老师去传授。
下面以实验教学法为例
例如:我在大气温室效应一节,让学生自己通过实验来得出结论。学生也提交了实验报告。学生的报告分成这么几个方面。
实验所需物品
两只250毫升的锥形瓶,两支温度计,两个弹孔胶塞,一个面积大于两个锥形瓶的黑色木板或者纸板,钟表一只,功率为100瓦的反射灯。
实验实施计划
两只250毫升的锥形瓶中,一只装满制得的二氧化碳气体,另一只内装满空气。用连有温度计的单孔橡皮塞塞住瓶口,把他们彼此靠近地置于实验桌上,锥形瓶底部放一块面积大于两个锥形瓶底面积的木板或纸板。在锥形瓶上方用功率为100瓦的反射灯均匀地照射,观察瓶内温度升高的情况。
实验结果
锥形瓶内温度 2分钟 4分钟
装有二氧化碳锥形瓶内温度 26摄氏度 32摄氏度
装有空气锥形瓶内温度 20摄氏度 24摄氏度
图1所示
实验分析
在这个实验中黑色木板或者纸板的存在是吸收可见光到红外线引起温室效应气体变暖的要素。这个实验相对简单,而且也只是粗略地实验二氧化碳的吸热能力比空气强。
实验总结略
实验评价略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从资料采集、实验到编辑、排版、核对到提交报告整个过程完全自行思考、设计,学生的地理科学实验能力、数据分析能力和问题研究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时还有和他人合作的能力,这样学生才能得到真正的培养。
五、采用合理的教学评价
教学过程,应该是一个充满激情的实践过程,同时也应该是思维火花不断碰撞与闪射的激发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除了老师对学生的评价之外,还应把学习评价的权力交给学生。学生评什么呢?评读、评思、评说等组成学习过程的一切具有价值的东西。这种评是全方位的,既强调互评,也强调自评,还可以评老师,评教材。通过评,能拓展学生思维的张力,促进学生认识的飞跃,激发学生探究的内力,使学生更主动驾驭并掌握学习过程,从而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进一步体现。
具体操作如下:
教师评价分成以下几个方面:出勤、作业情况、课题探究情况、期中期末测评情况
这一过程中,学生会用自己的目光、积淀、经验、认识、智慧去认识美,感受美和完善美,并实现表现自我的欲望与意愿。学生的“会评”是在不断的“学评”过程中发展而得来的。让学生拥有评的权力,不仅能充分张扬学生的个性。而且通过这种个性张扬,能转化为学生更具有个性的交际能力,使学生地理综合素质得到全面的提高。
六、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教学艺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
如何发挥教师的教学魅力,形成一定的课堂教学风格,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是在当今深化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地理教师需要着重探讨的。
(一)、地理课堂的导入艺术
1.借用故事,诱发兴趣
如在讲授《时区和日界线》一课时,笔者先讲了一个小故事:4月10日9点多,一位老太太凭着一张中奖8000美元的彩票在太平洋马绍尔群岛的花旗银行要求兑现,遭到银行拒绝。因为按票面规定,中奖领款日期是4月9日,老太太痛惜不已。这时一位中年人对老太太说:“这张废票3000美元卖给我吧。”老太太心里想,这张废票反正也无用处,就同意了。中年人拿着废票马上乘飞机从马绍尔机场飞往檀香山,1小时后飞机降落在檀香山机场,这时当地时间是4月9日11时。中年人以3000美元买到的中奖彩票一下飞机就向檀香山花旗银行领取8000美元。死票复活,这是怎么回事?上飞机明明是4月10日,怎么下飞机变成了4月9日,难道时光可以逆转?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是要揭开这个奥秘。经过这样的导入,一下子就诱发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课堂处于活跃的气氛之中,教学效果良好。
2.引用诗歌,熏陶感情
在讲课前,根据授课内容确定可以结合的诗句,或教师朗诵,或学生朗诵,在充满诗意的氛围中熏陶学生的情感。
在讲到《台湾》一课时,笔者向学生展示了近现代政治家、教育家、书法家于右任先生兵退台湾后写的一首诗《国殇》,并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点燃了学生盼望两岸统一的热情。
3.地理谜语,开启智慧
比喻是修辞的一种,这种方法通常运用于讲授某些需要感知记忆的知识。如在讲授《中国的疆域》一课前,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谜语:蓝色星球浮太空,一只雄鸡在其中。南北两分他在北,东西两分他在东。头指世界最大洋,尾靠世界最大陆。头上顶着黑龙江,脚下踩着曾母暗沙。嘴喝两江汇合水,帕米尔高原上摆摆尾。这个谜语形象生动地描述了我国的地理位置和疆域范围,熔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深得学生喜欢。
4.多媒体导入,开阔视野
地理教学中运用幻灯片、录像等多媒体导入教学,不仅形象直观,更能起到渲染气氛的效果,增强学习地理知识的吸引力。这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方式。
(二)、课堂教学的艺术
1.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培养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是一个认识过程,学生是认识的主体,教师是认识的主导。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上。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考虑如何讲好课,更要考虑如何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引导学生自我获得知识。
2.指导学生学习方法
首先,要指导学生了解课本编写体系;其次,要指导学生掌握不同类型知识的叙述方法;最后,要提高学生的阅图能力。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指导学生阅图、用图,不但可以培养学生从地图上获得地理知识的能力,而且能培养学生从地图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课堂要精讲,使学生易于接受
(1)化难为易:如讲昼夜的更替,可利用幻灯片边讲边演示晨昏线的变化。
(2)化繁为简:如讲太阳高度角的求算,不必让学生死记书中公式,可给学生便于掌握的简式“太阳高度角=90°
(3)重抓规律:地理知识中的规律,按性质可分为地理演变规律和地理分布规律两大类。教师可通过分析演示等方法揭示出各种地理事物的必然联系,便于学生牢固掌握知识。
(4)归纳特征:地理特征是对地理事物概括的认识,它是在具体的地理事实的基础上,经过分析、概括、归纳而成的。如研究日本、俄罗斯、美国的工业分布,可借助版图,利用联系、对比、综合等方法,归纳出各自的地理特征。
4.制作多种教学“软件”,有机组织课堂教学
在教学中,要注意运用多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反射投影仪、幻灯片、计算机辅助教学地图等。幻灯制作选材要典型,能形象生动地为学生提供直观的概念。计算机辅助教学地图要有动态效果,能呈现用语言难以表达的地理事象的产生、发展及分布过程。
(三)、地理课堂中的语言艺术
1.提问的技巧
提问是自然融于教学过程中的一种教学艺术。好的问题应有以下几个特点:
(1)问题明确;
(2)问题要适合学生心理年龄特征;
(3)带暗示或答案太简单的问题不宜多用;
(4)问题表述要严谨、简洁。
2.教学语言要准确、精练
所谓语言准确,是指在讲述、描述地理事物和现象时,所用语句特别是形容词、副词要恰如其分,讲求严谨。地理教师坚持使用科学语言,对学生来说也是一种教育。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形成正确的表达习惯。
3.教学语言要通俗化
学生年龄越小,教师越需要注意教学语言的通俗易懂。幽默的语言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会使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帮助学生理解、记忆所学知识。
4.教学语言要有趣味性
有时,教师要在教学语言中加些“调味品”,增强地理课的趣味性。例如,穿插使用歌谣、诗句、故事等。
5.辅以肢体语言
肢体语言是教师的第二张嘴。在课堂教学中适当运用,通过学生的视觉感受,不但能唤起学生的注意,还能使学生长时间保持兴奋状态。比如讲述自转与公转的关系时,笔者倾斜着身子模拟地球自转、公转,使学生形象地理解了这一知识点,弥补了教师口头传授、文字板书等的不足,融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和直观性为一体,将死板的图形动态化,喧染了课堂气氛,使课堂教学妙趣横生。
总之,在今后的初中地理教学中,我们应该致力于寻找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整合;致力于寻找一条既科学又易操作的评价方案;积极探究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新课程改革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改革的过程当中,肯定会出现种种问题,作为一个地理教师,只有不断的充实自己,不断提高自己对新课改的认识,迅速的转变观念,克服种种困难,才能适应课程改革,适应时代的需求,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