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3-11-29 分类:财会
摘 要:会计实行电算化后,在会计工作的效率大幅提高的同时,会计核算和会计管理的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会计工作的劳动强度,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实时性,为会计人员参与经营决策创造了有利条件。但是,在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过程中,又出现了新的问题、产生了新的矛盾,有许多问题要及时解决,否则将严重阻碍我国会计电算化向更深层次的发展。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问题;改进
一、会计电算化对内部控制的影响
1.手工会计系统中,内部控制的方式主要是人员的内部牵制制度。会计电算化后,会计账务的集中化处理,使会计部门传统的内部控制措施如编制科目汇总表、凭证汇总表,试算平衡的检查,总账、明细账的核对等自然而然地消失了。取而代之的计算机内部控制措施,如凭证借贷平衡校验,余额发生额平衡检查。由此可见,电算化会计除了人这个执行控制的主体外,许多内容控制方法主要是通过会计软件来实现的。因此,计算机系统的内部控制也由手工条件下的单一人工控制转为人工控制和程序控制。
2.控制的范围扩大。传统的内容控制主要针对交易处理。计算机技术的引入,给会计工作增加了新的工作内容,同时也增加了新的控制措施。如计算机硬件及软件分析、编程、维护人员与计算机操作人员内部控制,以及计算机机内及磁盘内会计信息安全保护、计算机病毒防治、计算机操作管理、系统管理员和系统维护人员的岗位责任制度等。
3.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交易授权、执行与手工会计系统存在差异。授权、批准控制是一种常见的、基础的内部控制,在手工会计系统中,对于一项经济业务的每个环节都要经过某些具有相应权限人员的签章。但在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中,业务人员可利用特殊的授权文件或口令,获得某种权利或运行特定程序进行业务处理,由此引起失控而造成损失的案例数不胜数。例如:业务人员被客户收买,非法取得他人口令,绕过批准程序开出销售提单;非法核销客户应收款及相关资料;掌握公司顾客订单密码,开出假订单,骗走公司产品等。
4.内部控制的程序化使得内部控制具有不定期的依赖性并增加了差错反复发生的可能性。电算化系统中内部控制具有人工控制与程序控制相结合的特点。电算化系统许多应用程序中包含了内部控制功能,这些程序化的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取决于应用程序,如程序发生差错或不起作用,由于人们的依赖性以及程序运行的重复性,使得失效控制长期不被发现,从而使系统\"在特定方面发生错误或违规行为的可能性较大\"。
二、会计电算化环境下企业财务内控存在的问题
电算化会计虽然有诸多好处,但是电子化也有电子化的弊端,会计电算化将手工方式的记账核算工作转变成了计算机软件的程序化工作。但是,这种处理方式的变化会从许多方面影响到会计的内部控制,为了确保电算化条件下的会计核算完整无误,相应的会计内部控制必须得到加强。
1.电算化方式下的数据处理削弱了传统内部控制的集中性
在手工记账的时候,所有的会计业务资料,比如总账、明细账等大多是由不同责任人登记保管,财务内部会依照业务所涉及的账户的不同而分工合作,职责分明,形成一个严密的内部控制系统,这种情况下,出现舞弊的几率较低,授权分明的条件下,查看所有的会计资料也是不太可能实现的。这样严密的内部控制制度,就算出现了一定的漏洞,也可以根据适当调查追究责任。
但是在电算化的记账程序中,几乎所有的会计数据都是有一套软件执行,这样同一套软件进行的多项业务处理很难将数据处理的集中,同时,传统的手工帐中对各个账户的分开管理的功能也相应弱化,更难控制闲杂人对会计信息的浏览甚至备份。
2.过于依赖程序化造成操作员的身份难以区分
手工记账中,各种账务的记账人员与账务内容是直接相连的,这就形成了一层天然的相互约束的关系,比如最直观的笔迹识别。但是,在电算化的系统中,电子化过分强烈,切断了原本与人直接相连的账户的联系,使原来账户与人的自然关系转变成了人与电脑的联系,这样就不可避免的带来了一定的高科技犯罪风险,自然也会导致财务内部控制的失效。
3.由纸质到电子设备改变了内部控制中数据管理方式
原来手工记账条件下,会计的相关信息都会随着记账的过程而在相应的凭证、报表上得以存储,这种纸质的存储方式,虽然浪费空间,查阅不方便,但是也有一定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比如说:难以修改,专人查阅等。但是,转变为计算机软件输入的会计信息,保存的介质变成了移动硬盘等电子设备以及软件开发过程中专门开辟的存储空间,这些存储的介质,不像纸质那么一目了然,由于电子读取的固有特性,这些会计信息似乎更容易损坏,修改,更重要的是,即使有会计信息出现错误或者出现遗漏,也难以立刻发现得以补救,而因此对企业财务造成的损失也是难以弥补的。
三、加强和完善会计电算化环境下财务内部控制的措施
1.加强会计人员的计算机业务素质。目前,不少单位的电算化人员是由过去的会计经过短期培训而来,他们在使用微机处理业务的过程中,往往很多是除了开机使用财务软件之外对微机的软硬件知识了解甚少,当微机出现故障或与平常所见的界面不同时,就束手无策,而且这些会计人员操作很慢,在上机时经常出现误操作,一旦出错,可能就会使自己很长时间的工作成果付之东流,造成财务数据丢失,严重的导致系统崩溃,使会计电算化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此,在实施会计电算化时,必须首先培养电算化人员的会计和计算机专长,两者缺一不可。?#p#分页标题#e#
2.建立和加强计算机环境的安全控制。在会计电算化中,主要财务数据都保存在计算机中,一旦计算机遭到损坏,将使计算机中保存的会计资料永久丢失。因此要建立计算机的环境保护制度,主要包括:机房环境保护,保护性设备配备,安全供电系统的安装,正版杀毒软件及防火墙的安装,装有财务数据的微机不能同时上互联网等。
3.计算机的软件和硬件系统的维护管理。计算机的软件和硬件是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基础,只有做好软件和硬件的维护工作才能保证电算化工作的顺利进行。软件维护是指当单位会计业务发生变化时进行的软件修改和软件操作过程中出现故障时进行的排除修复工作,硬件维护是指在系统运行过程中,出现硬件故障时的检查修复,以及在设备更新、扩充、修复后的调试等工作。会计部门应设立系统维护岗位,设立专门的系统维护人员负责系统的硬件设备和软件的维护工作,根据不相容原理,该人员不得操作会计软件进行会计核算工作。
4.建立上机操作控制制度,为了保证信息处理质量,减少产生差错和事故的概率,保障会计资料的安全、准确、完整,应制定上机守则与操作规程的办法,这是操作控制制度化的具体体现,主要内容包括:①无关人员不能随便进入机房,进入机房的人员不能随意操控用于电算化工作的计算机。②开机后,操作人员不能擅自离开工作现场,如需离开,应退出工作界面,等回来后重新进行登录。③各种录入的数据均需经过严格的审批并具有完整真实的原始凭证。④数据录入员对输入的数据如有疑问,应及时核对,不能擅自修改。⑤对于外来的移动存储介质,在应用前必须进行杀毒处理。⑥发生输入内容有误的,应按系统提供的功能加以改正。⑦要做好数据备份,包括每日工作完成后进行备份、周备份、月备份等。?
5.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会计电算化下的档案除了与传统会计下相同的纸制会计资料,如打印输出的各种帐簿、报表、凭证外,还包括存储会计资料和程式的光盘及其他存储介质,这些档案的管理与纸制档案的管理有很多特殊的要求,为防止发生损害,应通过制定与实施相应的档案管理制度来实现,一般包括:①存档的手续必须有会计主管和系统管理员的签章才能存档保管。②采取安全保证措施,如备份的磁盘介质应贴上保护标签,存放在安全、洁净、防潮防磁的地方,最好进行双备份或三备份,并存储于两个空间位置不同的地方分别保管。③对保存的磁盘介质要定期进行检查和复制,防止磁性介质损坏而使会计资料丢失。④对于磁盘介质原则上不予外借,如有必要,可采取复制的办法借出。如果原件借出,必须严格进行登记并告之其使用办法,收回时应严格检查存储内容的完整性及安全性(是否染毒或删除文件等)。
四、结束语
会计电算化系统的产生和发展,极大地提高了会计的工作效率,要做好会计电算化工作,就必须建立健全电算化会计系统内部控制制度,并认真执行,这是内部管理的需要,是保证企业正常运行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常士剑.会计电算化应用[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2]嵆俊康.会计电算化[M].立信会计出版社,2005;
[3]刘金文.内部控制基本理论研究[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
[4]常立群.论会计电算化下的企业内部控制[J]. 商业经济,2006;
[5]秦学军,康丹宁.现代企业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内部管理及控制[J].冶金财会,2005;
[6]艾力允.对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的思考[J].辽宁经济,2007;
[7]薛兆益.略论医院会计电算化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会计之友(中旬刊),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