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管理师职称论文发表土建工程施工管理策略探析

时间:2013-11-29 分类:项目管理

  摘要:本文介绍了土建工程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了土建工程施工的管理策略。

  关键词:土建工程,施工管理,策略

  一、土建工程施工管理存在问题

  (一)管理机制不健全

  在国内施工单位现阶段的管理机构设置中,技术、造价等管理机构的组织较为完善,而且基本上配备了足够数量的管理人员,而施工中对于质量及安全的管控则处于相对薄弱的环节,管理机构设置中普遍缺乏具有丰富管理经验的专业人员,而且施工单位的质量与安全管控则多是依赖于监理单位、政府及各级建筑主管部门。房屋建筑工程施工单位为了节省开支,而大量缩减质量与安全管理机构的人员编制,导致施工过程中的内部质检、安全监督等工作处于相对混乱的状态。

  (二)原材料质量问题

  原材料是工程建设的基础,原材料质量的好坏直接关乎到工程建设质量的好坏。当前,在我国建筑工程建设中,原材料的质量良莠不齐,具体有以下几方面原因:(1)原材料来源过于宽泛,供应商中存在信誉低下者,提供的原材料弄虚作假;(2)工程建设项目中存在为降低建设成本而选择低质量原材料的现象 (3)部分工程建设项目由于设备和人员的限制,检验手段不足、管理水平低下,导致原材料的检验得不到保障或受到二次污染。

  (三)施工人员素质问题

  施工人员的素质是保障施工质量的重要因素,施工质量的控制必须以人为主。管理干部、技术人员应有较强的质量管理策划、目标管理策划、施工组织和技术指导、质量检查的能力。基层人员应该具有强烈的质量意识。然而目前的建筑工程建设中施工人员普遍存在着专业技能不达标,缺乏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感,综合素质水平低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建筑工程建设的质量。

  (四)施工安全管理问题

  工民建筑施工的安全工作是关系到整个工程进程的工作,然而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存在许多安全隐患问题。施工安全问题存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施工单位只注重施工质量、进度和成本控制,并未把施工安全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加以管理;政府行政主管部门的执法监督流于形式,安全检查会敷衍了事,对于工地上存在的实际问题只观表面现象,没有落实到底;施工管理人员管理力度疲软,施工人员安全生产意识匮乏;未能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管理方针落到实处,注重事后处理而忽视事前预防和过程控制;未能真正认识到建筑施工安全生产责任重大,未能将建筑施工现场安全工作摆到应有位置。

  (五)施工成本问题

  利润是权衡项目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指标,而成本控制是影响利润率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成本控制是建筑项目施工的关键工作。但是,当前很多施工企业没有将成本控制工作落到实处,仅仅是通过文件形式说某项工程成本降低额是多少,没有实质性的控制和具体实施方案,对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没有进行细致分析,致使许多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仍是经验至上,边干边看,这必将导致施工企业利润的不确定性 ,也必将会降低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影响企业的长远发展。

  (六)施工信息化管理问题

  在传统的建筑施工项目管理模式中,项目上各种信息的存储,主要是基于表格或单据等纸面形式;信息的加工和整理,完全由大量的手工计算来完成;信息的交流,绝大部分是通过人与人之间的手工传递甚至口头传递;信息的检索,则完全依赖于对文档资料的翻阅和查看。信息从它的产生、整理、加工、传递到检索和利用,都是以一种较为缓慢的速度在运行,这容易影响信息作用的及时发挥而造成项目管理工作中的失误。

  二、土建工程施工管理策略

  (一)建立施工现场质量、安全保证体系

  建立完备地施工现场质量、安全保证体系,要求施工企业把质量管理的重点放在施工现场,突出施工现场质量、安全控制。考核建筑施工企业的第一系统目标,即质量、安全、成本、工期四大指标的落脚点也都是在施工现场。土建工程施工现场的质量、安全管理是决定工程结果与安全的关键内容,因此应当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包括事前、事中和事后三个阶段。这样的设置能够保证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被消灭于萌芽阶段,将施工项目的质量、安全风险在开工前就降至最低。同时为了有效提高房屋建筑工程的管理水平和能力,施工单位首先提高自身对于质量与安全监管的认识,并且注重对于相关问题的深入研究,最终制订完善的质量与安全防治管理方案。

  (二) 严格施工材料管理

  1、加强对施工材料料源生产厂家的调查,优选供货厂家。订货前要取得供货厂家的产品合格证书及试验报告,并对产品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抽样验收实验,以生产关键工序、隐蔽工程为重点,加大质量监督力度。

  2、选择信誉好的供应厂家,保证材料货源充足。施工中,充足的材料是施工质量和进度的重要保证,因此一定要选择产品质量好、信誉高的供应厂家,保证材料的供应能跟得上工程的进度,避免因供应不足而导致出现使用不合格产品,或影响工程进度等情况。

  3、 加强材料的检查验收,严把质量关。不合格的原材料不准使用,不合格的预制构件不准安装。

  4、抓好材料的现场管理, 做好合理使用。按施工计划和施工方法要求,组织各种材料进场,按总体平面布置堆放,不同品种、不同规格的材料分别堆放。并准备好防雨覆盖设施,特别是防止水泥受潮变质、钢筋锈蚀。#p#分页标题#e#

  (三)提高人员素质

  1、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改善管理方式

  坚持\"以人为本\"重视管理。管理人员只有扎扎实实地提高素质提高管理水平,注重细节管理,用心管理,才能发现细节问题的实质,同时,要改善决策方式,加强管理中的民主化和集体化,加强和施工人员的交流,促进人员关系的和谐。

  2、加大对施工人员的培训,提高操作的熟练度

  由于土木工程一种庞大复杂的操作施工过程,其中无论是先进的设备还是纯人力劳动,手工操作都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但是,由于我国建筑业起步发展时间晚,对技术人员的系统培训尚不够完善,手工操作人员的手工操作能力相对而言有着很大的差距,操作不熟练,操作失误多,不利于整个工程项目的质量保证。因此,要加强对施工员工的培训,提高其操作的熟练程度,严格执行操控标准,提高操作效率,保证整个项目实施中的技术水准。

  (四)施工现场安全管理

  1、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为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必须对各级部门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的责、权、利进行明确界定,通过与各级各类人员、各单位层层落实,逐级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并按责任和要求追究责任。要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和奖惩制度,定期对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情况进行考核。

  2、施工管理工作需要常抓不懈。企业要抓好以下工作:一是严格现场安全管理。通过各项制度的执行,确保安全生产秩序正常运行;二是严格责任追究制度。通过责任追究,提高各级人员责任心;三是加大安全检查力度,对野蛮生产,违章作业的行为严肃追究责任。

  3、加强重大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控制和降低事故危害后果预防为主,是安全生产的管理核心,为了避免或减少事故和灾害的损失,应该居安思危,常备不懈,才能确保事故和灾害发生的紧急关头反应迅速、措施正确。

  4、狠抓\"三宝\"、\"四口\"、\"五临边\"的防护措施

  (1)、落实\"三宝\"防护措施

  安全帽、安全带、安全网是建筑行业广大职工公认的安全\"三宝\",挽救过千万职工的生命,必须正确使用劳保鞋。

  a、进入施工现场的人员必须戴安全帽,凡是与电有关的作业应该佩戴绝缘鞋,防止漏电造成人员上网。b、悬空作业人员必须系好安全带。凡在2m以上悬空作业,必须系好合格的安全带,有的悬空作业点没有挂安全带的条件时,施工负责人应为工人设置挂安全带的安全拉绳、安全栏杆等,并确保高挂低用。c、高处作业点的下方必须设安全网,必须佩戴安全鞋。

  (2)、落实\"四口\"防护措施

  a、凡楼梯口、电梯口、预留洞口必须设围栏或盖板和架网。砼预制楼板的预留洞口可事先预埋钢筋网,设备安装时剪掉预埋钢筋网

  b、正在施工的建筑物所有出入口,必须搭设板棚或网席棚,佩戴防护鞋,以免被刺伤。棚的宽度应大于出入口,棚的长度应根据建筑物的高度,分别为5至10m为宜。

  3、落实\"五临边\"防护措施

  在施工过程中,尚未安装栏杆的阳台周边、无外架防护的屋面周边、框架工程楼层周边、跑道(钭道)两侧边、卸料台的外侧边等,必须设置1m高的双层围栏或搭设安全网。

  (五)做好施工成本控制

  成本控制应从以下四个原则着手:

  1、成本最低化原则:一方面挖掘各种降低成本的能力,采取各种措施,使可能性变为现实;另一方面要从实际出发,以客观条件和现实的技术水平为依据,制定通过主观努力可能达到合理的最低成本水平。施工定额是成本最低化的重要表现。施工单位应根据市场价格编制施工定额,在要求成本最低化的同时注意降低成本的合理性。施工定额还应根据市场价格的变动,经常地进行调整。

  2、全面成本控制原则:成本控制是三全控制。即全企业,全员和全过程的控制。项目成本的全员控制有一个系统的实质性内容,包括各部门、各单位的责任网络和班组经济核算等等,应防止成本控制人人有责,又人人不管。

  3、动态控制原则:施工项目是一次性的,成本控制应从项目施工的开始一直到结束。在施工前,应确定成本控制目标;在施工中,应对成本进行实时控制,及时校正偏差;在施工结束后,对成本控制的情况进行总结。

  4、目标管理原则:项目施工开始前,应对项目施工成本控制确立目标。目标的确定应注意其合理性,目标太高则易造成浪费,太低又难以保证质量。如果目标成本确定合理,项目施工的实际成本就应该与目标成本相差不多。

  具体应从以下3个方面进行控制:

  1、控制人工费成本和现场经费

  一方面抓好人员编制,定岗定员,工程项目组织结构要精干、高效,尽量缩小中标人工费与实际工资标准的差距。在施工时间上,提高有效的工作时间效率,减少不必要的非生产时间;针对农民工问题,不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实现整体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另一方面注意间接费用的控制,保持一支笔审批经费制度,特别控制招待费、差旅费、办公费、电话费、低额耗品的耗用等杂项开支。

  2、材料费的控制

  材料费通常能够占全部工程费的60%—70%,是工程成本和经济效益的直接影响因素。要在三个方面实现材料费的控制:首先是采购成本的控制。其次,实现材料仓储成本的控制。通过提高仓库利用率,合理存放材料物资,建立物料的计划制度,对领取材料进行限额,合理控制材料的使用量。对施工中出现的浪费、违规用料、偷盗材料等现象严加管理,一旦发现就要严厉处罚。#p#分页标题#e#

  3、机械费的控制

  施工中机械费用的消耗支出应尽量减少,采取综合手段如施工组织的合理布置、机械的正确调配,保证机械设备的利用率。再者,对现场设备的维修、保养工作要经常性的保持。避免大修、频繁修理费用大花销。对于短期使用的机械可采用租赁的方式,使用社会闲置机械资源,将机械租赁价格降到最低。

  (六)信息化管理的实现

  1、加强基础措施建设。信息化建设首先是指信息网络平台的建立,并实行办公自动化。现实工作中可以借助于网络平台,实现企业内信息共享,使信息交流更加方便快捷;其次,建立以企业本部为核心的网络通信系统,可以为企业内部各项目部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方便企业各部门之间以及员工之间的及时沟通;第三,建立企业的网上对外窗口。通过其可以及时完成企业和其它关系部门之间的信息传递,既可以节约成本,也可以提高企业的运转效率。

  2、在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中应使信息能够在各部门、甚至在各个公司员工之间任意、随时传播,充分做到信息共享。即实现扁平化组织管理结构,以永久的专业机构设置为依托,按项目组织临时的、综合严密的项目管理机构,具体管理和实施项目。

  结束语

  当前我国土建工程施工普遍存在管理薄弱问题,如何抓好施工管理成为管理者关注的热点问题。管理者要抓好施工管理就应当建立和完善管理体系,提高管理意识,抓好人、材、物管理,尤其重视现场质量、安全、成本管理,并利用现代化手段实现信息化管理,这样才能保证管理目标的实现,为工程按照预定的计划投产、运营、产生效益创造有利的条件。

  参考文献

  [1]刘剑祥.浅谈市政工程施工管理探讨[J].科技信息,2003(14).

  [2]文建国.施工项目质量控制的分析与研究[J].西安建筑科技大,2008(08).

  [3]赖汉清.土建施工现场管理优化策略分析[J].科技报,2010(1).

  [4]谢秀杰.施工企业如何进行工程造价管理[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11).

  [5]向洪.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探讨[J].经营管理者,2009(21)

获取指导 论文模板

最新文章

服务流程

关闭

悠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