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3-11-29 分类:项目管理
摘要:本文首先通过当前社会建筑工程现状的分析,说明了建筑工程基坑施工管理的重要性。再按照基坑施工的步骤,逐步说明了各个步骤的管理重要性及该注意的问题。是对基坑施工管理的一个总结,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字:建筑工程;基坑施工;管理要点
1、现状及必要性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展开,城市的空间被充分的开发利用。地下建筑越来越多,如停车场、地下商场和地下交通轨道等。尤其在城市市区等建筑较多的地区,这种现象尤其明显。是在软土地质和不良地质上进行的深基坑工程,其施工时或者施工后的风险也越加变大。若是设计或者施工不当,很可能引起严重的后果。最近几年,国内重现多起建筑基坑坍塌事故,且事故不止发生在一地,也不只发生在一时。北京、杭州、广州、西安等地均发生过此类问题。造成了严重的损失,也带来了极其恶劣的影响。
因此,建筑工程基坑施工的管理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对防止基坑工程整体十分、支撑体系强度破坏、基底备承压水顶穿等这一类潜在风险的预防,以及危险源的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都可以通过提高管理效率及质量来实现。
2、基坑工程简要介绍
基坑工程是伴随着建筑业的发展和变化出现一类问题。主要是为了保证主体地下结构的安全和周围环境不受损害而采取的支护结构,包括勘察、设计、施工、监测和检验等方面,既是一个古老难题,又是一个综合性的岩土工程问题。其中涉及多个问题——土力学强度、稳定、变形问题,土与支护结构的共同作用等。
这类工程一般多用于城市施工,受到地质、地理环境限制。现而今,大多数基坑工程附近,各种建筑、管线、道路等往往形成复杂的环境条件。
要保证工程基坑施工的安全进行,需要考虑多个方面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设计阶段。首先,需对施工地周围地质条件和环境进行勘察。这是十分关键的一步。对周围环境和地质进行充分调查,决定了该工程的设计是否合乎实际,同时也给施工方提供了施工处的具体条件,能让他们提前做好规划和潜在问题、风险的分析。设计单位需制定出支护结构水平位移、地层垂直沉降、支撑轴力、邻近建筑物、地下管线沉降等最大允许变化值(即监测报警值)。这时,应该充分考虑各个施工阶段的施工工况,支护结构体系和外部荷载的变化,同时需要考虑施工工艺的变化、挖土支撑以及\"时空效应\"的变化等因素。设计时,设计人员应该清楚工程进行中可能遇到的很多此时难以预测的各种不确定因素;而施工时,设计和监理人员应深入现场,及时了解工程进展情况,处理突发问题。
第二,施工阶段。施工阶段需注意几个问题:
1、完全按照设计文件的要求进行。当遇到需要改变施工工艺等问题时应提前向设计人员及监理人员提出。经过设计人员的计算与分析且监理同意后方可改变。
2、预先制定完备的检测和施工方案。在工程施工前,需要制定完整的施工方案及监测方案。由于客观条件不同、要求不同,故制定方案时应充分考虑实际情况,务必需要应地制宜、应时制宜。
3、及时分析回馈问题。在施工过程中,应对检测结果进行及时地分析。若发现问题,应及时回馈给设计、监理等方面。以便第一时间对问题进行分析处理。将更大的隐患提早消灭。
基坑施工流程主要有:设计专家评审、施工组专家评审、风险危险源及施工难点分析、环境调查、墙趾注浆、硬地坪爆破、障碍物清理、坑内外基加固、围梁支撑制作、基坑降水、应急物资储备这几个步骤。其中,设计专家评审方面包括结构回筑与支撑拆除。障碍物清理包括:设备材料进场、支撑拼装检验、开挖前验收、总监开挖令、基坑监测、土方分层开挖、钢支撑安装、支撑轴力施加、基底验槽。
3、逐步分析基坑施工主要的管理要求:
首先,施工前的一般要求。
一、专家评审方面,对于基坑施工设计文件、组织文件及风险源较大的分项、分布施工方案均应经过专家组评审。专家进过论证后,会对该工程的设计、施工等方面提出一些建议。设计、施工方需考虑这些合理的建议。同时对设计方案进行修正和优化。然后对评审报告中的建议逐条进行书面回复,然后报给监理机构备案。
二、施工前需对风险及危险源进行分析。现在的工程各种各样,其中规模庞大、机构复杂、工期紧等要求多的工程越来越多。此时,必须对全局有一个全面地了解,并且对其中的重点问题进行详细分析。尤其建筑的质量等要求越来越高,但是环境等客观条件却越来越严苛,这时需要对工程可能的风险进行防范,保证工程安全进行、按时进行且质量过关。对风险、危险源的分析包括:
1、地质的特异性、土工试验的技术局限性、施工因素复杂性、工程的变化情况、土的流失参数难以测量等问题需要注意,同时,支护维护墙体内位移等各种地层位移也很难被控制;
2、当局部出现某些问题时,基坑内外土体会出现回弹和土体流变性等问题;
3、当基坑施工区域内地下含有承压水层时,在承压水头的作用下易产生流砂和涌砂及基底隆起等现象;
4、当工程地理位置位于繁华地段时,周围建筑多、地下管线密集,此时工程受环境影响大,一些参数的设置需要仔细考虑;#p#分页标题#e#
5、施工时,对管线等设施的搬迁和保护应予以重视。
6、应考虑周围建筑引起的基坑围护结构的变化。这种情况会造成周边环境的破坏;
7、充分利用\"时空效应\"原理,根据工程的具体工况,制定实用的技术和管理措施,确保基坑工程顺利施工。
8、要注意排水沟和沉淀池要尽量原理基坑。防止造成水随围护墙裂缝倒流。
三、环境调查(建筑周边环境)。当工程通过评审,除了督促参建方严格按要求施工。还应对建筑周边环境进行详细调查。留存的调查数据或影像数据,必要时需到相关部门汇签确认,以免工程开工后引起不必要的纠纷。此时需要调查以下几项:
1、周边及地下建筑分布及类型。埋深、与基坑距离、建筑物自身情况等;
2、地下管线类型、埋深、分布等情况;
3、基坑周围道路情况,尤其当工程是地铁等类型时,还需看机动车流量;
4、地下水分布情况。包括地下水埋深、承压水头埋深、承压含水层埋深等。地下水需进行综合治理。基坑内土体疏干降水宜在开挖前一段时间进行。开挖期间也需控制地下水位。
四、墙趾注浆需在地下连续墙达到一定强度后才可进行。该技术主要是为防止地下连续墙沉降。注浆主要为水泥、粉煤灰、水拌和而成,水灰比为0.6:1,水泥浆液比重为1.7~1.8左右。注浆量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五、硬地坪破除应在围护结构完成后。这一步骤主要是为下面步骤做好施工前准备工作。
六、硬地坪破除后需进行地下障碍物清除。否则会影响后续施工的安全和质量。这时安全管理及监理人员应加强巡视力度,防止安全事故发生。对不明管线等,需对相关单位确定后再清除。对于废弃煤气和给水管道,需将余气和水释放后方可清除。
七、现在主要采用复合地基加固来实现地基加固。复合地基加固可以充分发挥各桩型的优势,大幅度地提升地基承载力,减小地基沉降,因而可取得良好的技术效果和经济效益。
八、在基坑开挖前,需要进行深井点降水。这一过程实现方法很多,在此不一一介绍。尤其深井点降水工艺不受土质限制,适用于在地下水丰富、基坑深、基坑占地面积大的工程中进行地下降水。
九、很多工程施工风险大,周边环境复杂,或者还可能有其他很多影响施工顺利进行的因素。因此,对应急预案的准备和应急物资的储备是很重要的。应急物资储备和抢救人员也应该进行定期演练,防止突发事件造成重大影响。安全监理人员应认真执行安全监理工作。并审查施工方案获安全技术措施是否符合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在施工过程中,一旦发现安全隐患,应立即要求整改。若情况严重,需要暂停施工并立即上报给有关部门。对此,施工单位应积极配合。否则也应向有关部门上报。
4、总结
在越来越重视施工效率和施工安全的今天,施工管理正展现其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做好这一部分,对一个工程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具有极大的正面作用。
参考文献:
[1]刘晓东. 特殊条件下的基坑支护方案设计与施工[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18).
[2]白红玲. 高层建筑基坑土钉墙支护技术[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7).
[3]李果萍. 高层建筑基坑支护方案的设计思路[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5).
[4]付梦晨. 技术创新促发展行业改革谱新篇[N]. 中国信息报,2010-12-17(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