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论文智能移动终端与全民摄影的开始

时间:2016-02-07 分类:智能科学

  移动终端是指可以在移动中使用的计算机设备,移动互联网(Mobile Internet)是将移动通信和互联网二者结合起来成为一体,是指互联网的技术、平台、商业模式和应用与移动通信技术结合并实践的活动的总称。摄影术诞生到数字时代的到来,从相机的胶片时代到人手一部手机的时代虽说跨越了百年,可原理总还是离不开影响的成型到输出,从笨重的需要巨型脚架支撑的大型照相机,到智能手机的“傻瓜”的模式,让越来越多的普通百姓能够不必经过专业的培训而轻松拍摄照片。面对这样的转变,摄影人应如何转变。

  推荐期刊:智能系统学报由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和哈尔滨工程大学联合主办,是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会刊之一。主要刊登神经网络与神经计算、智能信息处理、自然语言理解、智能系统工程、机器翻译、复杂系统、机器学习、知识工程与分布式智能、机器人、智能制造、粗糙集与软计算、免疫系统、机器感知与虚拟现实、智能控制与智能管理、可拓工程、人工智能基础、生物信息学与人工生命等内容。

智能系统学报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智能移动终端、摄影大众化

  一、智能移动终端的普及和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全面开启

  移动终端是指可以在移动中使用的计算机设备,广义的讲包括手机、笔记本、平板电脑、POS机甚至包括车载电脑。智能移动终端大部分情况下是指具有多种应用功能的智能手机以及平板电脑,其是一个完整的超小型计算机系统,可以完成复杂的处理任务。今天的移动终端不仅可以通话、拍照、听音乐、玩游戏,而且可以实现包括定位、信息处理、指纹扫描、条码扫描等丰富的功能,成为移动执法、移动办公和移动商务的重要工具。智能移动终端已经普及并深深地融入我们的生活当中。

  移动互联网(Mobile Internet)是将移动通信和互联网二者结合起来成为一体,是指互联网的技术、平台、商业模式和应用与移动通信技术结合并实践的活动的总称。在我国互联网的发展过程中,PC互联网已日趋饱和,移动互联网却呈现井喷式发展。截至2014年1月,我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总数达8.38亿户,在移动电话用户中的渗透率达67.8%;手机网民规模达5亿,占总网民数的八成多,手机保持第一大上网终端地位。我国移动互联网发展进入全民时代。在移动互联基础上建立的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以及全球化的各种图片社交网络,激发了个人图片传播的迅速膨胀爆发。

  智能手机的普及、平板电脑的畅销,再结合3G/4G高速移动互联网的接入,造就了今天视听新媒体的蓬勃发展,开启了全民摄影的新时代。

  二、历史上的摄影大众化历程

  摄影术诞生至今不过百余年历史。从涂在沥青板上曝光8个小时的世界上第一幅摄影作品,到银版法的诞生,到以醋酸纤维为片基的胶卷的使用,再到今日数字感光材料的普及,摄影感光材料的每一次突破都将其向大众化推进了坚实地一步。

  而拍摄所用到的照相机,虽然无一跳脱“小孔成像”光学原理依据,却在功能和外形上走向了极致:从笨重的需要巨型脚架支撑的大型照相机,到可以手提至户外的折叠型大画幅相机,再到柯达公司生产的小型照相机进入普通百姓家庭,照相机作为摄影的必要器材,已经从肩扛到手提再到揣入怀中口袋的尺寸,其功能也从简单至复杂再回归到“傻瓜”的模式,让越来越多的普通百姓能够不必经过专业的培训而轻松拍摄照片。

  正如向卫东、张楚(2012)所说:“数字摄影是摄影大众化的一个重要标志……伴随着数字摄影所带来的影像呈现方式的多样化及影像数量的激增,摄影在数字时代达到了空前的普及,而摄影手机的出现及发展则迅速将摄影的大众化推向了极致。”

  时至今日,科技的迅猛发展,业已将“照相机”和“胶片”这两样昔日必备的摄影用具集成到智能手机及平板电脑的设备中去,成为了这些智能移动设备的功能之一。使用者甚至不用知道曝光的数据,也不必了解如何调整感光度,只需轻轻按下屏幕中间最大的按钮,随时随地,想拍就拍。没有拍摄成本也无需摄影技术便可实现最基本的记录。

  从专业摄影师钻到大型相机的遮光布下手持快门线喊三二一,到男女老少皆挑着自拍神器在美食或美景前摆出剪刀手,摄影的大众化历程在科技日新月异的迅猛发展下顺利完成。

  三、走向“极限”的普及

  曾经胶片是要花钱购买的,拍好了冲胶卷要花钱、想放印照片也需要花钱——当然现在想放印照片依然需要花钱,但大多数人都习惯在电脑上欣赏或在家中打印照片了,这点从图片扩印社一间间关门便知。另外,相机与手机在硬件上客观强制性的集成,使得每一个拥有智能手机的使用者同时拥有了照相和录像的工具,并且随身携带。这从经济成本上将摄影切实普及到了极限。#p#分页标题#e#

  另一方面,从时间和空间上看, 作为智能移动终端的典型代表——智能手机,无论是浏览图片还是拍摄照片,其都最大程度地降低了对使用者的限制。使用者可以坐着、躺着或走着浏览和拍摄,将碎片化的时间充分调动利用起来,在为使用者提供便利的同时也提高了图片产出和信息传播与接收的可能性。

  移动网络、社交平台的推广,除了大大降低了图片传播的时间成本,同时也不可收拾地激发了私人图片的摄影热情。生活琐事、美食美景、身边突发新闻等,几乎每个接入移动互联网的智能手机使用者都会用摄影和图片的方式参与到社交网络中。

  伴随着手机摄影的兴盛,手机后期修图软件也日趋多样化和便捷化,更有为数不少的专业摄影师乐于使用手机修图软件处理照片,甚至是将照相机拍摄的照片专程导入手机中处理也时有耳闻。手机修图软件提供更多效果可能,这种多样性愈加增进了手机摄影的吸引力。

  当胶片遇上数码、当相机遇上手机、当3G网遇上朋友圈,摄影的经济成本和时间成本几乎都降为零,无论拍摄、传播还是浏览,照片唾手可得,随时与社交网络分享,不再受时空限制。人们已经不必额外购买相机,便可参与到泛滥的图片海洋之中。

  四、全民摄影背后的思考

  (一)职业摄影师何以立足。

  摄影的彻底普及化,对职业摄影师的冲击很大。即便是曾经只有专业摄影师才会拥有的单反相机,现在也走进了平民百姓家。越来越多的人会举起手中的相机或智能手机,在看见美景时摄影留念、品尝美食时拍照分享、遇到突发事件时录像传播……全民摄影时代,人人都可以成为摄影师。在这样的背景下,职业摄影师到底该如何突出重围展现出自己的价值?答案很简单,就是专业和专注,并努力成为某一方面的专家。

  这恰恰印证了,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专业分工日益细化的趋势。职业摄影师只有通过找到自己的摄影领域,并且专注于它、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才能够在全民摄影的时代背景下向世界深刻有力的宣告自己的专长、争取所属领域的市场。

  (二)大众摄影的审美趣味。

  微博微信等网络社交平台为大众摄影搭建了几乎没有门槛的舞台,图像信息传播和受众接收图像信息的方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社会进入了读图时代。风格迥异的各色图片在不同传媒中源源不断的出现,专业摄影与大众摄影的区别也越来越小,大众摄影的审美趣味也在大众文化的引领下趋于潮流化,并更加具有感官愉悦性。

  大众摄影的潮流化体现在:所见必拍——无论是否好看、是否需要,只要是自己第一次见到的事物或旅行的景点,一定要拍照。随着收入的提高,旅游的人数每年都在增加,但是每每在旅游旺季的景点处看到最多的就是拍照留念,这似乎成了一个仪式,到达某地第一和唯一要做的事是拍照留念。游客因为争夺最佳拍摄角度而大打出手的新闻也屡见不鲜。人们像被施了咒语般,被摄影所绑架。其次,大众摄影的潮流化也体现在:拍摄的角度、美化照片的方式方法趋同等。例如手机摄影最流行的女性自拍照片,使用高视点追求大眼睛小脸和白皮肤的视觉假象,比比皆是。

  大众摄影的这些审美特征,充分体现了大众文化在价值取向上以感官愉悦为目标,更侧重娱乐化、商业化,并不以社会文化传播与人文精神的传承为终极追求的性质。

获取专业指导

最新文章

服务流程

关闭

悠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