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市政沥青混凝土道路施工技术

时间:2013-11-29 分类:城市管理

  摘要:随着市政道路的发展,沥青路面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到道路建设中。本文主要从市政沥青混凝土道路施工技术进行探讨。

  关键词: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施工问题,施工技术

  前言

  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是一个工艺要求高、工序繁杂的施工过程。它具有表面平整、无接缝、行车舒适、耐磨、振动小、噪音低、施工期短、养护维修简便,当前市政道路路面大面积采用沥青混凝土施工工艺。

  一、沥青混合料的控制

  1、沥青

  沥青的选用十分关键,要挑选符合规范各项要求的沥青,特别是对沥青针入度、延度指标。必须严格把关。由于近些年来气候偏暖,宜选择规定范围内的低标号沥青。道路结构层的厚度设计、材料的采用应本着经济、适用的原则,如高等级沥青路面,上面层可使用进口沥青,中面层和底面层则采用国产沥青。

  2、集料

  (1)骨料最大粒径的确定:级配中的粗集料粒径大小与沥青混合料的抗疲劳强度和抗车辙能力有密切关系。国内外相关资料表明,当沥青混合料厚度与最大粒径的比值接近2时,表面层的抗滑性,路面抗车辙能力、耐久性有明显的提高,同时可以减少路面平整度的衰减。

  (2)沥青含有沥青酸,显酸性,为使集料与沥青有较好的结合能力,不使用酸性集料。

  (3)沥青砼表层的集料应该选用洁净、于燥,无风化,坚硬、耐磨和韧性好的碎石,同时应符合磨耗值、冲击值和压碎值等要求。

  (4)为了使沥青砼表层的细集料与沥青有良好的粘结能力。尽量使用人工机制砂,避免使用石屑和天然砂。因为机制砂具有尖锐棱角、粗糙和洁净,能增加内摩阻力,减少车辙。天然砂可使沥青混合料容易碾压成型,但天然砂会降低矿料间的内摩阻力,增加沥青砼的流动性及形变。石屑是石料破碎过程中表面剥落或撞下的棱角、细粉,虽然其棱角性.与沥青的粘附性好,但石屑粉尘含量大,会造成沥青砼强度很低、扁片含量及碎土比例很大,且施工性能较差,不易压实,路面残留空隙率大,在使用中还有继续细化的倾向。国外的标准都限制石屑使用,而推荐采用机制砂。我国标准规定天然砂不超过20%。从近几年来沥青砼的配合比情况来看,天然砂的含量对沥青砼的质量影响很大。

  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确定

  2.1目标配合比设计

  首先根据道路等级、路面类型、自然环境及所处的结构层位等选择适用的沥青混凝土的类型,按规范确定矿料级配范围,确定沥青的种类,然后采用工程实际使用的材料计算各种材料的用量比例,配合成的矿料级配应符合规范规定,并应通过马歇尔试验确定最佳沥青用量。采用比马歇尔试验确定的沥青用量中值稍多的沥青用量,以期提高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抗裂性能。

  2.2生产配合比的确定

  根据目标配合比在拌和厂试拌并取样筛分检查各集料比例,反复调整冷料仓进料比例以达到供料平衡,并取目标配合比的最佳沥青用量、最佳沥青用量加减0.3%等三个沥青用量进行马歇尔试验,确定生产配合比的最佳沥青用量。降低混合料的设计空隙率,设计混合料空隙率控制在3%~4%之间,一般取3.5%,减少新铺沥青混凝土的空隙率,以降低新铺沥青混凝土的透水性,减轻水损坏。采用沥青混合料骨料较多的级配组成,以提高沥青混凝土高温稳定性。

  2.3生产配合比验证

  采用生产配合比试拌、试铺试验段,用拌和的沥青混合料及路上钻芯取样进行马歇尔试验检验,由此确定生产用标准配合比。适当增加中间粒径的骨料用量,减少大粒径骨料用量,提高混合料的均匀性,以减少沥青混合料在施工过程中产生的离析使沥青混凝土铺面不均匀带来的质量隐患。

  三、施工过程重点工艺质量控制

  1、混合料的摊铺

  在铺筑混合料前,检查基层质量,面层和联结层应连续施工。铺筑面层前,应洒粘层沥青,对清扫过及洒过粘层沥青的表面。不许车辆行驶。立缘石、平缘石及其它结构物应在铺筑前完成,摊铺前应在所有接触面上均匀地刷上一薄层热沥青结合料。涂刷时不得污染周围的非涂刷区。运料应尽快地不间断地卸进摊铺机,并立刻进行摊铺,不得延误。向摊铺机输送材料的速率应与摊铺机连续不断工作的吞吐能力相一致,并连续作业。如果发生暂时性断料,则摊铺机尚应继续保持运转。摊铺机的行驶速度和操作方法应及时调整以保证混合料平整而均匀地铺在整个摊铺宽度上,不产生拖痕,断层和离析。在雨天、表面存有积水及平均气温低于5℃时,都不得摊铺混合料。.

  2、压实

  在混合料完成摊铺和刮平后应立即对中线进行检查,对不规则之处应及时用人工进行调整,随后进行充分、均匀地压实。压实应分成初压、复压和终压。碾压作业的温度控制为:初压不得低于120℃,复压不得低于90℃,终压完成时的温度不得低于70℃。碾压沿纵向进行,并由材料摊铺的低边向着高边慢速均匀地进行。双轮压路机相邻碾压至少重叠宽度为30cm。在碾压期间,压路机不得中途停留,转向或制动。在压实时,如接缝处的混合温度已不能满足压实温度要求,应采用加热器提高混合料的温度达到要求的压实温度。再压实到无缝述为止。在沿着立缘石、平缘石或压路机压不到的其他地方,采用热的机夯把混合料充分压实,已经完成碾压的路面,不得修补表皮。#p#分页标题#e#

  3、施工缝

  在路面施工中,往往由于在施工机工接缝、构造物两端的施工不当,造成补修处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施工单位管理水平的高低。处理好接缝的关键是切除接头,用3m直尺检查端部平整度,以摊铺层面直尺脱离点为界限,用切割机切缝挖除。新铺接缝处采用斜向碾压法,适当结合人工找平,可消除接缝处的不平整,使前后两路段平顺衔接。在切缝时,用切割机切割掉残缺的、不合规范的沥青混合料,如有必要,可在缝边涂抹浮化沥青,同时保证切割时断面平整垂直;为使路表不受侵蚀,可适当采用人工切成毛接缝。摊铺机严格要求在切好的施工缝上就位,让熨平板直接压在原摊压实沥青路面上,进行预热,如有必要,可提高第一车料的温度。由于是沥青混凝土,摊铺机起步速度不能太快,保证摊

  铺面尽量做到不作人工处理。接缝过程中,采取先横后纵碾压方式,即先对接缝进行横向碾压,将压路机驶向已压实的混合料层上,并伸入新铺的面层厚度约15—20cm,然后每压一遍向新铺层移动20cm,直至深入轮宽的2,3为止。横向碾压后进行正常的纵向碾压,并用3m直尺检查平整,在不符合要求处用大型振动压路机碾压(如15t)。

  4、水损施工优化

  水份通过空隙进入沥青路面结构层内,并浸入矿质集料内,由于表面张力的作用,使沥青与石料阀的粘附被削弱或完全剥离,汽车轮胎对路面的挤压搓揉作用及与路面间的真空吸附作用加速了剥离的进程,致使路面很快损坏,此类现象即为路面水损害过程。预防水损害方法的有效方法,无外乎从集料施工阶段下手,为了减小剥落的损坏,应使用孔隙小于0.5%的粗糙、洁净集料,将初始的粗集料经压碎后,可形成较粗糙的结构,表面覆盖的集料也应经过处理使其洁净后使用。多数液体抗剥落剂是表面活性大的试剂,它能使沥青表面张力减小,使沥青表面带有与集料表面相反的电荷,促使集料表面更加润湿,增加沥青与集料之间的粘附性。石灰掺人集料是最为广泛的外掺剂法。当水份活化石灰后,熟石灰便可提高粘性,通常认为石灰能使沥青和水之间的表面张力降低,从而增加粘性。抗剥落性能随着熟石灰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如果集料被石灰裹覆,则需1%一1.5%石灰(占集料)就足够了。细集料由于有较大的表面积,它可能需要较大比率的熟石灰才能充分保护集料免遭剥落破坏。

  结语

  总之,科学技术的进步,新材料、新技术不断涌现,对沥青混凝土路而使用件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要加强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管理,提高市政道路沥青混凝上路面上程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高速公路路基路面施工工艺【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2】公路沥青路面施工【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0.

  【3】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获取专业指导

最新文章

服务流程

关闭

悠悠期刊网