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论文“以人为本”教学理念下的高中数学教学探究

时间:2016-04-08 分类:教育学

这篇数学教学论文发表了“以人为本”教学理念下的高中数学教学探究,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才能实现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创新和改革,那么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下的高中数学是怎样的呢?
 

数学教学论文

关键词:数学教学论文,高中数学教学

当前我国教育处于一个变革的高峰期,从教学理念,到教学方法,手段都处于不断革新之中。然而,改革的效果却不尽如人意。许多教学改革仅仅只是变革教学手段和方式,但仍旧激发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没有革新教学理念。我们的教育对象已经是90年代成长起来的一批年轻人,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接收到更广泛的信息和更平等、开放的教育,因此对教育者的专业素质、道德素质和组织教学的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应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来指导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以促进教学效果的改善。

一、树立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必然性

“人本”就是在自然、社会与人的关系上,人是本体、人是主体、人是目的,人是标准,人高于自然和社会,一切为了人的生存、发展和完善。以人为本的基本内涵是:“人类社会的任何活动都要以满足人的生存和发展为目的,它强调人是自然、社会、自身的主体;人是价值形态中的最高主体。”以人为本观念是自文艺复兴运动兴起而出现的,但真正从哲学上把从抽象“人”的关注转移到对个体生命价值的“人”的关注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只有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后,以人为本才得到了真正的科学说明,并广泛地渗透到政治、经济、教育等领域,“人”的主体地位也不断得到提升。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性的觉醒,以人为本的教育成为必然。

在过去很多年的传统教学理念中,学生是知识的附庸,这与以人为本的教育人文精神是完全相悖的。这种主客体关系的混淆,使教学远离人的本性而“成为程序化、机械化地加工和复制人的生产活动”。现实世界是人类活动的结果,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内化。学生与知识也是如此,知识在学生的作用下才能发挥作用。杜威指出:“教育并不是一件‘告诉’和被告知的事情,而是一个主动和建设性的过程,这个原理几乎在理论上无人不承认,而在实践中又无人不违反。” 可见,抛弃学生的主体性原则,学生就不能真正地深入理解和运用知识。因而,要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尊重每一个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应该在课内外体现出与时俱进的教学思想,把上课看作是与人的交往,而不单纯是劳作;是艺术创造,而不仅仅是教授;是生命活动和自我实现的方式,而不是无谓的牺牲和时光的耗费;是自我发现和探索真理的过程,而不是简单地展示结论。只有坚持从学生的发展需要出发,立足学生实际情况,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转变观念,合理组织教学过程,进行师生关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与创新,才能实现以人为本的教学。

二、“以人为本”教学理念下的高中数学

(一)加强师生沟通交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护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在具体教学中,对学生倾注大量的热情,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与学生谈心、交流,鼓励学生经常参与集体活动。只有这样,才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对教师产生依赖感和信任感。从喜欢数学教师开始,继而喜欢这门课程。数学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多多征求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尽量满足学生的身心发育需求,让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爱和关注,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古语有云:“感人心者莫先乎于情。”教师要注重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增进师生之间的情谊,热情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与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达到“尊其师,信其道”的教学效果。也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二)创设有效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开放性的问题有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思考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探究知识的广度与深度。例如:已知圆的方程是“x2+ y2= r2”,求过圆上的一点M(x0,y0)的切线的方程。当学生面对这道问题时,可以根据原有的知识储备,利用切线与相应的垂直半径来求得斜率,然后再通过直线的点斜式求出方程;还可以通过“轨迹法”来求方程,即:设所求轨迹上异于点M的任意一个动点,再通过几何知识中的勾股定理来求解即可。作为数学教师,应该充分激活学生的思维,围绕问题,改变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创设层层递进的问题情境,让学生根据开放性问题,拓展思维的深度和广度。#p#分页标题#e#

(三)变抽象数学为具象,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数学知识具有较强的抽象性。部分学生对于数学中抽象的概念只能做到一知半解,而无法领会其中的内涵。在做作业时也是照葫芦画瓢,不能真正理解概念的本质。这种机械、重复的模仿方式,无法刺激学生的大脑,使其形成深刻的记忆。因此,作为数学教师,应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精心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直观、形象。通过激发学生的具象思维能力,来拓展他们抽象的思维意识。

例如,在讲授几何体时,黑板、教室等都可以用来解释抽象的几何概念;在学习“坐标”的知识时,为了增强知识的形象感,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用两根长绳来表示相互垂直的坐标,然后让学生扮演坐标中的坐标点。不管是坐标点,还是象限、坐标轴都能依据学生的活动而发生变化,这种“移动坐标”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助于加深学生对坐标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总之,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认真学习“以人为本”的教学相关理念,并在教学实践中勇于探索尝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将“以人为本”教学理念深入贯彻到教学中去,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从而使学生得到更加全面的锻炼和发展。

推荐期刊:《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主办,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教育管理类学术期刊,是CSSCI来源期刊和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获取专业指导

最新文章

服务流程

关闭

悠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