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3-11-29 分类:财会
摘要:本文首先论述了施工项目成本核算的概念和内容,进而论述了当前建筑施工项目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最后从六个方面详细论述了完善工程项目成本核算管理的相关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 施工项目;成本核算;成本管理;工程造价
一、前言
建筑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是实现企业财务目标——利润最大化的主要手段之一,成本核算与成本预测、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有机构成了成本管理系统。组织好成本核算,对全面提高企业管理水平,落实企业各部门经济责任制,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有很大的推动作用。但现在,我国大多数建筑企业没有建立完善的项目成本核算体系,成本核算目的性不强、不系统,使项目成本预测与计划失去了数据基础,从而致使施工项目成本控制失去目标。在此,本文对目前施工企业工程项目成本核算管理问题作简要阐述,以供参考。
二、施工项目成本核算的相关概述
(一)成本核算的概念
施工项目成本核算是对施工中各种费用支出和成本的形成进行核算。成本核算主要是比较施工图预算和施工预算的差异,然后将预算成本、计划成本和实际成本进行比较,考核成本控制的成果,分析产生偏差的原因。
(二)成本核算的内容
(1)直接人工费
直接人工费的核算包括施工企业在工程施工过程中,直接从事施工人员发生的工资以及按照施工人员工资总额和国家规定的比例计算提取的职工福利费,包括生产工人基本工资、工资性补贴、辅助工资、职工福利费及劳动保护费等;不包括材料采购人员、施工机械人员及材料到达工地仓库以前的搬运、装卸工人工资及福利费等。
(2)直接材料费
直接材料费核算施工企业在施工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直接构成工程实体的原料及主要材料、外购半成品、修理用备品备件以及有助于工程形成的辅助材料(周转使用材料的摊销或租赁)和其他材料,内容包括:材料原价、采购和保管费、材料运杂费、运输费及途耗费等。
(3)机械使用费
机械使用费核算施工企业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利用施工机械和运输设备进行作业时所发生的各种支出及机械安拆和进出场费用,内容包括:折旧费、修理费、安拆费及场外运输费、燃料动力费等。
(4)其他直接费
其他直接费核算施工企业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发生的除人工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以外的其他各种直接费用,主要包括:冬雨季施工及夜间施工增加费、工程材料二次搬运费、检验试验费、生产工具用具使用费、设计和技术援助费、工程定位复测费、工程点交费、场地清理费等。
(5)间接费用
间接费用核算施工企业下属的施工单位或生产单位为组织和管理施工生产活动所发生的费用,包括临时设施摊销费用、施工生产单位管理人员的工资、奖金、职工福利费、劳动保护费、固定资产折旧及修理费、物料消耗、低值易耗品摊销、取暖费、办公费、差旅费、财产保险费、工程保修费、排污费等内容。
三、当前建筑施工项目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
(一)核算不规范,成本意识弱。从财务角度上看,由于财务人员的业务水平的问题或者是公司制度上的问题,弱化了企业内部管理会计或是成本会计,致使且成本核算不够强,不能及时和主动地为领导层决策提供有用和及时的信息。
(二)大部分施工企业成本控制缺乏责权利统一的机制。建筑企业的项目经理最关心的问题是工程资金是否到位,企业技术人员认为自己的主要任务是确保顺利移交,建筑工人最关心的是工资和奖金是多少,而财务人员的责任也只停留在了成本核算的表面,很少能真正切到成本核算的重点。
四、完善工程项目成本核算管理的相关对策
(一)树立新型的成本控制意识,贯彻全员成本管理
要想加强企业的成本核算管理,首先要从根本上增强全体工作人员的成本观念,加强其对成本核算的教育与培训,使凡是参与施工项目管理的员工,都能清楚了解施工项目成本核算管理方面的知识和重要意义切实提高其成本核算意识。在项目初期,可聘请或培养一批经验丰富的计划和成本核算的专业人才,那样在项目过程中就可以对成本在控制、再预测,制订项目内部成本控制目标,使之达到核算精细化的基础上追求利润最大化。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公司全员的成本管理意识,才能使个人的经济意识转化为成本核算意识,进而转化为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核算行为,这样才能全面提高施工项目管理水平,并从根本上落实生产经营管理机制。
(二)规范确定成本核算的对象
在确定成本核算对象时,应遵循以下原则:既要适应企业生产技术与生产组织的特点,又要满足企业加强成本管理的要求。不同核算目的决定了对象的多样化。—般,应根据工程合同的内容、施工生产的特点、生产费用发生情况和管理上的要求来确定成本核算的对象。另外,在明确成本核算对象时,不宜划分得过细,其应与生产经营管理相联系,且要能独立反映施工的工程实际水平。
另外,工程成本核算对象的确定要合理,在具体实务中,可根据实际情况分别处理。例如:建造合同仅包括一项工程,且该工程工序比较复杂,可按照主要工序设置成本核算对象;建造合同包括多个单项工程,而每个单项工程均有独立的施工预算,则应按照每个单项工程设置核算对象。#p#分页标题#e#
(三)强化施工阶段的成本精细核算
首先,为使成本核算精细化,要加强施工各个环节成本的预测预控,即从基础到主体再到装修各个施工阶段、各环节都应进行预测预控,由项目部歌剧内控成本及工程进度预测施工部位及相应的实物量,通过预算确定收入,根据各项经济指标作出相应的控制方案,实现成本的预测预控。其次,实行岗位核算精细化,使岗位责任化、具体化,明确各项费用的控制点,以确保实现盈利目标。在人工费方面,可根据市场行情与内控成本支出,预测费用,实行平方米包干制度,一次性包死;在材料费方面,要严把材料的质量关和材料的使用,确保材料的使用有根据可查。对于需求量大的材料,如钢材、水泥等,可把数量价格分解成表格并公布出来,限制工程成本的最高限,以确保其限额不被突破;在大型机械工具的租赁方面,要做好设备的管理,并做好租赁记录,以方便计算台班费。第三,要加强竣工结算中的精细核算。结算分两大方面,一方面是同甲方的结算(主要注意变更和签证,且要准确得出具体变更及预算件,作为结算的依据),另一方面是同工程中发生地外分包单位的结算。
(四)建立完善的成本核算原始记录和核算体系
成本核算过程中要收集整理大量的工程数据作为核算的原始记录,其主要由材料单、机械使用记录、工程任务单等组成,主要反映的是工程项目各个阶段各种费用的计划支出与实际支出。在收集和整理成本核算的原始记录时,要包含准确的时间、地点、金额、用途,且必须保证准确、真实、完整、及时。因此,要完善成本核算管理,则应建立完善的成本核算原始记录,建立健全各项原始记录的填制和审核制度,以期能为工程核算提供真实可靠的第一手资料。
另外,在信息时代快速发展的今天,要完善成本核算管理,还应建立完善的信息化成本核算体系,将项目成本核算成果系统储存,以确保成本核算工作得以高效实施的保障。在项目成本管理中,要求每一位管理人员既是工程质量检查、进度监督人员,又是成本控制和核算人员。在建立了信息化成本核算体系后,要求每一位项目管理人员能够运用所开发的项目管理软件和局域网,将项目成本核算数据经整理和汇总后,按既定核算体系由计算机汇总后,将加工信息提交项目经理,以作为其制定成本控制措施的依据。
(五)建立完善的定额管理
定额管理是工程项目在施工阶段人力、物力、财力所消耗的数量标准,企业要建立有效的成本核算管理体系则要求企业要建立完善的企业定额管理。企业在工程招标和施工中使用的是两种定额,一种是预算定额,在工程招标中使用,以计算工程计划阶段所使用的费用。预算定额是由国家和地方统一制定的标准,是帮助企业编制工程预算、工程造价的理论依据,也是对工程项目实际所要发生的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等费用的预测标准,也是实行经济责任制、加强企业成本核算的基础。另一种是施工定额,即工程施工阶段所使用的实际费用。
(六)健全施工项目经营管理的经济责任制
由于施工项目成本核算是一项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全面复杂的管理工作,其是对施工项目的全过程和成本核算管理,因此,要完善工程项目成本核算管理,则应健全施工项目经营管理的经济责任制。首先,应建立科学、合理的成本信息管理系统,其覆盖企业的各个方面,如经营、财会、质检、核算、内部审核等。其次,应制定成本管理规章制度,如各项基础管理、成本约束制度等,以明确各项成本的经济责任,这也是企业实行成本核算管理的最为直接有效的途径。第三,将成本核算管理与个人的绩效挂钩,对成本控制好的给予奖励,对于成本控制超出限额的施予一定的惩罚,以切实使员工能积极的避免浪费,从而有效的降低工程成本。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加强建筑企业项目成本核算,将是建筑企业进入成本竞争时代的竞争利器,也是企业推进成本发展战略的基础。但从当前大部分企业的现状来看,仍旧对项目成本核算缺乏一定的认识和重视,成本核算工作未能很好地开展。因此,要解决建筑工程中长期以来的概算超估算、预算超概算、决算超预算的现象,加强工程造价管理,则应完善建筑施工企业的项目成本核算,即增强成本观念、规范确定成本核算的对象、强化施工阶段的成本精细核算、建立完善的成本核算原始记录和核算体系、建立完善的定额管理及健全施工项目经营管理的经济责任制等,以期能很好地解决施工成本核算问题,从而使工程造价管理纳入规范化、系统化和法制化轨道。
参考文献:
[1]马国玺.论建筑工程造价控制中施工项目成本的核算[J].集团经济研究,2006(10Z).
[2]王琰.浅谈施工项目成本管理之成本核算[J].浙江建筑,2011(10).
[3]寇振环.试论施工项目成本核算与管理[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25).
[4]刘海新.施工项目成本核算之我见[J].大陆桥视野,20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