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3-11-29 分类:审计
摘要:内部会计控制是指企业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贯彻落实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作为企业内部管理的重要手段和方法越来越受到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和重视,对确保资产的安全完整和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加入WTO后,企业经济的活动逐步与国际接轨。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展,但现阶段还存在一些不足。
关键词:会计控制,监督机制,评价机制
1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现状及存在问题
1.1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意识淡薄
我国一些企业的管理者对内部会计控制的认识不清。认为内部会计控制就是一系列的财务文件和规章制度。有的人认为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束缚了自己的手脚,不认真执行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有章不循、执法不严,在经济业务的具体处理过程中,以强调灵活性为由而不按规定程序办理,使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形同虚设,失去了应有的意义。
1.2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不健全,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
首先,国家有关企业内部会计控翻制度建设没有具体明确要求,操作性不强。其次,有关的内部会计控制要求分散于相关会计制度中,既缺乏完整性,也没有体现出内部会计控制的重要性。目前,相当多的中小型企业财务风险意识淡薄,还没有建立自己完善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1.3不相容职务未分离
《会计法》第21条明确规定:出纳人员不得兼管稽核、会计档案、收入,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但有的企业以人员精简为由。让出纳人员兼管报销工作,财务专用印鉴也由出纳一人保管,严重违反了《会计法》的规定。缺乏相互监督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职能部门之间分工不科学,责权不明,一些重要部门和岗位缺乏严格的监督,以权谋私,特别是在重大决策上不进行调查研究和专家论证,主要由领导一人决定。导致决策失误的事项屡有发生,而且为职业犯罪提供了便利条件。
1.4会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职业道德观念不强
我国的改革开放加快了会计与国际接轨的进程,但会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知识结构,学历结构和业务水平偏低,多数没有经过专业培训,而且有的还是无证上岗。会计人员的监督意识不强,法制观念淡薄,缺乏职业风险意识,职业判断能力弱。自我管制能力差,唯命是从,在权大于法的思想支配下。有意造假。致使会计工作秩序混乱,会计内部控制职能弱化,使得会计信息失真在所难免。
2加强和完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措施
(1)对参与经济业务事项全过程的业务人员建立起相互分离、相互制约的监督机制,实行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
所谓不相容职务,是指那些如果有一个人担任既可能发生错误和舞弊行为,有可能掩盖其错误和舞弊行为的职务。不相容职务一般包括授权批准与业务经办,业务经办与会计记录,会计记录与财产保管,业务经办与稽核监察等。对于不相容职务,如果不实行相互分离,就容易发生舞弊等行为。不相容职务分离的核心是\"内部牵制\",因此,企业在设计内部控制系统时,首先应确定哪些岗位和职务是不相容的,其次要明确规定各个机构和岗位的职责权限,使不相容岗位和职务之间能够相互监督、相互制约,形成有效的制衡机制。
(2)授权审批控制。
授权审批是指企业在办理各项经济业务时,必须经过规定程序的授权批准。授权审批形式通常有常规授权和特别授权之分。常规授权是指企业在日常经营管理活动中按照既定的职责和程序授权,用以规范经济业务的权力、条件和有关责任者,其时效性一般很长。特别授权是企业在特殊情况、特定条件下对办理例外的、非常规性的交易和事项的权力、条件和责任的应急性授权。企业必须建立授权审批体系,编制常规授权的权限指引,规范特别授权的范围、权限、程序和责任,严格控制特别授权。对重大的业务和事项,企业应当实行集体决策审批或者联签制度,任何一个人不得单独进行决策或擅自改变集体决策。
(3)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和考核评价机制。
没有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会计核算的质量难以保证。企业应当充分认识到加强内部会计控制的重要性、紧迫性,建立、健全会计内部控制制度,明确会计工作相关业务的程序和相关人员的职责权限,在机制上、制度上达到规范行为、控制风险、防范舞弊、纠正差错的效果。切实保证会计工作规范有序地进行。各单位应以《会计法》、《审计法》、《公司法》、《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货币资金(试行)》以及《企业财务通则》等制度为依据,结合本企业部门或系统的实际,制订出适合本单位业务特点和管理要求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并组织实施,以规范其财务会计工作。其内容主要包括:第一,依法设置会计机构,配备会计从业人员,建立会计工作的岗位责任制,对会计人员进行合理分工,使之相互监督和制约;第二,按照规定取得和填制原始凭证;第三,设计良好的凭证格式;第四,对凭证进行连续编号;第五,规定合理的凭证传递程序;第六,明确凭证的装订和保管手续责任;第七,合理设置账户,登记会计账簿,进行复式记账;第八,按照《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准则和制度的要求编制、报送、保管会计报告。#p#分页标题#e#
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运行如果没有考核、奖励与惩罚机制,就无法保证该项制度的顺利运行。在国外,单位内部控制的一个新趋势是实行控制、自我评估。每个单位不定期或定期地对自己的内部会计控制系统进行评估。评估内部会计控制的有效性及其实施的效率效果,以期更好地达成内部会计控制的目标。企业可以参考国外的经验,建立适合自己的内部评价方法,对内控制度体系进行考核评价。激励有关部门和职工努力做好内部控制工作。
(4)发挥政府监督和社会监督的作用。
加强政府监督主要是加强财政、审计、税务机关对单位会计工作的监督,加强社会监督主要是加强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监督。只有在建立健全单位内部监督制度的基础上,加强外部监督力度,将专业监督与群众监督结合起来,保持外部监督与内部监督配套协调一致。才能为会计人员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为确保会计监督的有效性奠定科学的基础。
(5)加强法制体系建设,为会计监督的有效进行提供法律依据。
加强法制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各项法律法规,为国家执法部门和会计师事务所刨造良好的环境,有利于强化会计监督职能和对企事业单位的法人行为进行约束。同时,要明确会计主体相关人员的责任。审计监督的执法职责和权限,并强化相关配套法律、法规的实施,加大法律法规的处罚力度,使会计控制真正做到有法可依。
(6)加强预算管理。
预算管理是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重要手段。通过企业预算管理,备部门、单位可经常对比、分析自身业务活动与各自经营目标的差距、与企业总体目标的差距,从而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进,使企业目标得以实现。企业预算的编制是从全局出发,围绕企业总体目标,协调各部门和单位工作的结果。它可以促使各部门和单位管理人员检验自身的活动和其他各部门活动之间的联系,充分估计可能发生的障碍和阻力。以及可能出现的薄弱环节,从而从自身做起,加强同各部门和单位的联系,使各部门和单位的工作得到协调。通过对各部门和单位完成企业预算情况的分析,可以考核他们工作的好坏,找出原因,分清责任,以便制定改进措施,提高工作质量。
(7)加强会计队伍建设,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加强内部会计控制就必须要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能力。应通过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培养、评价、选拔会计人才的竞争机制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开展会计在职教育培训,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和开展会计诚信建设,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覆盖了企业的生产经营全过程,良好的内部会计控制有利于企业组织管理结构的完善,可确保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正常有序地进行;可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防止企业资产流失,减少企业生产经营中违法乱纪行为的发生,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促进企业的良性发展。希望各层领导要加强内部控制的意识。各部门应配合财务部门做好内部控制,仅靠财务部门是无法做好内部控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