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3-11-29 分类:旅游
摘要:随着旅游经济的发展,我国各地不仅继承和发展了那些民族的、传统的特色旅游活动,而且又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结合自身的优势和特点,创办了许许多多现代的特色旅游活动,兴起了以提高举办地的知名度、扩大影响力、促进城市旅游发展为目的的特色旅游活动热潮。在特色旅游活动的具体开展过程中,不仅旅游业受益,而且也带动了各行各业的相互发展,使得特色旅游活动越来越受欢迎。同时在社会各个方面的支持与协助下,特色旅游活动对城市旅游发展的影响与日俱增并走上了可持续发展的道路。2012年4月8日来安县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开展桃花节,白鹭岛生态旅游节,美食节等特色旅游活动,吸引了周边城市大量游客,不仅增加了政府的经济收入,也带动了相关产业,既增加了周边居民收入,也打出了来安的旅游旗帜。由此,来安特色旅游翻开了新的篇章。
关键词:特色旅游活动;城市;发展
一、特色旅游及其类型
(一)特色旅游的由来与发展
特色旅游经历了开创、大发展、徘徊发展、理性发展等几个阶段,并随着旅游经济的发展而逐渐壮大。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为了突出旅游目的地的特色,增强吸引力,具有经济效应的特色旅游在当地的政府带领下,一些温冷城市首先创办起来。1983年河南洛阳市创办了中国最早的特色旅游——洛阳牡丹花卉节,1984年山东潍坊国际风筝节和1985年黑龙江哈尔滨冰灯节应运而生。这一阶段可以称为中国特色旅游的开创阶段。进入90年代,我国各地不仅继承和发展了那些民族的、传统的节庆,而且又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结合自己的优势和特点,创办了许多现代的特色旅游,兴起了以提高举办地的知名度、扩大影响、促进城市经济发展为目的的节庆活动热潮。例如:青岛国际啤酒节、中国豆腐文化节、南京国际梅花节、杭州西湖博览会等等,中国特色旅游进入大发展阶段。在特色旅游的数量越来越多的同时,各种不协调的问题也显现出来:主题雷同、活动乏味、形式单一、效益欠佳、大搞形式主义,从而加重政府、企业和群众的负担。1999年在昆明举办大型的世界园艺博览会,由于缺乏经验和管理等问题,并没有获得预期的效益。此时,特色旅游进入徘徊阶段。进入21世纪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反思和徘徊以及相关理论研究的发展,各举办地更加注重节庆活动的综合影响和旅游目的地的整体效应提升。特色旅游进入理性发展阶段,这一阶段的发展不仅表现在主题的日益广泛、组织形式和内容的国际化,运作方式也日益市场化和专业化。
(二)特色旅游的概念界定
特色旅游,顾名思义是\"旅游\"和\"特色\"的融合体。节庆活动涉及的内容较为广泛,如文化节、艺术节、科技节、旅游节等。那么,什么是特色旅游呢?对此概念旅游学界看法不尽一致,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所以说,对特色旅游作出一个完整的定义并不是容易的事情。通过对这些定义的分析,可以看出众多学者对特色旅游内涵的理解具有一定的共性。首先,特色旅游开发以特色活动为载体;其次,特色旅游本质上属于旅游产品的范畴,其开发以获得经济效益为主要目的。本人认为,特色旅游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定期或不定期举行的,具有地方特色的一系列活动,这些活动包括各类交易会、集会、展览会、博览会等。
(三)特色旅游的类型
特色旅游是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一个特色旅游的形成都展示着特定地区或民族灿烂的文化、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风貌。我国特色旅游种类繁多,数量庞大。依据不同的标准,对特色旅游进行不同的分类,以便更好地予以开发利用,最大限度地满足旅游者的需求和取得良好的效益。
随着旅游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特色旅游的载体逐步多样化。根据载体的不同可以把特色旅游划分为自然景观、植物花卉、文化艺术、体育运动、商务科技、餐饮物产、宗教祭祀、综合旅游、历史文化、民族民俗等10余种类型。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出餐饮物产型、民族民俗型、自然景观型、植物花卉型、文化艺术型5种类型。
二、特色旅游活动对旅游城市的效应
(一)特色旅游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
现代特色旅游充满了商机。成功的特色旅游能在短期内显示其强大的经济效应,从而带动举办城市的经济发展,是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催化剂和助推器。最典型的案例就是2009年大连国际樱桃节,为时1个月,共接待来自国内外游客83.5万人次,门票收入达2853万元,比上届增长40%;采摘和销售樱桃2.91万吨,综合收入9.6亿元,旅游综合收入1.67亿元,比上届增长60%。这些活动,大大提升了城市乡村旅游整体档次,形成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力和吸引力。一些涉农特色旅游活动已经树立起了自己的品牌和知名度,甚至已经形成了一个地区招徕游客的亮丽名片,明显拉长了地区旅游产业链,带动了农民致富,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特色旅游提高了城市旅游的竞争力
高效地开发规划特色旅游活动能有效地提高城市旅游竞争优势,做到\"以节促旅\"。要达到这一目标,必须做到增强特色旅游的综合竞争力,营造更加完善的城市旅游空间,优化旅游目的地功能,加强旅游集散地功能,改善旅游管理和服务。如,特色旅游活动举办前,城市会对当地的历史、文化、工业、农业等旅游资源进行整合,扬长避短,发挥优势。正是这些特色旅游活动的开展带来的优势,游客比较衡量后,愿意选择竞争力强的旅游城市,完成其旅游行为。城市旅游竞争力的培养与提升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城市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成功的特色旅游正是促进这一目标实现的动力。#p#分页标题#e#
(三)特色旅游提升了城市的知名度
特色旅游能在特定时间内将高质量的产品、服务、人力、设施、娱乐等众多资源围绕一个主题进行组合,利用媒体大力宣传报道,可以快速提升旅游城市的知名度。成功特色旅游活动能够成为城市形象的代名词。正如人们提到奥斯卡就想起美国的洛杉矶、提到斗牛就想到西班牙,提到民歌节就想到南宁、提到风筝节就想到潍坊一样。因此,可以通过定期举办特色旅游活动,强化城市的形象特征,积累巨大的无形资产,提高知名度,形成强大的品牌效应。特色旅游品牌是特色旅游价值的体现,它反映了旅游者对特色旅游的一种认知程度,是特色旅游自身文化内涵的一种反映。正是这种效应吸引游客参与特色旅游,使之能够形成城市品牌的知名度和消费者忠诚度。
(四)特色旅游有利于完善城市的旅游接待设施
良好的基础设施和旅游服务设施是旅游业发展强有力的依托和必不可少的条件。城市旅游需要高标准的设施条件,因为它具有同时满足居民生活需要和旅游者的旅行需要。通过举办特色旅游,可以使举办地的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如交通、环境、宾馆、景点、休闲场所等得到改善,从而进一步提高和完善城市的旅游综合接待能力。以来安白鹭岛旅游文化节为例,除了对景区进行整治和宾馆的翻修以外,还投入大量资金加强重点配套设施建设工程。包括道路拓宽、绿化、道路大修、城区水体治污、城市市容市貌整顿等。城市的基础设施得到了极大改观。
(五)特色旅游丰富了城市旅游产品的结构
市场上大多数旅游资源是静态的,在旅游者越来越偏好动态旅游活动之下,纯静态的旅游资源逐渐失去了其原有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在这一情况下,特色旅游活动应运而生,并快速受到广大旅游者的喜爱,满足了有不同旅游需求的旅游者。特色旅游的出现使城市旅游产品结构更加丰富、更加完善;使旅游资源实现了动静的完美结合,增强了旅游城市的旅游吸引力。现在,特色旅游活动往往成为城市旅游的动态吸引物,许多旅游者都是冲着参加各种各样的旅游活动而去的。如青岛国际啤酒节、泰山国际登山节、岳阳国际龙舟节等。
三、城市举办特色旅游的几点建议
(一)坚持\"政府协调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模式
特色旅游是一种经济活动,举办的主要目的是要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市场效果。一些城市举办特色旅游普遍采用政府包办模式,这种模式的特点是:特色旅游的内容主要由政府决定,活动场地、时间由政府选择,参加单位由政府邀请。这种运行模式给政府带来了很大的财政负担,特色旅游的经济、社会和文化效益也大大折扣。另外,还有采用完全市场化运作模式,这种模式也是不可取的,因为特色旅游的举办涉及基建、环保、绿化、演出、文物、旅游等多方面的利益,单独依靠企业去协调完成是不可能的,政府的协调和监督作用是不可少的。
政府协调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是一种比较适合中国国情的特色旅游运作模式,这种模式显示出来的优势和带来的效益,越来越被认同。其特点是:政府依旧是主要的举办单位,其作用是对各方面的因素进行组织、协调,确定活动的主题和名称,以政府名义宣传。社会参与是充分利用社会各界的力量来办好特色旅游活动。市场运作是把特色旅游的举办的过程由市场运作,这样一方面可以扩大企事业单位的知名度,另一方面可以节省大量的开支。
(二)确立地方特色的个性化主题
旅游城市为了追求市场效应,没有深入考察发掘地方特色,而是盲目地模仿,导致很多特色活动都是大同小异,往往是以歌舞形式开幕、特色线路推荐、商品展销会、经贸洽谈会等老套路,旅游吸引力较弱,缺乏新意。
特色旅游活动的主题是特色旅游活动的核心,主题选择的好坏往往决定着特色旅游活动的成败。\"特色\"、\"个性化\"的主题是吸引旅游者的向心力。突出节庆活动的民族性、文化性、独特性有利于旅游城市树立独特的市场形象,增加知名度。这种特色表现为:首先具有鲜明的、易于认同的主题;其次,特色旅游项目要体现出与众不同的个性特色,这种个性特色贯穿于项目的宣传、服务、娱乐活动、环境设施等各个方面,烘托出具有鲜明特色的整体活动氛围。
具有地方特色的个性化主题可以取自于当地民俗风情、稀有土特产、区域自然、人文景观、植物花卉等特色载体,宗教祭祀或者敬拜神灵,地方历史人物、事件、文化为载体等。
(三)重视特色旅游举办地群众的参与
特色旅游活动举办的重点在于广大当地群众参与后所带来的活力、人气和凝聚力。然而特色旅游的出现打破了活动的重点,它千方百计吸引外地的旅游者,来当地消费。毕竟特色旅游属于旅游产品的范畴,具有经济属性,它要为举办城市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当前,我国很多的特色旅游在举办的过程中,利用高额的票价把当地的群众阻挡在门外,这是一种不明智的做法。
事实上,特色旅游是用节庆的方式来展示地方旅游特色的,当地群众的利益不能忽视。大众化、群众性是特色旅游举办成败的关键因素,节庆活动必须做到\"墙内开花里外香\",有了群众普遍参与这个花香之源,才能赢来\"花香千里\"的热效应。特色旅游活动的举办既要满足外地旅游者的需要,同时也要维护当地群众的利益,让群众积极地参加到特色旅游活动中来,这样才能凝聚人气,渲染气氛。使活动有\"气势\",有\"声势\",从而产生节日的感觉。因此,旅游企业关注公众的态度,预测他们的动向,发展同他们的建设性关系是很明智的。#p#分页标题#e#
(四)开发特色旅游活动中游客体验项目
目前,我国特色旅游活动多以表演节目为主,这些节目虽然多姿多彩、绚烂夺目,但是每一个都似乎经过认真的打磨、精心地策划和安排,每一个都是整齐的专业舞台表演,而群众参与的项目很少。这样的形势下,旅游者对于特色旅游活动的项目产生视觉疲劳,久而久之就失去了原有的兴奋感。随着游客的离去,特色旅游活动也随之衰退。要留住游客,就要开发吸引游客的项目。如今的游客已经不能只满足于用眼看的活动了,亲身参与旅游项目中会让游客获得新的满足感。对于游客来说,哪怕是一场拔河比赛也比看一场歌舞晚会来的刺激。
由此可见,只有满足游客需要的特色旅游才能长期得到发展,这就要求特色旅游活动开发者从游客的心理出发,设计独特的旅游体验项目来为节庆活动加分。如,饮食文化:选择最有特色的菜肴,让游客参与烹制农家菜,然后围坐一起唱敬酒歌、喝\"同心酒\",吃农家宴。农活体验:结合各个季节特色,让游客参与农事活动。
(五)加强特色旅游纪念品开发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旅游者参与节庆活动、追求文化精神满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往往把购买具有鲜明特色和丰富文化精神内涵的高品位的商品和纪念品作为参与经历的见证。旅游者对旅游地的回忆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淡化,而能够让旅游者增强回忆的唯有特色旅游纪念品。具有一定审美价值、实用价值、具有当地民俗文化特色和纪念意义的特殊商品才能使旅游者永久地珍藏和与人分享。
然而,现在许多的特色旅游纪念品要么就很贵,要么就很粗糙,而且相似度极高,没有新意,真正作为节庆旅游纪念品使旅游者欣赏并能够接受的很少。其实对于旅游纪念品而言,不仅承担着增加旅游总收入的作用,独具特色的旅游产品更是宣传特色旅游乃至旅游城市无形的广告,有利于增强旅游者对特色旅游的感受和体验回忆。因此,在特色旅游开发策划的过程中加强节庆纪念品开发和设计的工作不容忽视。
结语
作为动态旅游吸引物的旅游节庆活动,它是旅游资源之一。在当今经济发展飞快的社会里,旅游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与日俱增,它成为部分旅游城市的支柱行业。旅游城市结合当地各个方面的时间情况,有效的发展旅游节庆活动来推动城市旅游的发展是值得的做法。然而旅游节庆活动是一场大型的活动,需要凝聚全部有效的力量来推动其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发展具有自己特色的品牌,努力实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 石玉凤、单博诚.对节庆活动文化与经济内涵的思考[J].科学进步与对策,2001(2)
[2] 黄翔、连建功等.旅游节庆与品牌建设[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7
[3] 2009年中国旅游节庆活动营销巡礼.来源于CSSCI学术论文网:http://www.csscipaper.com/
[4] 田大江,王润,刘家明.城市旅游竞争力提升策略研究——以中国西北五省会城市为例.百度文库:http://wenku.baidu.com/view/d99465104431b90d6c85c795.html.2010.9
[5] Dogan Gursoya, Kyungmi Kimb, Muzaffer Uysalc. Perceived impacts of festivals and special events by organizers: an extension and validation[J]. Tourism Management, (25)2004 171-181
[6] 沈绍岭.旅游景区细微管理[M].中国旅游出版社,2009
[7] 吴必虎.节事活动运作原则及模式[J].中国会展.2005(5)
[8] 郭英之.旅游市场营销环境可持续发展[J].经济地理.1999(3)
[9] 麻益兵.民俗文化的现代旅游表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3
[10] 百度百科. http://baike.bai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