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在农村如何有效传播

时间:2016-09-26 分类:思想政治

  解放革命的时候马克思主义就被各国领导人所引用,但是随着这么多年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对我国农村的发展并没有任何深远的意义,而且大学课堂都会有马克思主义这门课,我感觉也只是走走形式,并不是真正意义的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精神。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摘要]马克思主义的普及是当今中国发展的需要,是实现中国经济再发展的先决条件。要实现这一目标,占总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与接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农村普及马克思主义势在必行。通过着重分析马克思主义在新时期农村的普及所遇到的阻碍,并就如何走出这一困境进行了初步的探索。新时期农村普及马克思主义必须始终以农民作为主体,通过不同的方式使广大农民理解并掌握马克思主义,从而实现马克思主义在新时期农村的普及。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农村;路径;政工师高级职称

  一、新时期农村马克思主义传播面临的困境

  新时期农村普及马克思主义虽然至关重要,但是其进展却不容乐观,农村普及马克思主义存在诸多的障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地方政府对农村普及马克思主义认识不足

  地方政府官员在思想认识上对于在农村普及马克思主义认识不足。即便有些官员意识到了,也往往只注重从物质层面改善农民生活质量,而不重视农民思想层面的提高。

  (二)经济状况不佳

  经济的落后,使得农民只注重收入而忽视了文化素质的提高,从而阻碍了马克思主义在新时期农村的传播。造成农村经济滞后的因素有很多种。其中,最主要的包括以下两个方面:首先,青壮年进城务工造成了劳动力的流失,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发展。其次,技术落后是造成农村经济落后的又一重要因素。

  (三)农民的思想存在差异性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农民群体出现了分层现象。不同的阶层的农民,由于受到各个方面的影响其利益诉求的多样化导致了思想存在很大的差异性。文化多元化对农民的思想产生重大的冲击,使得部分农民在新的思潮到来之时显得手足无措,这也为马克思主义在农村的传播带来了困难。

  (四)农民素质普遍不高

  农村经济的落后造成了教育的滞后。一方面,有文化的青年人为了养家而进城务工,另一方面,大学生也因为农村经济落后而不愿意到农村去工作。这就导致了农民普遍在文化素质方面没有提升,甚至出现了下降的趋势。农民素质不高,影响了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很大程度上阻碍了马克思主义在农村的普及。

  (五)农民精神文化生活匮乏

  目前,几乎所有农村都没有“配备活动室、图书室等文化基础设施”[1],更没有集体文化娱乐活动,精神生活的匮乏使农民的信仰呈现出世俗化和功利化。农民过度注重个体利益淡化了马克思主义。加之改革开放以来,农民的个体意识被唤醒,农民对物质利益的追求导致他们把实现个体利益的最大化作为人生的最终目标,而他们的精神生活则相对趋于匮乏,造成了大多数农民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不足,从而阻碍了马克思主义在农村的普及。

  (六)宣传力度不够

  目前,没有针对性是马克思主义在农村的传播受阻的原因之一。这种宣传方式不能被农民接受,宣传过程中没有将马克思主义与农民切身利益相关联,农村对之不感兴趣,就不能从内心接受,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进度就会受到严重的影响。

  二、新时期农村普及马克思主义的有效路径

  (一)把马克思主义作为农村发展的指导思想

  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表明,在新时期农村普及马克思主义首当其冲是在农村确立指导思想。事实表明,马克思主义是最理想的理论。只有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地位才能在新时期农村普及马克思主义,从而达到预期目的。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不断在发展,农民意识形态由于受到各种思潮的冲击也趋于多元化,农民思想出现了巨大的差异性。与此同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民心中出现了动摇。因此,面对复杂的农村思想环境,用什么样的理论作为农村的指导思想尤为重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思想对新时期的农民进行教育引导,才能确保新时期农村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二)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作用

  基层党组织在农村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党员干部在农村的带头作用对普及马克思主义过程意义重大,“农村党员干部是我们党在基层联系农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他们是我们执政党在农村实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要依靠力量”[2]但是也应该清楚,起着模范带头作用的党员干部需要有强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所以,要不断的武装农村党员干部的头脑,这是在农村普及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前提。

  (三)尊重农民意愿

  在农村普及马克思主义,重点是要搞清楚农民才是主体。因此,普及马克思主义必须要尊重农民,尊重他们的选择权,还必须遵循农民的认知规律。农民的知识水平及认知能力各不相同,因此,在农村普及马克思主义必然要经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只有做到让农民真正了解马克思主义,才能实现马克思主义在农村的顺利普及。#p#分页标题#e#

  (四)将马克思主义的宣传与农民切身利益联系起来

  农民切身利益是马克思主义传播过程中必须考虑的核心问题。关注农民的需要,了解他们的需求,并及时解决他们的困难,使农民得到一定的利益,是普及马克思主义的前提。民生问题得到解决,农民物质利益得到满足,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才能得到农民的支持和拥护。这样在普及马克思主义时才有底气,马克思主义才能真正为农民所认可。所以,只有把马克思主义与农民紧密结合起来,才能消除马克思主义与农民的距离感,并使农民在实践中自觉接受马克思主义。

  (五)改善宣传方式

  在农村进行马克思主义宣传,一定要注重运用农民可以接受的语言及方式。做宣传时必须根据农民的实际接受水平和表达习惯,把抽象枯燥的理论变得通俗易懂。同时,还需运用农民可以接受的方式进行宣传。目前,单纯靠报纸及电视等宣传手段已经难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所以必须采用新型宣传手段,比如,互联网。互联网作为一种传播手段,其具有开放性及便捷性的特点,对马克思主义的普及具有重要作用。

  下面小编介绍一篇关于马克思主义的期刊:《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报刊特点编辑《马克思主义与现实》是中共中央编译局主办的密切联系实际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综合性理论刊物。本刊为双月刊、大16开国际标准开本,内容15万字左右。本刊改版以来以崭新的面貌与广大读者见面,注重找寻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当代现实的最佳结合点,探讨有现实意义的理论问题和有理论意义的现实问题,将理论性、现实性、学术性、前瞻性集为一身。

获取专业指导

最新文章

服务流程

关闭

悠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