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脑出血急性期的护理观察

时间:2015-07-21 分类:临床医学

小编推荐站内优秀护理类期刊:临床护理杂志是由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安徽省医学会主办的护理学专业学术性期刊。以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及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及时反映国内外护理管理、临床护理、护理科研等工作的进展,促进我国护理学术交流为宗旨。《临床护理杂志》是由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安徽省医学会主办的护理学专业学术性期刊。临床护理杂志现已被美国《化学文摘(CA)期刊》、俄罗斯《文摘杂志》(AJ)、《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文科技资料目录》收录,已被《万方数据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等数据库全文收录。临床护理杂志以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及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及时反映国内外护理管理、临床护理、护理科研等工作的进展,促进我国护理学术交流为宗旨。

【摘要】 目的 脑出血急性期护理对病人预后的影响 方法 总结2008年5月至2009年12月期间我科收治急性脑出血患者临床护理经验。 结果 在积极的治疗下配合精心的护理使患者的预后有着明显的改善。 结论 脑出血急性期的精心护理,对病人神经功能恢复,提高生存质量,起到了积极作用。完整的护理也为其科研与理论的发展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脑出血 急性期

脑出血又称脑溢血,是指脑内小动脉、毛细血管破裂等原因引起的脑实质内出血[1],是最常见的急性脑局部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以突然意识障碍和胶体瘫痪为最常见,患者发病急,病情危重,短时间内可发生急剧变化,因此要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做好临床护理工作,提高抢救的成功率。脑出血在临床上根据其病情的发展过程可分为3期,即急性期(1~1.5个月)、恢复期(2~6个月)、后遗症期(﹥6个月)。对患者来说急性期直接威胁患者的生命,对急性期的抢救与护理尤其重要,直接影响病人的预后。我科于2008年5月至2009年12月收治了18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均符合脑出血的确诊标准。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180例患者中,男性100例,女性80例,年龄42~86岁,平均年龄62.8岁,平均住院时间20天。

1.2病情诊断 脑出血合并高血压者168例(93.33%),脑出血合并糖尿病者114例(63.33%),脑出血合并高胆固醇血症者150例(83.33%)。

2 护理体会

2.1 严格制动

脑出血患者血压波动及不稳定,需避免不必要的搬动,以免加重出血;为了降低颅内压可采取头高脚低位,昏迷的病人解开衣领,头略后仰,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堵塞呼吸道),舌后坠的病人使用舌钳将舌拉出,痰多不易咳出者使用吸痰器有效吸痰,以确保呼吸道通畅。

2.2 吸氧

脑出血的病人颅压增高,脑细胞水肿,处于缺氧状态,长时间缺氧会使脑细胞发生不可逆的损害,容易出现并发症,所以应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或适当间断给氧。

2.3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

我科一般采用甘露醇降低颅内压,在静脉点滴甘露醇时,使用8~9号头皮针,滴速为每分钟125~250滴,保证在15~30min内滴完250ml液体,要求值班护士认真交接班,严格遵守给药时间。由于甘露醇对血管刺激性较大,容易发生无菌性静脉炎,每次在注射时最好不要在同一部位[2]。如果出现静脉炎需及时处理。

2.4二便护理

昏迷卧床的病人可出现尿潴留、尿失禁,便秘,对尿潴留、尿失禁的的病人给予留置导尿,用生理盐水200ml+庆大霉素20万u2次/日膀胱冲洗,并将药液在膀胱内保留1h左右,新洁尔灭棉球每日擦洗尿道口及周围,以预防尿路感染。为了保持膀胱的正常功能,每隔3~4h开放1次,并认真记录尿液的颜色、性质和量,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给予处理。病人清醒膀胱功能恢复后,尽早停止导尿;便秘的病人给予缓泻剂。对二便的护理有利于减少患者褥疮的发生。

2.5密切观察

脑出血急性期,尤其在第一周,病情重、发展变化快,随时会有生命危险,因此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以为抢救赢得最佳时间,降低病死率。

2.5.1意识的改变

脑出血病人由于脑实质内的血管破裂出血,使脑功能发生障碍,在临床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根据意识障碍的程度可分为:意识模糊、嗜睡、谵妄、昏迷(浅昏迷和深昏迷),意识障碍的程度,是估计出血量大小、病变部位、及预后的重要指标。意识障碍由深变浅,说明病情逐渐好转,意识障碍程度加重,甚至由浅昏迷进入深昏迷,说明病情恶化,有再度出血或发生脑疝的可能。在本组观察的180例病例中,神志清醒的40例,嗜睡100例,浅昏迷18例,深昏迷22例。

2.5.2瞳孔的变化

主要观察瞳孔大小、是否对称及对光反射等。

当患者出现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等颅内压增高症状的同时,瞳孔两侧不等大或忽大忽小,光反应迟钝或消失,意识障碍程度逐渐加深常是脑疝的早期表现,应积极抢救治疗,以防恶化。本组180例急性期入院的患者中,其中有5例发生脑疝,抢救成功2例,死亡3例。#p#分页标题#e#

2.5.3呕吐的观察

呕吐为颅内压增高或出血刺激了延髓的中枢所致,对于那些有意识障碍和语言障碍而不能诉说头痛的病人,呕吐的观察是早期颅内压增高的可靠指征之一,合并上消化道出血者,可出现呕血,本组急性期入院的180例患者中,出现呕吐168例,呕血2例,对呕血患者经积极治疗后均好转。

2.5.4生命体征的观察

脑出血患者常常发生在有基础高血压的患者,多在某些诱因的作用下使血压骤升而致脑血管破裂出血,本组180例病例中,有高血压病史者168例,占93.33%,血压过高容易发生脑血管破裂出血,但是基础血压过高突然降至正常范围,病人也不能耐受,血压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脑功能,急性脑出血患者,我们通常将血压控制在150~180/80~100mmHg之间。病程中如血压升高,脉搏、呼吸变慢,提示脑干受压,如血压不升反而下降,可能是延髓功能衰竭;体温升高常提示合并感染、体温调节中枢功能衰竭或出血后吸收热。我们一般将体温控制在37℃~38℃,体温过高,采用药物或物理降温。

2.6 预防并发症加强基础护理工作

预防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褥疮和再出血的发生。脑出血的病人常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卧床时间往往较长,易发生褥疮及坠积性肺炎,合并小便障碍患者需导尿,容易出现泌尿系统感染。本组病例中,发生肺部感染108例,占60%,发生泌尿系感染20例,占11.1%,无褥疮发生。

2.7心理护理

对脑出血患者,心理负担非常大,往往影响患者的治疗及预后,因此心理治疗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应主动与患者进行交流沟通,仔细倾听尽量理解,给患者以时间组织语言回答问题,并主动猜测患者的需要,鼓励家属多与患者交流,并表示关爱,对家属心理生理上承受的压力表示理解、同情,并给予有关信息和技能指导,使家属了解适应疾病的发展状况,缓解患者的行为退化,特别要使患者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的激动和悲伤,防止因情绪的波动使血压突然升高而引起再出血[2]。

2.8康复护理

早期康复治疗在脑出血患者中是重要的一部分,可有效防止关节变形、肌肉挛缩等合并症。康复期护理主要是进行功能锻炼,患者处于被动体位,须按关节活动范围进行被动运动,由健侧到患侧,由大关节到小关节循序渐进,对小关节特别要小心,因这些关节易强直,需多做运动,每次每个关节按不同的方向活动5~6下,每日进行3~5次;对患侧大小腿、胸部肌肉要轻柔、有节奏地按摩让其放松,而伸侧的肌肉要按摩与揉捏相结合,减轻这些肌肉的孪缩,以免妨碍相关关节的运动,每次10~15min,每日2次;直到患者能主动运动。

3 结果

脑出血急性期的治疗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直接决定患者预后,但护理工作也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专业的护理对患者的病情变化、患者的治疗方案、患者的预后等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对我科收治的180例脑出血患者中,在积极的治疗下配合精心的护理使患者的预后有着明显的改善。出院时病情好转、生活基本能够自理者有118例,占65.56%;有轻微后遗症、生活部分自理者36例,占20%;瘫痪22例,占12.22%;死亡4例,占2.22%。

4 结论

脑出血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护理和康复治疗工作是细致而繁重的,关系到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质量,在整个治疗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需要护士和患者及家属的密切配合。护理人员要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熟练过硬的技术,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注意生命体征的观察。根据脑出血急性期的特点,制定详细的护理计划并进行精心护理。实践证明,通过恰当的、精心的护理,可以促进疾病早日康复,降低病死率、致残率,使患者早日回归社会,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3]。

参 考 文 献

[1]王维治.神经病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45.

[2]尤黎明.内科护理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630~631.

[3]白继荣.护理学基础[M].第1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152-153.

获取指导 论文模板

最新文章

服务流程

关闭

悠悠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