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6-12-29 分类:智能科学
近年来,传统中药因毒副作用小、疗效显著逐步得到世界各国的认可,但中药如何与现代科学技术融合,使其惠及更多群体一直是中药技术发展的症结所在。接下来小编简单介绍一篇关于中药的现代科学研究论文。
摘要:通过对我国中药专利中科学论文引证与专利价值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探讨我国现代科学研究对中药专利技术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中药专利与现代科学研究的融合程度在不断加深,但整体技术含量较低;个人专利占比最大,但价值不高。现代科学技术并没有对专利的价值造成影响,究其原因是因为我国专利整体技术含量低,科学研究方向难以与技术发展结合,个人专利价值较低。未来应提升中药专利技术含量,挖掘个人专利的价值,真正做到产学研充分结合。
关键词:科学论文引证;申请主体;中药技术;专利价值;产学结合;社会管理药学
21世纪以来,我国将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基本国策,而包括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区域服务创新的创新体系建设也被提升到战略高度,知识创新因其在创新体系中的基石地位而备受关注,知识自身的创新及其对技术创新、区域服务创新的引领作用成为学术讨论的热点。一般而言,科学知识的积累对技术有着巨大的影响,药品专利更是如此,大多通过对科学知识的吸收与整合产生新技术。近年来,我国科学论文发表量及被SCI收载量均有了突飞猛进的进展,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公布2014年我国机构作者为第一作者的SCI论文23.51万篇,排在世界第2位,10年来被引用次数排世界第4位,我国科研水平有了稳步提高[1]。但科学研究的最终目的之一是希望通过科学知识的增量带动技术的进步,助推国家经济增长。因此,探寻中药技术与现代科学的融合程度,以及现代科学研究对中药专利技术的影响就凸显出现实意义,而专利文献中的科学论文引证为研究此类问题提供了可行性路径,目前对我国中药产业的相关研究尚付阙如,因此本文以我国中药产业专利数据为样本,探索现代科学研究对中药专利技术的影响。国外以专利科学引文为路径探究科学对技术影响的研究起步较早,20世纪80年代,Narin带领美国CHI研究公司率先将科学引文的分析方法运用到专利分析中,创建了专利技术科学关联度这一指标,科学关联度是指一家公司(也可以是一个区域或一个人)所拥有的专利平均引用科学论文或研究报告的篇数,用其评估该公司专利技术的科学前沿程度。该指标数值越大,表明该企业的研发活动和技术创新越是紧跟最新科技的发展,越接近研究前沿[2]。通过对美国的大量专利数据分析表明,科学研究在技术创新中的作用逐年增长,不同领域有不同的科学依赖性,其中药品、化学、电子是科学依赖性最强的领域[3]。专利引证从引证内容的角度来看包括专利文献引证和非专利文献引证,Harhoff等认为并不是所有的非专利参考文献都是科学性的,大多数是对技术领域中行业杂志、公司出版物或行业标准的引用,因此要区分开不同类别文献所发挥的作用;并证明在制药与化学技术中科学论文的引证对专利被引次数有正向作用[4]。Tijssen研究认为虽然不是科学作为源头导致了技术的产生,但二者之间确有相互作用[5]。Sorenson和Fleming认为科学论文引证会使专利拥有更多的被引次数[6]。大多数研究结果均显示科学研究对专利技术有正向影响。
1文献综述
我国关于科学引文研究文献并不多,大多为理论分析。国内结合实证分析论证科学引文对技术发展影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纳米领域。其中卞雅莉运用德温特专利数据库中纳米材料产业的585件美国企业专利数据为样本,运用负二项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企业专利引用科学论文会显著提高专利质量(被引次数)[7];后来卞雅莉以2332项美国纳米材料产业专利数据为样本,采用负二项回归模型,发现专利科学引文的数量对专利质量(被引次数)有显著正向影响[8];裴云龙等也使用负二项回归模型,基于纳米领域的WIPO的专利,研究了纳米科学对纳米技术的影响,回归结果显示在纳米技术领域,专利对科学论文的引用与专利价值(被引次数)显著正相关[9]。赵志耘等以中国在美国专利商标局申请的生物技术领域专利为研究对象,发现生物技术对基础研究的依赖程度较高,引用美国科学文献较多[10]。殷媛媛结合立体显示产业运用专利引用论文和论文引用专利揭示法,分别研究专利对论文的引用以及论文对专利的引用在时间、空间和种类等方面的分布[11]。高霞等运用1995~2004年我国在美国专利商标局授权的专利,用科学期刊网络分析探究了我国技术创新的科学基础。结果表明,PNAS、Science和Nature为我国技术创新提供了重要的科学基础,一些化学类期刊也是我国专利技术主要的科学引用源[12]。如上所述,限于长期以来我国专利引证数据获取的困难,我国学者对此类问题的研究基本基于美国专利,且大多集中在纳米行业,结论一般认为科学文献的引证对专利价值有显著正向影响,但是笔者认为基于美国专利数据的研究,会有较大地域性限制,不能真实反应我国的科学研究对专利技术价值的影响。#p#分页标题#e#
2数据来源与处理
本文数据样本来自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信息服务平台,鉴于发明专利创新性最强,审查员出于经济与技术的考量会更加慎重的引用专利与非专利文献,本文以1985~2010年公开的中药行业发明专利作为基础数据,共计21996件。国外研究科学论文引证通常会选择运用SCI的期刊文献,但鉴于我国专利极少引用SCI文献,大部分是引证本土文献(地域性),所以本文选择非专利文献引证中的期刊文献作为科学论文引证数据,清洗数据时发现有一部分期刊来源难以确定,为了更准确说明现代科学研究对中药专利价值的影响,将挑选出的期刊与中国知网进行比对,将在中国知网查询不到的期刊作删除处理。由于专利信息服务平台的非专利文献引证内容有大量重复文献,综合专利检索与分析、专利查询数据库,对部分专利的科学论文引证进行去重处理。运用上述方法,对21996件中药专利逐一核对,筛选出具有科学论文引证的专利10023件,并用人工一一对应检索方式梳理出它们引证的科学论文,共34961篇。科学研究对中药专利技术影响的最重要体现是对专利价值的影响,一般而言,专利价值包括法律价值、技术价值和经济价值,本文选取专利年龄、被引次数和专利运营来表征专利价值。被引次数来自对21996件中药专利与专利检索与分析数据库的一一比对及统计,专利年龄数据和专利运营信息来自Soopat数据库。由于被引次数具有时滞性,本文以国际上普遍认可的5年时间窗口截断,数据搜集时间为2015年底,所以数据截止到2010年年底前公开的中药专利。
3中药专利科学论文引证数据描述
图1是对21996件中药专利中含有科学论文引证的专利的百分比和科学关联度按申请时间发展趋势的统计。结果显示,具有科学论文引证专利的百分比与平均每件专利所引证的科学论文整体走势大体一致,整体而言,我国中药专利与现代科学的结合呈逐步上升趋势,近年发展尤为迅速。大致可分为3个阶段(1985年共授权8件专利,其中有一件专利引证3篇科学文献,所以起点偏高。数据截止到2010年公开,2008及2009年申请的专利有相当一部分只是处于公开阶段没有授权,所以后两年数据仅供参考),1985~1994年为缓慢上升期,这期间平均每件专利引证科学文献0.58篇,当时我国的科研水平整体不高,科研人员对专利制度也不是很了解,专利的科学关联度很低。1995~1999年为平稳过度期,平均每件专利引证科学论文0.65篇。2000~2009年为快速发展期,进入21世纪以来,吸收现代科学研究的中药专利技术不断增多,中药技术与现代科学的联系日益紧密,平均引证科学文献1.80篇。但是整体来看科学关联度依然很小,有54%的专利没有引证科学论文。
40003000200010000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为了进一步了解中药专利科学关联度的相关信息,本文对21996件专利的申请主体进行统计分析,如表1所示,个人占比达到66.2%,但是整体科学关联度最低;研究机构(包括高校和科研院所)占比10.8%,科学关联度最强,平均每件专利引证2.52篇科学论文。这也充分体现了高校科研院所为我国科学研究的先锋,更注重科学知识的吸收,有较强的理论基础,专利技术含量较高。
4现代科学研究对中药专利价值的影响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中药专利与现代科学技术的融合在不断加深,但量变有没有带来质变?有没有对中药专利的价值产生影响?前期研究多是运用专利被引次数作为专利价值指标讨论科学引文对专利价值的影响,本文从专利的法律价值、技术价值和经济价值三方面来分析现代科学技术对中药专利价值的影响,希冀更为全面地探讨中药专利科学关联度与其价值的关系。数据统计分析运用软件IBMSPSSStatistics21。
4.1科学论文引证与中药专利法律价值的关系
专利技术的独占权是法律赋予专利权人最重要的权利,独占期间专利权人需要缴纳维持费用,未缴纳维持费用专利技术即会进入公知领域,立法者希冀通过这一制度设计督促权利人尽早放弃价值不大的专利,以保证专利技术实现最大的效用。因此,一般而言,专利维持大多有其背后的商业价值的考量,专利权人会选择维持那些能够为自己带来经济利益的专利,而随着维持年限的增加维持费用也就越来越高,专利权人这种投入与产出回报的顾虑会越发加强,因此Griliches认为专利的生命周期为专利价值的分布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13]。计算方法是从专利的申请日起到终止的存活时间,因此本文用专利年龄作为中药专利法律价值的替代指标。图2是我国中药行业专利年龄分布图,数据大多数集中在左侧。由于专利年龄是从申请日起算,在我国专利从申请到18个月后的公开,再经过实质审查到授权这一过程大致需要3年,所以部分专利年龄会有被高估的趋势。一般认为,只有那些被维持了10年以上的专利,才是高价值的专利,我国中药专利维持10年以上的共计5811件,占总数的26.4%。表2显示了中药科学论文引证与专利年龄的关系,统计显示在0.01显著水平上Kendall中科学论文引证与专利年龄相关系数为-0.058,Spearman相关性统计中科学论文引证与专利年龄的相关系数为-0.075,结果显示科学论文引证与专利年龄相关度极低,因此可以认为二者之间基本不相关。#p#分页标题#e#
接下来小编简单介绍一篇优秀期刊:《应用科学学报》
办报宗旨介编辑《应用科学学报》[1] 办刊宗旨:积极反映我国应用科学方面的最新科研成果,广泛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努力为繁荣科学研究、推广科研成果服务,促进应用科学领域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