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管理评职论文山岭隧道信息化施工管理研究

时间:2013-11-29 分类:项目管理

  摘要;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公路交通的建设日益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交通的兴衰,直接影响着地区的经济发展方式,进而影响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地和丘陵约占国土面积的75%左右,因而,山岭地区开挖隧道的工程技术随实践经验的丰富而不断发展进步,信息化施工的提出,标志着山岭隧道建设的里程碑,相应的,如何管理山岭隧道的信息化施工,成为一个有待研究的议题,科学有效的管理,将有助于山岭隧道施工的顺利开展,提高效率。本文将从山岭隧道施工的普遍性开始,引入信息化施工的概念及重要意义,以强调管理的对象及具体细节,从而总结出山岭隧道信息化施工的管理方式。

  关键词;山岭,隧道,信息化施工,管理,研究

  一、山岭隧道工程

  1、 山岭隧道工程的施工难度大,技术要求高

  隧道工程的山岭施工地质环境一般存在着地质环境复杂的问题,要取得准确的施工参数极其困难,隧道工程是随着近些年国家经济、社会、交通、科技等各个领域的整体进步才出现并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的,过去,由于条件的限制,建设陆上交通的普遍做法是山区依靠盘山公路或切坡深挖,而铁路交通。则因轨道的特殊要求和我国多山多丘陵的地理环境发展受到很大阻,近年来,经过隧道工程工作者的不断探索与尝试,并结合与国外同行的切磋、交流,我国的山岭隧道交通建设终于取得了由无到有,由少到多的长足发展的喜人势头。

  2、 在山岭地区发展隧道工程的意义

  山岭隧道工程技术的特点是初期投入大,施工过程复杂,施工难度高,工期长,技术要求高,但是,由于我国大面积山区的覆盖这一客观情况,以及经济的发展对交通畅达提出的迫切要求和隧道工程技术本身的进步发展,山岭隧道的发展已具备了必要性和可能性,发展山岭地区的隧道工程建设技术,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山岭隧道工程属于山区的高等级建设,它具有发展交通、保护自然环境的社会效益和缩短道路里程、提高车速、降低油耗、减少事故发生的经济意义。成功的山岭隧道建设,将打开封闭的山区,促进山区的物资输出,加强和外界的经济交流,贯通两地,实现长远的战略发展目标。

  二、山岭隧道建设的信息化之路

  1、 山岭隧道信息化施工的内涵

  信息化施工是指在施工中利用计算机等专业设备所获取的岩土工程信息反馈来了解并调整施工的工作,通过在施工过程中在山岭布置监控测量系统,使获取大量岩土工程的可靠信息在施工过程中具有了现实的可能性,从施工环境的调查步骤、周围岩石的开挖、支架防护稳定性的测量,取得关于围岩的稳定性及支护设施工作状态是否正常的信息,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大大提高施工的科学性和安全性,也有利于使山岭隧道的设计更趋合理而避免重复施工,由此可见,信息化技术所提供的信息,大大弥补了传统施工过程中单纯依靠经验的建设方法,因而势必成为山岭隧道建设的发展方向,在许多大型建筑的现代化施工中,已经有各种检监测系统投入使用,用以采集施工中岩土体的各种水文工程地质信息,如地下水的水位、水质、岩土体的变形程度、土压力的变化等数据,技术的成熟指日可待。

  2、 信息化施工在山岭隧道建设过程中的意义

  信息化的内涵是培养、发展以计算机为主的智能化为工具的新生产力,并使之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产业的信息化,即是指农业、工业、服务业等传统的行业广泛利用信息技术的发展,大力开发和利用信息技术资源,建立起各种类型的数据库和网络,从而实现一个产业内部各种资源和要素的优化和重组,进一步为产业的升级提供基础,最终实现产业的升级,山岭隧道采用信息化施工的技术,通过使用监测工具后所反馈的量化数据,然后采取针对隧道所处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的行之有效的施工方案。这样一来,既可以确保隧道结构的坚固稳定,也在最大程度避免了对周边生态环境的肆意破坏,在隧道施工组织与设计,施工准备,施工组织设计,方案选定,场地布置等各方面应全面实现信息化。

  三、管理山岭隧道的信息化施工

  1、 定期检修、加强对相关设备的维护

  隧道施工技术的内容包括掘进技术、支护技术、辅助施工技术、测量技术、支护防排水技术等,施工方法有新奥法施工方法如全断面法,台阶法(长、短台阶),分步开挖法(单侧壁导挖、双侧壁导挖),每一种施工方法的选择和施工技术的应用都有具体的专业机械装备,山岭隧道的信息化施工,虽然施工过程科技含量高,但最终目的,仍然是与过去传统施工条件下的目的相同,是为了连贯交通,设备的维护与定期检修,有利于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增加灵敏度,减少设备的故障率,保证信息化施工过程中的工作质量

  2、 建设高水平、高素质的专业施工管理队伍

  信息化施工是新兴产业,应用于山岭隧道中的信息化施工,因为山岭隧道本身的施工难度受水文条件、地质条件的决定作用以及地下施工烟尘、渗水、环境较差的影响,而且是埋于地下,造成一旦建成,难以更改的这些现实状况等,信息化施工理论上可以提供精确的量测数据,依靠信息化施工的数据,来提高施工的准确度,然而,信息化是新技术、新应用,所以,需要隧道工作者与时俱进,提高对新设备的操控能力,维修能力和管理能力。#p#分页标题#e#

  3、 在实践经验中丰富信息化技术在山岭隧道建设中的价值

  信息化因其易用性、健壮性、安全性等特点成为山岭隧道建设中的极好选择,但是,由于山岭隧道施工信息化的发展中仍然存在有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差,开发能力不足等缺陷,应用于山岭隧道施工的机械设备,如地表沉降测量仪,围岩接触压力反应器等,由于我国新兴产业起步较发达国家晚,总体技术水平低,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差,设备进口比较多,有些山岭的隧道开发中,依然依赖传统的经验判断,不严格按照地表沉降仪器所反映出的隧道内能引起围岩产生位移的数据结果计算出的最佳开挖方式影响施工,或者忽视压力测量下判断支护结构安全度的结果,传统思维束缚了部分企业在实际山岭隧道建设的操作当中对信息化技术的充分利用,导致施工结果不尽如人意,施工时间不长就出现了一系列地表沉降,岩体破坏,塌陷等问题,所以,在施工过程中,有必要熟悉并深化信息化这一新概念,企业要对掌握信息化施工技术的人才予以肯定和物质奖励,要求施工队伍相信科技、依靠科技,,按精确的试验结果严谨的开展施工过程,在实践中巩固,发展山岭隧道信息化施工技术。

  4、 加强与同行业人才间的山岭隧道信息化交流

  在监测项目及仪器、监测布置、监测频率、监测管理、监测结果分析的具体步骤中,因施工经验不同,施工单位的专业队伍所表现出的特长偏向不同,同行业人才间加强技术交流与探讨,有利于技术上的查缺补漏和促进进一步发展,对建立企业的信息化技术管理档案,总结出综合完整的应对方案进而普及施工技术有重要意义。

  5、 将信息化施工与经验判断相结合

  信息化施工技术是山岭隧道工程建设的主导,但不意味着为了顺利完成建设任务,可以抛弃经验而只单纯依靠技术,例如具体施工方法的选择,施工前的地质勘探是技术分析勘察,结合判断工程的重要性和规模、使用上的特殊要求、工期的缓急,就是调查研究的结果,施工时的超前地质预报等信息是技术分析,对机械装备状况、施工中动力和原材料供应情况的了解,则是结合经验的选择,此外,工程投资和运营后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施工安全状况等问题,也是不能单纯依靠信息化施工技术解决的,要管理信息化施工技术,必须发挥它在建设中的作用,而鉴证其作用的判断往往是整体建设是否成功,建设高质量、高水平的山岭隧道,仅靠信息化施工明显并不能解决问题。只有将两者结合,才能取得预期中的效果。

  结语:山岭隧道信息化施工技术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应用、验证、进步、发展的,通过加强对其管理,将能够规范信息化施工技术的科学使用,为建设山岭地区这一地质复杂、施工难度大的工程难题提供新建设思路、新解决方法。从而推动我国交通的全面覆盖与统筹发展,缩小区域间经济发展的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与此同时,由于山岭隧道信息化施工技术管理是一个新课题、新项目,也需要隧道工作者们继续发扬艰苦钻研精神,结合施工实际和以往经验,坚持不懈的将其推广到新的高度,基于我国多山的实际情况,使技术创新能力在科学合理的管理下领先于国际同行竞争,提升我国综合国力。

  参考文献:

  [1]寇林田.山岭地区高速公路隧道安全施工信息化管理研究[J].2010年增1

  [2]李云,龚伦.山岭隧道信息化施工技术[J].科技创新导报.2009年第21期.

  [3]山岭隧道信息化施工技术研究[D].西安交通大学.桥梁与隧道工程.2004.

  [4]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S].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9.

获取指导 论文模板

最新文章

服务流程

关闭

悠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